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培養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美術課作為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審美的意識以及觀察能力,教師應該充分尋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途徑,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主要圍繞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展開分析和論述,首先介紹美術教學和觀察能力培養之間的關聯,然后分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美術;觀察能力;培養途徑;內在聯系
美術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美學感受,提升學生的美感,因此初中美術主要是以視覺形象上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重要特征。在這一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至關重要,觀察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們發現美,并且創造美,從而產生美的藝術作品。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首先應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直接影響到美術的教學效果。
一、初中美術教學與學生觀察能力培養之間的關聯
初中美術教學與學生觀察能力培養之間的內在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美術是生活場景的再現。美術作品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只有對生活場景善于觀察,善于體味才能夠進行美術作品的描繪和創作,因此學生們必須要在生活之中耐心細致地觀察,才能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現實生活,更好地進行美術的創作。另外,學生們觀察能力的強弱也直接影響到美術創作的水平。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僅要讓學生們對一些作品進行觀察,并且要深刻地理解美術作品中的內涵,尤其是要了解到美術作品中所體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另一方面,觀察力的提升能夠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也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去觀察生活,創造出美的藝術作品。因此學生們只有對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才能夠更好地體味出美學作品中所展現的美以及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進行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二、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途徑
為了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應該采取以下有效的舉措:
第一,要激發學生們觀察的興趣,培養學生們的觀察意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更好地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們具有觀察的興趣,在興趣的引領之下,才能夠讓學生們真正參與到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來,并且通過自身的觀察和思考,收獲更多的美學知識,激發學生們對美術的興趣,積極主動地進行美術的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對美術教學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能夠結合美術課程的內容,有效地融入觀察能力的培養。比如在進行《空間與層次》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設立一些問題,導入課程的內容,引導學生們參與到這堂課的教學當中來。比如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房屋會越來越???通過問出這種常識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通過設問,更好地活躍課堂的氛圍,讓學生們真正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參與到美術的學習當中來。再比如:在讓學生理解美術的定義時,為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觀察熱情,引導學生們主動探索,可以為學生們展示一些優美的圖片,并且讓學生們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來判斷什么是美術,哪些生活用品或者是事情屬于美術的范疇,充分表達對于美術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們進行深入的觀察,并且主動進行美術知識的學習。
第二,要積極傳授一些觀察的技巧,提升學生們的觀察能力。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觀察生活中的美,發現生活中的美,傳授觀察技巧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讓學生們掌握住觀察的技巧,并且進行觀察體驗,才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大大提高學生們觀察的興趣。在培養學生觀察技巧的過程當中,應該通過展示大量的生活圖片來豐富學生們的觀察閱歷,但是在提供大量生活圖片的同時也要保證提高學生們的觀察能力,這就需要采取觀察體驗的方法。具體而言,觀察體驗包括了整體觀察法、聯系觀察法和對比觀察法三種方法。比如教師讓學生們對《江山如此多嬌》這一作品進行觀察時,既可以進行整體觀察,也可以采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對這篇作品進行賞析,其中近景是江南的青山綠水和蒼松翠石,遠景則是我國北方白雪皚皚的風景,中間則是起到了連接南北的重要作用。通過運用長江和黃河來貫穿整個畫面,在天空中畫上一輪紅日,真正表達出了我國的美好風光以及欣欣向榮的景色。通過教授學生這種觀察技巧,并且對優秀的作品進行觀察體驗和賞析,來真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第三,要讓學生們養成觀察的習慣,可以定期進行觀察。只有讓學生們養成了觀察的習慣,才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應該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任務,讓學生們不斷進行觀察,養成觀察的好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對美術作品或者是周邊的事物進行認真的感知和深入的探索,最終發現觀察事物的內在本質。比如在對《變遷中的家園》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對周邊的建筑物進行觀察,然后徒手畫出自己的家園是什么樣子,這樣既避免了機械式教學的方法,而且可充分調動孩子的想象力和觀察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美學作品表達的內容也是不同的,學生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觀察體驗對生活的細節進行賞析和品味。培養觀察習慣的過程當中應該為學生們制定合理的觀察目標,防止學生們在觀察的過程當中出現走馬觀花不細心的現象,這樣不僅會降低觀察的效率,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們觀察到現象的本質。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們善于觀察、勤于觀察,能夠在不斷的觀察過程當中發現新的事物新的內涵。比如在進行隸書學習的過程當中,為了讓學生們掌握隸書的寫作方法,教師應該讓學生們首先進行觀察,觀察每一個字的一筆一畫,掌握其中的技巧,然后讓學生們相互交流觀察的心得和體驗,如此才能夠讓學生們不斷掌握住觀察的技巧,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
第四,要引導學生們進行自主探索,進一步強化自身的審美。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們善于審美,在生活中發現美、認知美、感受美。生活中到處都有豐富多彩的可觀察對象,僅僅對教材內容進行觀察是不夠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們對生活進行自主的探討和觀察,才能夠發現生活的真諦,提高自身的審美。只有進一步強化學生們的自主探索能力,才能讓學生們將學習和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在美術課堂中進行觀察,要將觀察的目標放眼于生活。通過對周邊的事物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觀察,才能夠真正培養自身的觀察意識,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正所謂“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必須要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通過不斷改進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們進行自主探究,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力,豐富學生們的學習體驗。為了讓學生們進行自主探究,提升觀察能力,可以讓學生們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臨摹,在臨摹的過程當中既考查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們對自己的觀察進行表達。比如在欣賞《阿爾諾芬尼夫婦像》的教學過程當中,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進行觀察,可以利用多媒體放大圖片,讓學生們由淺入深,由粗變細地觀察。通過這種細致入微的觀察方法,來發現畫像中的奧妙,領悟出畫像之所以流傳的原因,讓學生們對自己的觀察效果準確地表達和定位,及時發現自身觀察過程當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提升自己的觀察能力。
三、結語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去發現美,并且了解美的本質,更好地讓學生們觸景生情進行美術創作,增強學生們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在進行學生觀察能力培養的過程當中,首先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在教學中傳授一些觀察的技巧,讓學生們進行觀察體驗;然后設置一些教學的任務來讓學生們進行觀察實踐,鍛煉自身的觀察能力;最后要引導學生們進行自主的探究,強化自身的認知,提高審美。
參考文獻:
[1]雷啟貴.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探討[J].中華少年,2017(33):233-234.
[2]張彩虹.初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8(22):177.
[3]王蘇驊.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6(6):25.
[4]蘇潔.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探討[J].時代教育,2018(2):118.
[5]蔡智祥.初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探討[J].考試周刊,2018(56):46-47.
[6]王麗紅.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J].教育,2017(3):253.
[7]白潔.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J].中國西部,2017(2):95-96.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第二十四中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3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