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羽毛球基礎訓練的現狀分析與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平衡以及各地對教學關注度不同,目前小學階段羽毛球課程開設情況差異較大,有必要加以分析。本文以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中心小學作為研究對象,用文獻研究、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方法(向三到六年級學生發放問卷共330份,回收了330份問卷,有效問卷為327份。同時,發布教師問卷8份并全部回收),對其發展現狀進行研究,深入了解其發展中的具體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推進太平鎮中心小學羽毛球教學的發展。
一、太平鎮中心小學羽毛球運動開展現狀分析
太平鎮中心小學現有教學班37個,擁有羽毛球基本場地有6個(教學場地都是水泥地面),配備發球機3個、羽毛球移動步點器4個、羽毛球拍一批等器材。學校三到六年級體育活動課程雖有羽毛球項目的活動安排,但場地建設及專項資金投入遠遠不夠。當前,學校高年級體育課程每周為兩節、體育活動一節,羽毛球課程作為體育課程的內容之一,每學期平均能夠用于教學的課時少之又少,影響了學生高效學習羽毛球知識與技能的進程,也間接影響到學校羽毛球運動的發展。
(一) 羽毛球教學組織形式
在體育教學中,班級教學容量不宜過大,否則難以達到教學效果。根據表1中的數據顯示,太平鎮中心小學體育教師意向的班級容量在31-40人之間,占比為62.5%;其次為30人以下,占比為37.5%,即30-40人之間的班級容量是太平鎮中心小學體育教師的主選。然而,現實中學校的班級容量均在40人以上,難以滿足體育教師的意向需求。
?。ǘ┯鹈驁龅睾腕w育器材情況
學校的教學場地是學生平時訓練的主陣地,同時,體育器材在體育訓練中也是體育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結合表2、3參與調查的師生對于場地與器材的滿意度中,教師認為很滿意的為0%,學生認為很滿意的為17.4%;比較滿意的師生占比分別為25%和54.1%。雖然當前太平鎮中心小學已實現田徑場地的塑膠化,然而,在羽毛球場器材和場地的建設方面還較為落后,不足以承擔開展課外羽毛球運動的“重任”。
?。ㄈ┨芥傂W羽毛球師資情況
1.體育教師年齡
太平鎮中心小學現有5個體育專職老師和3個體育兼職老師,根據表4數據可知,體育教師在40-49歲和50歲以上占比為37.5%;30-39歲占比為25%;30歲以下占比為0%。由此可知,目前太平鎮中心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
2.體育教師學歷
從表5調查結果顯示,太平鎮中心小學體育教師學歷集中在大專和本科。目前體育教師整體學歷水平均衡,但學校8位體育教師在校所學的并非是羽毛球專業,教師沒有經過專業的羽毛球訓練和培訓,自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動作示范能力較差,因此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運動水平也難以得到提高。
?。ㄋ模┨芥傂W生參與羽毛球情況分析
1. 學生參與羽毛球活動頻數
如表6所示,學生課外體育活動中,38.8%的學生表示每周并未參加課外體育活動;而3.7%的學生表示每周參加5次以上的課外體育活動。羽毛球運動教學要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除了一定的課時教學保障之外,還需要學生高頻率地參與課外羽毛球運動,但從表6中數據顯示太平鎮中心小學生參與羽毛球運動的頻率較低。
2.學生參與羽毛球活動參與形式
課外羽毛球活動是中小學生參與羽毛球運動的重要形式,更是提升羽毛球技能的重要途徑。根據表7中數據,可以得知參與調查的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在校內,日常體育課占比46.2%,位列第一;位列第二的是自己組織比賽,占比為35.2%。根據數據可得出,學生校內課外活動的開展情況相對較好,但是校外的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相對不盡如人意。
二、太平鎮中心小學生羽毛球基礎訓練存在的問題
第一,技術問題。學生普遍存在基本技能不夠扎實、動作不規范的現象。很多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不注意重心的交換,雙腿站立太直,兩腳之間的距離也不合理,導致擊中率的技術動作不規范。
第二,思想問題。運動成績由身體功能、心理素質、技術水平三個因素組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對于每一個運動員來說都是成功的法寶,但現在的學生心靈較為脆弱,意志品質薄弱。
第三,體能問題。隨著羽毛球器材和規則的變化,學生的體能在羽毛球比賽中越來越重要。目前,在日常的體能訓練中,部分學生的跑步和跳躍能力不理想,即身體素質欠佳。身體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技術水平的提高,也關系到學生的能力發展。
三、研究結論與建議
根據調查數據,得出了本次研究的結論,基于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提出對應的改建措施,旨在提高學校對羽毛球訓練的重視,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
?。ㄒ唬┭芯拷Y論
第一,學校雖然按照要求開設了羽毛球活動項目,但并沒有嚴格執行課程數量要求上課;第二,學校羽毛球場地較少,學生有1600多人,但僅有6個非標準的場地,只能夠應對日常訓練的教學工作,無法滿足平時正常體育課和學生課余時間開展羽毛球運動;第三,學生參與羽毛球學習與運動的動機以個人興趣和鍛煉身體為主,休閑娛樂和釋放學習壓力次之。
?。ǘ┭芯拷ㄗh
第一,加大羽毛球項目經費投入。強化羽毛球基礎設施建設,為小學生開展課余羽毛球運動提供必要的基礎;第二,加強對羽毛球教材的探索和教師的培訓。教師要改變思想觀念,利用多媒體、教材和外出培訓等進行自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改變教學方法;第三,強化體育教學課時的保障,避免被“主課”教師所占用;第四,規范動作,扎實基本功訓練。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步法基礎,把步法訓練融入到訓練中;第五,加強體能訓練,突出專項素質。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和專項技術水平選擇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
參考文獻:
[1]趙冬青.關于小學羽毛球訓練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3(42):108.
[2]張譽飄.針對小學生羽毛球訓練時的問題與解決對策的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7 (13):36-3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