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共存理念下的家校融合構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家庭與學校是共生共存的教育共同體,在家校溝通與融合中要平等融合、多元融合與關懷融合。家校融合應明確“以人為本”的家校融合目標,完善家校融合的制度,構建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服務體系。
【關鍵詞】共生共存;家校融合;家校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9-0044-02
【作者簡介】成素萍,蘇州大學附屬中學(江蘇蘇州,215006)副校長,高級教師。
學校不是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唯一場所,家庭也是培養他們正確價值觀和美好道德品行的重要場所,只有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融合,才能將學生培養成獨立、完整和健全發展的人。因此,家庭和學校是共生共存的有機體,家校間應形成有效的融合關系和共育力量,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一、家庭教育責任弱化引發的問題
目前,學校教育涉及范圍廣泛,學校教育組織愈加完善和健全,教育的重心逐漸由家庭過渡到學校。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大部分家庭把過多的教育功能和責任賦予學校,認為學校是孩子接受知識和教育的軸心場所,忽略了家庭本身對孩子成長成人的教育功能,家庭的教育責任逐漸弱化甚至邊緣化。[1]家庭教育邊緣化帶來了很多教育困惑,如學生身心發展不平衡問題、價值觀導向偏頗以及反社會行為等。這些問題單純依靠學校及教師的力量無法解決,需要家庭和學校發展的利益相關者共同努力。[2]
有研究者指出,家校合作整體上仍然處于一個低水平運行狀態,主要表現為家校合作的低層次、低共識與低意愿。在層次上,家校合作被認為是家長配合教師的主從配合關系,仍是“以校為主、以家為從”的溝通方式,這是雙方主體地位不平等的低層次合作;在共識上,部分家長在教育理念、價值取向上同學校存在較大差異,部分教師在家校溝通中占主導地位,家長和教師間很難進入彼此的話語系統,交流往往呈現出單方面的輸出,無法形成高質量的共識。在意愿上,家長更多地關注學生在校成績和表現,忽略了從長遠視角看待家校合作對孩子成長與發展的積極意義,導致家校合作的低意愿。[3]家校合作變革的當務之急,應該是在家校合作基礎上逐漸走向家校融合,從雙方的配合關系走向融合關系,在合作理念上達成共識,形成共生共存的家校共同體。
二、共生共存理念下的家校共同體
從生物學意義上講,共生又叫互利共生,共生意味著不同的生物彼此互利地共同生活在一起,兩種生物所形成的生存系統改進了彼此的生存能力,促進了更高層次生存狀態的產生。在人文科學領域,共生是指在同一空間或者關系中生物間、組織間、環境間所形成的和諧共處、多元并存、相互促進的關系狀態,如同道家思想中的“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意味著平衡、和諧與完整。[4]從發展的視角和家校合作內涵上看,家校應該在相互配合與支持的基礎上,相互融合,和諧共處,共生共存。
1.共生共存下的家校平等融合。
在共生共存系統中,家庭與學校不僅相互依存、相互依賴,還需要平等對待,不僅要共同存在,還要共同生長。因此,在家校融合過程中,家庭與學校要彼此尊重,尊重彼此的話語體系,理解彼此的不同觀點,做到“和而不同”。
2.共生共存下的家校多元融合。
融合主體多樣,不應僅僅局限在家長和班主任,還應該將學生、任課教師、學校管理者、社會工作者及其他相關人員納入這個融合系統中來;融合內容豐富化,不應僅僅關注學生成績和問題行為,還應該關注學生心理成長、道德品行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和生涯規劃等;融合形式多元化,以資源整合為導向,以系統的視角根據所需選擇合適的融合方式。
3.共生共存下的家校關懷融合。
情感表達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基本要素,而關懷是情感表達中的高品質體現。在家庭與學校的溝通中,應該讓關懷的情感屬性時刻滲透其中,讓學生在家庭和學校環境中均能夠感受到溫暖和關注,促進其內心道德情感的展現和親社會行為的發展。學校要積極關懷家庭的教育動態,如定期進行家訪,了解特殊學生家庭的實際需求,慰問困難學生家庭,對特殊心理學生及其家庭成員進行心理疏導與追蹤隨訪等,讓積極關注和情感溫暖流動在家校間;家庭同樣也要積極關注學校的發展動態,把學校的發展納入家庭的成長體系中來,如家長可以參與到家長開放日的活動中來,策劃與組織相應的活動,利用自身獨特的資源,宣傳學校的發展理念與動態,為學生成長與學校發展獻計獻策,增進家校間的良性互動。這樣的家校融合傳遞給學生處理社會關系的有效范式,可以有力地促進他們內心道德情感的成熟和親社會行為的持久發展。
三、對家校融合共同體的展望
家校融合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需要明確“以人為本”的家校融合目標,完善家校融合的制度和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完善的家校融合制度可以提高家庭和學校合作的有效性與質量,實現家庭和學校間深度合作,促進社會發展。家長的教育素養對家校融合的質量至關重要,我們應通過完善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體系,讓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核心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朱麗.基于民主視角的家校合作審視[J].基礎教育,2018,15(4):87-92,112.
[2]郭亞芹.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品格教育的重要性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3]楊曉,李松濤.基于共生理念的家校合作改革構想[J].教育科學,2013,29(5):14-18.
[4]田毅鵬.共生思想與包容性社會政策體系的構建[J].社會科學,2012(1):75-8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6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