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塊油藏高含水期產液結構優化方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低油價給油田效益開發帶來巨大挑戰,以往高油價下保產量提液量造成高額運行成本的弊端日益凸顯。要想實現油藏的持續科學開發就需要對各個單元和單井進行合理的產液優化,最終實現全廠產液結構的合理配置。本文首先論述了產液結構現狀并剖析其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整體控液與零散井組控液相結合、地面油藏一體化運行、優選關停無效低效井、科學論證開井時機和打造信息化平臺等多種方法,對采油廠的產液結構優化進行研究,實現以效益為基礎的儲量動用最大化,探索建立斷塊油藏高含水期效益開發新模式。
關鍵詞:高含水;產液結構優化;儲量動用;效益開發
1 產液結構調整必要性
隨著開發的不斷深入,液量含水不斷上升,高油價下為保產量提液量造成高額運行成本的弊端日益凸顯,目前各個油藏單元的含水仍然相差懸殊,要想實現油藏的持續科學開發就需要對各個單元進行合理的產液結構優化,進行產液結構優化,降低無效低效水循環,達到降低成本、促進井組單元區塊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 產液結構優化方法研究及主要做法
2.1 區塊整體產液結構優化方法研究
通過前期對全廠單元、單井開展經濟效益調查統計,優選無效、低效井相對集中、整體效益較差的單元進行產液結構優化研究。這類單元的共同特點就是長期處于高采出程度、高液量、高含水、高開發成本的階段,井網相對完善,歷史儲量動用較好,采收率較高,目前油井大多為電泵井,天然能量充足或對應水井長期強注,油水井間已建立無效低效水循環。對這類單元的產液結構優化對策是實施區塊整體產液結構控液,實施降液量、降配注、降含水、降成本“四降”優化,并按照優化方法類型分類打造相應示范區,為同類油藏提供探索和后續調整借鑒。
2.2 零散井組產液結構優化方法研究
在單元整體控液示范區建設的基礎上,對于無效低效井相對分散的零散井組,開展實施周期采油、注采耦合關停低效無效井等方法,大幅度協調井組注采關系降本增效。通過研究總結出四種類型井組,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下步調整方向。
2.3 油藏開發和地面運行一體化方法研究
產液結構優化是針對油藏開發的調整,其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是還要考慮到地面運行配套的影響。以往的理念是以產量為中心,地面運行跟著油藏開發走,轉變觀念后目前以效益為中心,油藏開發和地面運行相互尋找節支增效配合點,根據地面注采系統配套,查找地面運行優化與油藏開發潛力點。
2.4 信息化系統開發應用研究
產液結構優化需要跟蹤眾多數據,人工統計費時費力且不易長久保存,因此借助信息化建立日度三線四區效益、產量跟蹤數據庫,在跟蹤數據的同時引導開發人員從注重產量構成變化向注重效益構成變化轉變,實現像跟蹤產量一樣跟蹤效益,提高產液結構優化效率。
3 發揮實施做法及應用效果
根據以上研究,今年以來在實施產液結構優化中主要有以下做法:
3.1 調整流場、儲蓄能量,產液結構優化有技術
首先通過前期對全廠單元、單井的“三線四區”經濟效益評價,優選無效、低效井相對集中、整體效益較差的單元實施整體控液優化,實施后7個示范單元共優化油井工作量78口,水井工作量15口,控液9246方/天,直接操作成本下降150元/噸。同時對零散井組通過優化實施周期采油、注采耦合關停低效無效井,大幅度協調井組注采關系降本增效。調整零散井組40個,控液4508方,累控液41.3萬方,累計控液節約運行成本547萬元。
3.2 及時跟進、四降優化,產液結構優化有效益
地面和油藏一體化運行,查找節支保效潛力點。例如永2注水站實施前開中、小兩臺泵,兩臺泵富余注水能力1520方/天,但是只開一臺泵無法滿足油藏需求,開兩臺泵注水能力富裕造成大馬拉小車現象。調查發現要實現一臺大泵運行,最低減少注水量880方/天。2017年3月地面上由兩臺泵調整為一臺大泵運行,單位運行成本降低111元/噸,降幅19%,降耗效果顯著。
3.3 輪采實施、進退有序,產液結構優化有章法
首先是關井有制度。為保證優化產液結構工作的科學評價及管理,采油廠制定了詳細的本井及鄰井資料錄取規定,資料錄取時還將鄰井資料一同加密錄取入庫,定期跟蹤檢查,實現關停井及鄰井資料檢查跟蹤落到實處。
4 應用效果
通過以上做法,共計對181口井進行優化,日節約操作成本34.3萬元,累計節約操作成本2609.8萬元.實施后采油廠分采油方式對比噸油運行、操作成本整體下降,電泵井井數下降41口,壓減液量7737方,噸油運行成本下降26元,噸油操作成本下降23元;有桿泵井井數下降113口,日壓減液量3460方,噸油運行成本下降3元,噸油操作成本下降5元。通過本次產液結構優化,采油廠整體噸油運行成本由161元/噸下降至146噸,下降15元/噸,操作成本由403元/噸下降至379噸,下降24元/噸,達到了預期效果。
5 結語
總之,產液結構優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通過近一年的方法研究和現場實踐證明,采用整體控液與零散井組控液相結合、地面油藏一體化運行、優選關停無效低效井、科學論證開井時機和打造信息化平臺的優化方法對降低經濟成本、提高開發效益是切實有效的,本次研究主要有以下兩點認識: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油藏、工程、財務一體結合優化,從產量成本效益評價向全過程整體成本效益評價轉變;二是產液結構優化為大幅度協調注采關系提供了大量實例,豐富了配產配注優化調整技術,深化了動態分析認識,指導下步開發生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4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