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先學后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當下的教育體系中,先學后教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誕生的原因是社會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有所提升,教師也不再是授之以魚,而應該授之以漁。所以為了培養學生完善的學習能力,小學語文教師紛紛響應教育先鋒的號召,鼓勵學生先進行自主的學習與思考,一來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潛力與積極性,二來是促使學生的學習更具目標性。本文從先學后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切入,探究了如何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從而適當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能夠將更多的重心放置在學生的個人能力發揚上。
【關鍵詞】 先學后教;小學語文;課堂應用;有效學習
先學后教中最為核心的兩個字眼便是“學”和“教”,顯然前者的主體是學生,而后者的主角是教師。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處于“學”之前的階段,因此學生習慣了在教師的指引下進行學習,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教學方法是一種速成法,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小學時期的學生本就具有無限的潛力和開發空間,如果教師一味地將自身的理解強加于學生,那么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思維定勢。語文本就是一門靈活性學科,若學生用固定的眼光去對待學習,就會與許多趣味性的內容擦肩而過,從而失去了語文學習的本質意義。所以先學后教能夠突破傳統模式的桎梏,釋放學生的潛能,讓語文課堂更加具有文學氣息。
一、精心準備課前工作,為先學后教奠定基礎
教師作為學生的指路人,在滲透先學后教模式的過程中,必須要精心地準備課前備課工作,這樣一來,課堂既不會顯得匆忙慌亂,也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有序推進的感覺。同時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也會自發地做好預習、自學工作,爭取不拖課堂的后腿。
例如,在教學“刪除”中的“刪”字如何寫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去了解甲骨文中“冊”字的寫法及由來,當學生了解了“冊”的筆劃之后,教師再告訴學生“刪”就是用小刀將竹簡上將寫錯的字刮去,這樣就不會留下錯誤的痕跡,再加以之前對“冊”的理解,學生立馬就能夠明白教師的用意,這樣也就加深了學生對生字書寫的印象。由此可見,在先學后教的過程中,教師并非一定要迫切地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自己灌輸的知識,相反可以采取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加深學生的記憶,這樣一來既能夠實現所有學生的共同進步,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以后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二、制定努力的目標,為先學后教注入活力
對于“先學后教”,必不可缺的一項元素就是明確的目標,若學生沒有制定一定鮮明的努力方向,那么“先學”也會變得雜亂無章、毫無意義。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要幫助學生制定合適的階段性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覺得自己的學習理想是觸手可及的,從而萌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來學習。
例如,在進行篇章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課文的大致主題設計出不同難度的提問來進行問答式教學。通常問題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問題的答案。再者,教師還可以提倡學生展開互動學習,所謂互動學習就是讓課堂變得更加的趣味生動,比如在遇到對話型課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多位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情誼的加深,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動力也會變得厚積薄發,同時經歷了不同場景下的歷練,學生的語感也能得到鍛煉,思想情感也得到了豐富。這種教學模式比教師一味地演獨角戲要更有效果,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日后的研究性學習埋下堅實的伏筆。
三、巧妙引入合作學習,為先學后教拓展空間
“學”并不僅僅局限于單人的自學,還可以延展至多人的合作學習。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多人學習必須在獨立自主的學習之后才能開展,否則將會有學生產生逃避或者依賴的心理。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領域中,有很多知識是比較適合用小學合作的方式來傳授的,比如對古詩詞的理解、對歷史文人生平事跡的探究等等,如若學生常常被困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眼界變得狹窄、短淺,相反,試想若學生能夠常常與他人分享自己內心所想、所感、所悟,就能夠實現彼此之間的情感溝通、交流,從而使對文章的理解更上一層樓。
例如,在教學《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提前將全班學生劃分為5~6個學習小組,然后先將課文中的所有生僻字全部挑選出來,均等地劃分給每一個學習小組,在此之后,便可以讓學生們針對這些生字進行分析與討論,鼓勵他們找尋不同的方法來學習這些生字。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教師發現有的學習小組是將所有的生字在課文中圈注出來,然后帶入到課本的情境中進行理解;有的小組是先在字典中將這些生字查找出來,并一一羅列出生字的不同含義,而后通過排斥法分析出其在課本中的意思。顯然這兩種的方法都各有其優勢,并且都能收獲相同的效果,所以教師在采取先學后教模式的同時,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不同學生的學習主見,這樣更易讓學生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小技巧。
總之,先學后教是新時代的產物,它將學生的重要性完全地烘托了出來,同時也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學習依靠的是學生的領悟能力與理解能力,在“先學”的環節中,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地摸索、研究、討論來理解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與深刻意蘊,并且在后面的階段,學生若發現自身的理解中存在缺陷或是漏洞,還可以在教師“后教”的過程中仔細聆聽,進行彌補。這種方式才是萬無一失的學習途徑,也只有這樣,才能從小就培養起學生的自主探究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奠定日后的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云.“先學后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
[2]木敏.巧用“先學后教”打造“高效課堂”[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