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課程下大班幼兒探究能力培養的策略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生成課程是一個以幼兒為主體,師幼共同探討、不斷生成課程的教學模式。它靈活、開放、富有動態和創造性。在生成活動中發展大班幼兒的探究能力,要求教師要立足幼兒的生活,及時捕捉興趣點;要營造探究的環境,支持幼兒深度學習;建立高效互動,聚焦培養探究能力。
關鍵詞:生成課程 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 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0-0040-01
1.立足幼兒生活,及時捕捉興趣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活經驗和生理年齡的豐富與增長,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大班階段得到了初步的發展,他們有了簡單的、初級的類概念。與此同時,大班的幼兒具有更為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戶外游戲的時候,當幼兒從蕩橋上走過的時候,就產生了“為什么有的人會掉下去,有的人不會?”“什么叫平衡?”“怎么保持平衡?”等一系列問題。圍繞“平衡”,生硬地說教不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吨改稀分赋觯變旱乃季S特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該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進行學習。
于是,教師從幼兒的生活出發,用蹺蹺板的科學游戲引導幼兒觀察思考,為什么蹺蹺板會一邊高一邊低?幼兒從生活經驗出發,很快就了解了:因為不一樣重,輕的會被翹起來。接下來,教師提供了大小不一的小木樁、木板、大小一樣的木塊和紙方塊,讓幼兒分組去操作探索保持平衡的方法。通過實驗后的分享交流,他們總結出了,把蹺蹺板兩邊變得一樣重能保持平衡;不同的材料,重的靠近里面,輕的放在外面也能保持平衡。這一次的實驗為幼兒進行下一步探究奠定了興趣基礎和經驗基礎。
2.營造探究環境,支持幼兒深度學習
環境是隱形的教師。在幼兒園教育中,營造充滿探究的環境一方面要求教師要充分信任幼兒,尊重幼兒,驚奇幼兒的驚奇,充分給予幼兒自由探索;另一方面要提供多樣的材料,給予幼兒豐富的物質支持,幫助幼兒通過不斷與材料的互動,發現新問題、持續進行深入的探究。
在探究過程中,當教師提供的材料已經不能滿足幼兒深入探究的需求時,教師給予了幼兒充分探究的空間:自己在班級尋找可能用得上的材料或者想要嘗試的材料。要求只有一個,東西哪里拿的,就請放回哪里去。在這樣寬松、自由、充滿支持的環境下,幼兒尋找到了各種意想不到的材料,玩出了各種出乎意料的玩法,有桌面的小型平衡游戲,有地面的大型平衡建構作品,還有在身體各個部位找出了不同的平衡實驗。
3.建立高效互動,聚焦培養探究能力
(1)教師把關,適宜介入,師幼共同篩選有價值的內容。
幼兒在活動中總會產生諸多問題,教師需要作出價值判斷,是不是幼兒所有的興趣都值得生成有價值的探究?哪些問題適合幼兒深入探究?哪些問題能夠幫助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
在幼兒的諸多問題中,“我們還可以怎么玩平衡?”這個問題吸引了許多幼兒的興趣。這樣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的問題,能夠引發幼兒廣發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究。于是教師通過啟發、提問和追問,組織幼兒就“怎么玩平衡”進行了一次廣泛地討論?!翱梢阅7缕胶獯髱熌菢油娲笮偷钠胶庥螒颉薄安恍校欠N太大了,我們的區域太小了放不下”“可以用冰棒棍代替”“還有小小的樹枝誒!”“我們的玩具可以怎么用上呢?”......經過討論和搜集,孩子們對于玩平衡游戲有了更多的想法和嘗試。
(2)多形式引導,有效互動,師幼共同游戲建構新經驗
蒙臺梭利指出,我們應該做一個“有準備”的教師。所謂的“有準備”,包含了我們需要對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游戲材料、游戲過程、游戲可能的發展方向有著清楚地認知并有著明確的定位。
當幼兒開始他們的桌面平衡游戲時,老師認真觀察了幼兒所用的材料、伙伴之間的合作、游戲場地的利用,發現了場地太小,限制了更多幼兒加入游戲;材料不夠;游戲水平沒有提高等問題。老師又再次組織幼兒進行了一次討論,通過視頻、圖片呈現,引導幼兒陳述自己的游戲過程和游戲感受等多種形式,幫助幼兒自主發現游戲中存在的問題。
同時,教師在綜合評估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后,向幼兒提出了“桌面小平衡可以怎么變成地面大平衡”的問題。在此之后,教師和幼兒一起針對大平衡的材料類型、大小以及安全問題,地面大平衡的游戲區域和材料使用注意事項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多次討論。通過一次次的討論、猜想、親自試驗和比較,幼兒不斷地對自己曾經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驗證。這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過程正是幼兒初步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茖W探究的過程也在游戲中浸潤到了幼兒的生命中。
?。?)隨時記錄,多元表達,師幼共同梳理交流探究過程
《指南》指出:大班幼兒初步的探究能力包括了“能用數字、圖畫、圖表或其它符號記錄”“探究中能與他人合作交流”。也就是說,記錄、表達、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是探究能力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幼兒有一百種語言,就有一百種表達方式。我們要尊重不同幼兒的問題、不同的發展水平和不同的表達方式。
因此,教師在班級里準備了隨手可取的白色小長方形紙張用于隨時記錄,同時還準備了各種記錄表,引導幼兒梳理自己的探索過程。在最開始觀看平衡大師的視頻時,幼兒眼中的平衡各有不同,于是教師鼓勵他們畫下自己看到的大師創造的平衡;在進行各種平衡的探索的時候,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將自己的探索發現記錄下來;同時老師還鼓勵孩子們展示、分享自己的問題、操作與發現。
參考文獻
[1]韋國芬,王任梅.從幼兒主體性出發探究幼兒園課程生成[J].兒童發展研究,2018(03)
[2]屠美如.美國早期教育中的“生成課程”[J].幼兒教育,2001(02):22-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5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