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面臨的制度障礙、環境障礙等因素,研究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機制,提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高技能人才;技能培訓;人才瓶頸
人力資本開發在一定意義上具有公共物品屬性,涉及利益主體更加多元,教育投入的外部性特征明顯。如果缺乏有效的激勵,企業和勞動者對人力資本投資不足的現象就比較普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諸多問題,是市場因素、政策因素乃至社會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核心正是激勵問題,需要從個人、企業、教育機構及政策、社會層面加以綜合分析。
1、高技能人才培養面臨的障礙
從個人層面看,技能人才職業發展路徑不寬。高技能人才一般需經過10年以上的成長周期,除職工本人必須投入大量精力外,還需要相對穩定的職業發展環境保障。但由于多數企業缺乏系統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技能人才頻繁“跳槽”,流動性增強,加上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尚不健全,高技能人才接續成長路徑狹窄、難度較大,大量技能人才因缺乏清晰的成長路徑,而放棄技能提升。目前,高技能人才申報工程系列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仍然面臨學歷等資格條件“壁壘”。
從企業層面看,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成本較高。與一般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培養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一旦流失企業將面臨高昂的成本損失,其中既有人才培養的直接成本,也有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與招聘引進的高技能人才相比,企業自主培養的高技能人才往往更契合企業發展需要,也更容易融入企業創新和研發體系,但考慮到成本和風險,企業仍然更傾向于采取招聘引進方式來滿足人才需求。
從教育機構層面看,持續發展的制度障礙仍然較多。與職教強省相比,中西部省份職業教育、技能教育市場化社會化發展機制亟待完善,政策較為保守,制度創新不足。職業技工院校在擴大投入來源、爭取經費保障、引進優質師資、專業設置調整等方面,仍面臨較多體制機制障礙。如,職業技工院校引進、聘用優秀師資的編制管理不夠靈活,聘用標準要求過高且缺乏相應細則,實際難以落實,相當于壓縮了產教融合空間。
從政策層面看,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需加快完善。主要表現在職業教育學制改革滯后,職業教育“獨木橋”、“天花板”格局尚未打破,“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的銜接渠道不暢,教育財政投入結構不盡合理,人才評價多頭管理、政出多門、教評交叉等諸多方面??傮w來看,政策對技能人才、企業和職業技能教育機構的激勵仍顯不足,政策導向仍不夠明晰,政策不夠具體,落實難度較大,難以形成政策合力。
從社會層面看,技能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仍有待優化。盡管不少學生和家長對待職業教育的態度正在轉變,但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偏見仍然較深,“重學歷、輕能力”的現象依然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價值在社會地位、薪酬待遇、創新創業等方面還未得到充分體現。
2、意見建議
人才資源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高技能人才是技能人才隊伍的“金字塔頂”,突出抓好高技能人才工作,是體現技能人才社會價值、產業價值、個人價值,樹立正確人才導向的關鍵工程,必須優化政策供給,推進體制創新,破解制造業發展面臨的“人才瓶頸”。
強化激勵導向,加大政策落實力度。突出職業技能培訓的公共屬性,進一步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確保政策實施效果,提升企業、個人和相關教育機構的政策獲得感。如,加大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工作力度,放寬學歷、論文等方面資格條件,盡快出臺高技能人才申報工程系列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的實施細則等等。建立健全以行政為主導、面向企業、學校和職工的第三方評價機制和評價體系,強化政策落實績效評估。
圍繞產教融合,加大政策創新力度。要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鼓勵各地區在職業教育發展模式、辦學體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先行先試,在產教深度融合、學歷技能銜接、拓寬籌資渠道上,積極開展政策探索。盡快出臺相對獨立的職業技能教育教師評價體系和管理制度,實行更加開放的職稱評審體制,建立“固定編制”與“流動編制”相結合的人事管理與財政保障制度,拓寬職業院校高素質兼職教師隊伍來源渠道。建議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評定和獎勵,對取得突出成效、發揮引領作用的企業在項目建設、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
優化評價體系,加大政策服務力度。推動高技能人才多元評價體系建設,改革不適應行業、企業發展實際的制度標準,加快完善課程標準、專業標準、考核標準等標準體系,不斷提升人才評價質量。進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服務保障機制,積極采取稅收扣除、財政獎補、帶薪培訓、兼職取酬等措施,切實解決高技能人才在職業發展、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面臨的諸多難題,減輕企業培訓成本,解除職工本人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任靚.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校企合作管理機制研究[J].領導科學論壇,2015(23):32-33
[2]張建國.論學徒制職業教育的制度意蘊職業技術教育[J].職業技術教育,2015,36(7):23-28
基金項目:2015年安徽省振興計劃重大項目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的研究與實踐;2015年省高校學科拔尖人才學術資助重點項目(gxbjZD2016095);2016年省級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合肥家電行業服務營銷創新能力評價及提升策略研究(SK2016A0178)。
作者簡介:
李學靈(1982.9),女,河南洛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職教育、產業經濟學。
張尚豪(1980.9),男,河南淮陽人,研究生,中級統計師,研究方向:統計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