淺談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階段的班主任不僅是班級管理工作的主導者,還需要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可以說是一人身兼多職,責任重大。班主任要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加強和學生及家長之間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對保障安全教育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當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其次分析了做好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措施,旨在為小學班主任提供參考,為提升班級管理工作做貢獻。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問題;措施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要求小學階段的班主任必須做好對班級的管理工作,這是小學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因為這關系著新課標改革能否得到順利進行,與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和思想都處于萌芽時期,班主任要做好正確的引導工作,離不開班級管理工作的支持。班主任即肩負著教學任務又擔負著對班級管理的重任,一人身兼多職,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性活潑好動、貪玩,所以小學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不僅需要提升自身的素質,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藝術,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1.現階段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1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方法落后
現階段,大部分小學班主任采取的還是比較傳統的班級管理方法,傳統的班級管理方法是金字塔式的專制管理,即班主任利用自己的權威來對學生進行壓制,導致很多學生對班主任產生恐懼的心理,對于一些遲到早退或者上課不認真的學生,班主任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進行訓斥,并叫管理紀律的班干部把他們的名字記錄下來,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甚至有的學生會產生一些逆反和仇恨心理,嚴重影響了班級的凝聚力和同學之間的友誼。
1.2小學階段的學生狀況比較多
從目前情況來看,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有的小學生家里增添了弟弟或者妹妹,他們心理上會出現一些波動,如果家長忽視對他們的情緒變化,就會導致他們無心學習,這就需要班主任與他們進行思想溝通。另外,針對一些留守兒童的情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尤為重視,多加關照這些留守兒童,因為這些留守兒童的心理難免會出現一些障礙,需要班主任從生活和學習上多加照顧。但是,在實際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的照顧,往往是兼顧了其中的一方面而忽視了另外一面,這就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1.3小學班主任缺乏對班級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小學班主任自身對班級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不高,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引起此問題的存在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國家沒有制定對小學班主任專業發展的完善政策,這就使得班主任對班級管理工作的主動性得不到發揮。二是隨著小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多,班級管理的內容也隨之增多,班主任即要面臨教學任務,又要承擔班級管理的責任,一人身兼多職,班主任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管理過程也比較艱難,這就影響了其對班級管理工作的積極性[2]。
2.做好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措施
2.1小學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小學生的身心和心理都處于發展階段,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為了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讓學生能夠敞開心扉的與班主任聊天,表達他們的內心需求,這就需要班主任對學生付出更多的關心和照顧,能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這樣也能讓那些膽小、不善于和老師溝通的學生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讓學生覺得老師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長者,拉近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因此,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工作的主導者,對每個學生都要視如己出,不能區別對待,班主任自身也需要敞開心扉的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在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時,需要耐心引導,站在他們的角度去進行溝通,了解犯錯的原因,并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讓學生了解到老師的良苦用心,并借此機會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2.2班主任多組織一些集體活動,豐富小學生的業余生活
班主任在班級多開展一些集體活動,來豐富小學生的業余生活。因為班級集體活動可以增強班級的凝聚力,還帶有一定的育人和娛樂的作用,這需要班主任組織的活動豐富多彩,能激發每位學生參與到活動中的欲望。在活動過程中,通過營造輕松和諧的班集體氛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團結合作能力。引導學生多和自己交流,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教師和學生之間都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來推進班集體的發展,為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2.3小學班主任自身要提高對班級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工作的主導者,在各個方面都要注意自身的行為,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好榜樣模范作用,通過自身的行為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并在實際的班級管理過程中,靈活運用多樣化的管理方法,始終將愛心、關心及信心貫穿到管理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班主任對自己的關懷,從而配合老師自覺的維護班級管理工作,
2.4通過制定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為
小學班級管理工作除了要讓學生遵守《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規則制度之外,班主任還需要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和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制定符合班級特色的規則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為。班級規則制度的制定需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內容要明確規定適用范圍和對象,要在學生理解能力的范圍之內來制定,以確保規則制度能夠順利執行。第二,把握好處罰的力度,不能過輕也不能過重,以免影響規則的執行和打擊學生自尊心。第三,注重處罰方式的多樣性,制定一些有趣的處罰方式,比如,對于遲到的學生處罰他們表演節目,上課不認真的學生處罰他們背誦古詩,這樣不僅能取得一定的懲戒作用,還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一舉兩得[3]。
3.結語
總而言之,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工作的引導者,其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與班級的安定和團結密切相關,還關系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思想道德品質,以及學校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成效。因此,小學班主任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運用靈活多樣的班級管理方法,把班級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實到位,全面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宋素芹 高勇 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現狀與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16,(04)。
[2]李丹丹.淺談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J].才智,2015,(27)。
[3]高丹.淺析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體會[J].管理,2012,(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