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村小學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通過探討農村小學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對策,恪守“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并且做到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平等、公正、民主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關愛學生,才能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更能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農村小學;師生關系;和諧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堅信,常常以教育上的不幸和失敗而告終的學校內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在于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焙椭C的師生關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坝H其師,信其道?!苯處熞刑锰谜娜烁?,用高尚的人格、真理的力量感染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的信任,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教師。教師精深的學問、友好的態度、儒雅的修養、高尚的人格、濃厚的教學興趣、適當的情緒表現以及合理的言行,皆會成為學生所觀察、所模仿的對象。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良好人格和素養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燦爛的正能量。
  一、農村小學師生關系的現狀
  只有到農村小學任教或參加支教時,才能深刻體會到農村教育的苦與樂。大嶺地區大多數的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多,不少兒童是隔代照看,得不到適當的關愛。同時,大多數農村小學的師資薄弱,教師流動性很大,往往在編教師只有校長一人,其他教師由支教教師和臨聘代課教師組成。由于教師每年成批更換,學生需不斷適應新的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內容,才能跟上學習的步伐。據調查了解,大多數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種現象,被動參與學習,其成績、情緒起伏很大。不少學生剛想親近教師,卻發覺這位教師很快就不會教他們了;有些學生不想親近老師,漸漸地一年時間很快過去了,學生對教自己的教師沒留下什么印象,更別說和諧的師生之情了。學生感受不到溫暖、得不到重視,這是形成淡漠、甚至是對立的師生關系的主要原因。
  二、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策略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與學的“助推器”,是順利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靈丹妙藥”,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石。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1.給予尊重,增強學生的自信
  眾所周知,自信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對身體、心理、人格等諸多方面正處于高速成長階段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充滿信心,是教育者的職責。學生得到尊重,會覺得自己在班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師通過經常暗示學生的能力、肯定學生成績,會增強學生的自信,挖掘出學生的潛力。還可堅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道理,盡量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優勢,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這樣更能增強學生的自信。有時“打破常規”,是能激發學生的潛力、增強學生的自信的重要手段。例如,在班級管理中重視沒有當過班干部的“中等生”,當他們有點滴進步時,給予重點表揚,如此一來,被表揚的“中等生”會感受到幸福,體會到被尊重的快樂。這樣以點帶面會使班級的管理工作深受學生喜愛,學生自主管理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成績也會隨之進步。
  2.給予理解,幫助學生的成長
  縱觀優秀教師的經驗,不難發現他們成功的秘訣共同點中有一點是極其重要的,那就是理解。理解學生的想法,理解學生的需要,理解學生的生活,從根本做起,從教師自身做起,這樣才能找準著力點,才能找到切實可行的、真正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學生的疑慮,幫助學生排憂解難,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3.給予信任,開啟學生的心靈
  學生年齡小、好勝心強,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總想得到教師的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師的信任。因此,信任是開啟學生心靈窗戶的一把鑰匙,只有教師與學生相互信任,學生才會向教師坦吐自己的心聲,及時反映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教師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所講:“同學能管的事,班委不管;班委能管的事,班長不管;班長能管的事,老師不管。”教師把班級管理的權力下放到各個班干部的手中,讓班干部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從每日常規監督到每月檢查,逐步放手、放膽地讓學生處理班中的一般性事務,教師只需起指導作用。當教師新接手一個班級,如果發現學生將心關起來,對學習、生活漠不關心,那就需要以信任當作打開班級局面的敲門磚。首先,根據學生的自薦,和全班共同商議選出班干部,讓他們多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然后,樹立典型,開展“一幫一”活動;接著,在課堂上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安排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從基礎學起、從簡單學起,做到多表揚,少批評,不體罰;再者,努力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分享他們的快樂,分擔他們的憂愁。
  4.給予關愛,調動學生的責任
  作為班主任,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關愛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責任心:一是關愛學生的學習動態。課上,要以故事扮演、小組合作、實驗操作等方式創設開心課堂,營造有趣的課堂氛圍;課間,要走進學生的玩樂中,與學生一起打球、下棋、畫畫、聊天、勞動等,并將良好的行為習慣適宜地滲透其中。二是關愛學生的生活動態。利用中午、下午或周末休息時間,常到學生家里坐一坐,和家長聊家常,這樣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動態和學習情況。三是關愛學生的思想動態。班主任只有愿意把學生當成弟弟妹妹,喜歡參與學生的聊天,分享他們的快樂,解決他們的難題,才能增加師生間的互動,在愉快的交流氛圍里拉近師生的距離。四是組織“一幫一,獻愛心”活動,調動學生的責任心。通過安排成績好、責任心強的學生成為學習較吃力、紀律性較差學生的“小老師”,引領全班同學共同進步、共同管理班級,成為班級真正的小主人,從而培養他們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提高他們的知識與能力,這樣更能有效地加強班風和學風建設。只要教師多一份關愛,多一份付出,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更多的熱情、更大的責任心、更強的動力,這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素質教育理論與教學模式[M].長春:東北大學出版社,1997.
  [2]李愛農.構建尊重、平等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成績[J].教育與科學研究,2006,20(7):82-83.
  [3]張穎.構建師生和諧發展的新平臺——《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法》學習體會[J].云南教育:繼續教育版,2006(7):32-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1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