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密度試驗報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探討玉米全膜雙壟溝播種植最佳密度,試驗得出海拔2000m以下的旱作農業區,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適宜密度應以幅寬70+40㎝,株距35㎝為主,株距的最佳適宜區間在30-35m之間。
關鍵詞:玉米;密度;試驗;報告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1.試驗概況。試驗設王臺鎮灣子村海拔1980m的半山梯田地內,土壤為黃綿土,土壤肥力中上,土地平整,光照充足,前茬作物為玉米。供試品種:沈單16號。
2.試驗設計。采用不同行距、不同株距二因素隨機區組設計,設三種行距:窄行距40㎝+寬行距40㎝、窄行距40㎝+寬行距60㎝、窄行距40㎝+寬行距70㎝(窄行距相同,幅寬分別為80㎝、100㎝、110㎝),三種株距:25㎝、35㎝、45㎝,共3×3=9個處理。
3.試驗過程。先起壟覆膜后播種(窄壟均為0.4m、壟高0.15m;寬壟分別為0.4m、0.6m、0.7m,壟高0.10m),所有處理均采用全膜覆蓋雙壟面集流溝播技術。玉米品種為沈單16號。施肥量各處理相同,每666.7m2均為N8㎏、P2O54㎏。小區面積:長6m,寬分別為2.4m、3.0m、3.6m,每小區種6行,三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全部磷肥及二分之一氮肥按小區稱量于播前作基肥施入,剩余二分之一氮肥于大喇叭口期按株穴追施。
二、結果與分析
1.不同密度對玉米物候期的影響(見表2)
從表2看出:在不同玉米種植密度條件下,玉米的物候期從孕穗期到成熟期的各個生育時期的長短也不一樣,玉米種植密度越大,田間的通風透光性能差,玉米完成各個生育時期所需的時間越長,玉米種植密度越小,田間的通風透光性能好,玉米完成各個生育時期所需的時間越短。
2.不同密度對玉米經濟性狀的影響(見表3)
從表3看出:在窄行距和寬行距一樣的情況下,株距越大,玉米的畝穗數越小,但穗粒數、千粒重均越大;在窄行距和株距一樣的情況下,寬行距越大,穗粒數、千粒重均越大;畝穗數越小。這說明了種植密度對玉米主要的經濟性狀的影響較大,隨著玉米種植密度的不同,玉米的主要經濟性狀跟著發生了變化。
3.對不同種植密度的玉米產量的綜合分析
?。?)玉米不同種植密度的產量結果(見表4)
三、結語
從試驗調查記載、室內考種,結合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在海拔2000m以下的旱作農業區,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適宜密度應以幅寬70+40㎝,株距35㎝為主,株距的最佳適宜區間在30-35m之間。因此應按照地形和肥力狀況加以具體調整,以充分發揮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最佳效益。
作者簡介:車宗娥(1983-)女,甘肅永靖人,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技推廣工作。
通訊作者:張文貞(1972-)男,甘肅永靖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技推廣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