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焦慮對大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調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以及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來說,壓力也越來越大。大學生是高校培養的高層次人才,他們的健康狀況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前途,因此必須得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于大學生學習焦慮的程度及其影響因素,以及學習焦慮對于大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進行調查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減少大學生學習焦慮的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學習焦慮;學業成就
一、前言
當今時代,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多,而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前貴為“天之驕子”和“稀缺動物”的大學生,如今在社會上卻遍地都是。這就意味著在目前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的大學生們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到很大的壓力,伴隨著壓力而來的則是各種煩惱和焦慮,而當今大學生大都缺乏應對各種焦慮的方法和經驗,以至于經常被焦慮所困,從而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甚至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對于大學生焦慮情緒問題的研究并提出合適的解決對策不得不引起社會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視。
1.1焦慮的定義
心理學中將焦慮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都對它作了不少的研究。綜合考察不同的解釋,我們可以將焦慮理解為,焦慮是由緊張、焦急、憂慮、擔心和恐懼等感受交織而成的一種復雜的情緒反應。其本質就是個體通過一系列的認知和自我評價而預料到比較模糊的危險刺激對自我、對自尊產生威脅,并且自我感覺沒有能力去應付時所產生的一種強烈持久的情緒體驗,并引起相應的心理和行為變化。[2]
1.2學習焦慮的定義
一般認為,圍繞考試應試者所產生的緊張反應就是考試焦慮,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指在考試來臨之際的一段時間內存在的焦慮,另一類是指在考試狀態下產生的焦慮。除此之外,學生因為其他原因對學習產生厭煩而導致學不進知識,無法掌握所學內容,考試經常失利,由此而導致的焦慮情緒也屬于學習焦慮。[1]學習焦慮常常表現為心神不寧、自卑自責、頭暈頭痛、惶恐急躁等。學習焦慮水平過高或過低都會妨礙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發揮,而適度的焦慮感又是一種相當寶貴的動力,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3]
二、研究問題與方法
本研究著重強調大學生在學業上的焦慮情緒對于他們學業成就的影響,通過問卷調查法來了解大學生學習焦慮的程度、影響大學生學習焦慮的因素以及學習上的焦慮程度對于大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并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提出一些可以緩解和減少大學生學習焦慮的建議。此次問卷調查的對象主要是面向大學生以及在讀研究生,男女不限,文理不限,以此來收集數據,并通過運用SPSS軟件來分析數據。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的調查問卷共發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率為100%。根據回收數據初步可以了解到,回答本問卷的女生有41人,男生9人,其中研究生有40人。在這些對象中,文史類的有44人,理工類的有6人。綜上所述,說明這次的研究對象以女生、研究生和文史類學生為主。
首先,通過描述統計分析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有76%的人都會在考前變得比平時更加焦慮,而且絕大多人都是為就業壓力、學業壓力和經濟壓力而感到焦慮和煩惱,這說明學業和考試焦慮仍然是當代大學生焦慮情緒的重要來源。另外,有56%人目前都處于一般焦慮的情況下,而處于非常焦慮的人較少,且有76%的人會因為自己無法達到預定目標而感到擔憂和焦慮。由此可見,目前大學生的焦慮程度不是很嚴重,但在學業目標的達成上面還是有大多數人存在焦慮情緒,這再次說明學業焦慮對于學生的情緒影響較大。除此之外,大多數人并不是焦慮程度越高,所得到的結果越好,因為其實高焦慮往往會導致不良后果。而另外有74%的人都認為一般焦慮才是促使取得良好結果的動力。因此,在學習中適當的學習焦慮是可以被允許和接受的,在某種程度上它還可以作為推動學生學業成就的動力。
其次,通過獨立性T檢驗和相關性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其實性別與在學業上的焦慮情緒是否會影響其日常生活之間有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性別不同,學業焦慮情緒的影響也不同,一般來說女生在這一方面比男生的影響會更深一些。另外性別不同,遇到焦慮狀況的處理方式也不同,一般來說,女生更傾向于通過向親友訴說來減輕焦慮情緒。而通過對于考前是否焦慮和是否考前越焦慮考試結果越好兩道題的雙變量相關性分析,我們得出,考前是否焦慮與是否考前越焦慮考試結果越好之間存在顯著地正相關,這說明大學生考前的焦慮程度越輕,所取得的結果越好??梢姶朔治鼋Y果與上述分析結果相同。
四、對策
針對以上的調查結果,我們提出以下三種對策:對于個人來說,在平時的課程學習中,學生應跟隨老師的腳步,把所學知識掌握牢固,這樣就不至于在考前因為急忙準備應考而引起焦慮情緒;如果意識到自己在某段時間內存在嚴重的學習焦慮情緒,可以采取向親人朋友訴說,做體育運動鍛煉,出去旅游散散心等方式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對于學校和家長來說,不能對學生要求過高,過于苛刻,應尊重其決定和所選擇的行為方式,可以給予其正確的引導和最大的關心鼓勵,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對于社會來說,可以給大學生創造更多實現其自身價值的機會,給予大學生更多的政策照顧和人文關懷,激勵大學生努力奮斗,提升自我技能,從而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翟立武,代永霞,崔瑛.大學生焦慮的類型及其相關因素[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07,11(39):7981-7987.
[2]武成莉. 大學生焦慮與自我概念、應付方式的相關研究[D]. 華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4.
[3]張德甫,吳敏,胡巧云.學習焦慮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 2001,17(6):553.
作者簡介:崔莎,1994年9月1日出生,女,漢族,籍貫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現就讀于西安外國語大學英語教育學院2016級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外語教學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