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膜雙壟溝播免耕地膜重復利用試驗報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了掌握雙壟溝播地膜重復利用對產量的影響,得出玉米雙壟全膜覆蓋一膜兩年用免耕栽培,只要田間管理措施中的追肥環節跟上,產量與新膜覆蓋的差異不明顯,且有利于保護環境。
關鍵詞:雙壟溝播;免耕;重復利用;報告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1.試驗概況。試驗設在小嶺鄉旭坪村馬黑麥的田塊,海波2200m,土壤類型為黃麻土,屬我縣西部地區典型的旱作農業區。試驗田為旱地,前茬作物為小麥,常年精耕細作,土壤肥力較高。
2.試驗設計。試驗為簡單對比,處理A:玉米雙壟全膜覆蓋一膜用兩年免耕栽培,B:玉米雙壟全膜覆蓋新覆膜栽培,處理面積330m2,品種為沈單16號,覆膜方式均為地膜全地面覆蓋,大小行種植,大行80cm,小行40cm,株距40cm,每666.7m2種植密度為2800株。
兩個處理除地膜覆蓋的時期不同外其它農藝措施(整地、施肥、播種、品種、密度、田間管理等)均相同。
3.試驗過程。雙壟全膜覆蓋一膜用兩年免耕栽培的處理A,4月15日,將上年覆蓋的玉米秸桿外運,并清掃殘枝落葉,用細土封堵地膜破損處。新覆膜的處理B,進行整地、施肥,隨后覆膜。
4月22日打孔播種,在每月月底測0~20cm、20~40cm、40~60cm土層含水量。一膜兩年用免耕栽培的處理田間管理的重點是生長期間的追肥,試驗總用肥量為每666.7m2施碳酸氫銨50kg,尿素20kg,過磷酸鈣60kg,分3次分別在拔節前(5月20日)追施碳酸氫銨20kg、過磷酸鈣60kg,孕穗期、(6月10日)追施碳酸氫銨30kg、大喇叭口期(7月11日)尿素20kg,追肥方法是在兩株玉米間打孔追肥,并在灌漿期葉面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
二、結果與分析
1.對主要經濟形狀和產量的影響
雙壟全膜覆蓋“一膜兩年用”免耕種植,只要抓好田間管理中的追肥環節,按照目標產量確定的總施肥量,分別在拔節前、孕穗期、大喇叭口期追三次肥,產量與新覆膜差異不顯著,經測產,“一膜兩年用”免耕種植的處理平均單產378.5kg,新覆膜平均單產416.8kg,比“一膜兩年用”免耕種植的處理高38.3kg,增產10.1%。主要經濟性狀均優于“一膜兩年用”免耕種植的處理。
2.對土壤含水量的影響
4月底測定0~20 cm、20~40cm、40~60cm土層含水量,一膜兩年用免耕栽培分別16.7%、16.9%、16.8%,比新覆膜的處理分別高4.5%、5.2%、5.7%; 5月底分別10.6%、12.5%、13.9%,比新覆膜的處理分別高0.9%、0.7%、1.9%。6、7月隨著玉米生長旺盛,旱情持續,一膜兩年用免耕栽培保墑效果比新覆膜的降低。
3.經濟效益分析。表3 玉米雙壟全膜覆蓋一膜用兩年免耕栽培經濟效益分析
從表3看出,雖然雙壟全膜新覆膜的處理產量比一膜兩年用的高,但一膜兩年用的處理減少地膜和農藥投入66元,凈產值達到391.05元,產投比提高,達到3.87元/元,雙壟全膜新覆膜的處理凈產值211.84元,產投比為1.28元/元,比一膜兩年用的處理減少2.59元/元。
4.對生育時期的影響。雙壟全膜覆蓋新覆膜由于地膜完整,保濕、保溫好,對降雨達到了充分的利用,加速了生長發育。比一膜兩年用出苗提早5天,抽雄、開花期提早4天。7月中下旬已進入開花灌漿期。
三、結語
試驗得出,玉米雙壟全膜覆蓋一膜兩年用免耕栽培,只要田間管理措施中的追肥環節得當,產量與新膜覆蓋的差異不明顯,雖然產量低于新覆膜的處理,但直接節約了地膜投入66元,產投比提高,達到3.87元/元,比一膜用兩年的處理減少2.59元/元。同時上年玉米根茬直接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對改善土壤理化形狀,提高土壤肥力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玉米雙壟面全膜覆蓋一膜兩年用栽培具有較好的保墑效果,能夠顯著的減輕冬春季土壤水分的蒸發,有利于春播和保護環境。
作者簡介:尤玲芳(1981-)女,甘肅永靖人,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技推廣工作。
通訊作者:張文貞(1972-)男,甘肅永靖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技推廣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