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君舟民水,融合共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問題的層出不窮和社會矛盾的不斷涌現,“社會治理”越來越受到國家和人民的重視。社會各主體和組織積極推動社會治理能力和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蔚然成風。本文將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基于當前中國社會的特點,吸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于孟子“仁政”思想中汲取社會治理的智慧,以期社會和諧有序運轉,構建理想的社會共同體。
  關鍵詞:社會治理;以民為本;仁政;和諧;共生
  孟子的“仁政”思想,伴隨著歲月的演變和時代的更迭,依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散發著崇高的魅力。孟子的“仁政”思想對于當前我國的社會治理的現代化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它向我們傳達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理念,提供了一種“君舟民水,融合共生”的實踐途徑,關愛人民、改善民生、以民為本,應該成為社會治理和社會發展的普遍追求。
  一、對“社會治理”追本溯源
 ?。ㄒ唬┥鐣卫淼睦碚撎刭|
  “社會治理”一詞有著漫長的歷史,“社會治理”一詞是在“治理”這一詞語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對于“治理”,在中西方都有廣泛的研究?!叭蛑卫砦瘑T會在《我們的全球之家》中指出,治理是各種公共或私人機構在管理共同事務時所采用的方式總和,是在調和各種社會沖突和利益矛盾時采取聯合行動的持續性過程。”“社會治理”在中國的提出是基于我國發展的特殊的社會背景,近年來,我國從經濟發展到多元發展,謀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五位一體的發展。因而,“社會治理”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二)社會治理的實踐模式
  為找尋社會治理的實踐模式,需要明晰“社會治理”與“社會管理”的區別?!吧鐣芾怼敝饕哉疄橹黧w,重視政府的作用。而“社會治理”則更強調政府不再只是指令的發出者,也是社會的被管理者。這啟示我們社會治理不應只是政府權力的實施,達到一種社會控制,更要發動多元主體的力量,共同推動社會治理的實施,尋求效益的最大化,共同解決復雜的社會問題,共同構建和諧的社會秩序。
  二、對孟子“仁政”思想的有益汲取
  (一)以民為本,持續穩定增進民生福祉
  孟子“仁政”思想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改善民生。施行仁政,就要將仁愛之心用于治理國家,不僅是要實現個人的仁愛、家庭的仁愛,還要實現社會的仁愛。孟子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民、國家三者之間應該和諧統一。孟子還提出有“王道”和“霸道”之分,圣人為王即王道,在孟子看來要以仁義道德治國,時時關注百姓的利益。
  “君舟民水”,一個國家要實現穩定長久的統治,就不能忽視它身后的人民?!懊裆笔怯篮悴蛔兊脑掝},新時代依然需要黨和國家時時刻刻都重視人民、關注民生。面對當前國內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亟待黨和國家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
 ?。ǘ┤吮拘陨?,啟發引導道德自覺
  “性善論”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一個基礎,他認為人性本善。孟子認為人有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所以,人人都能夠實現一種道德自覺,并做出合乎道德的行為。
  當前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但生活的富足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迷失自我,理想信念缺失、價值觀混雜錯亂、社會責任感缺乏……孟子主張挖掘主體的道德自覺為我們今天解決這些問題,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一條實踐路徑。要努力挖掘主體的道德自覺,啟發他們人性本善,要做合乎道德的行為。
 ?。ㄈ┳⒅亟袒龑鐣黧w實現自治
  在孟子“性善論”的基礎上,他還提出要注重對人民的教化,“人皆可以為堯舜”,但人性本善卻不一定能做出善的行為,這時就要注重對他們進行教化,使他們自己認識到自己應該如何行動,從而實現自我約束。
  推而廣之,今天我們要通過教化努力達到一種德治與法治的結合,實現社會主體的自治,長此以往,各種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也就不攻自破,達到有效的社會治理的目的。
  三、孟子“仁政”思想對當前社會治理的作用
 ?。ㄒ唬┘ぐl全體社會成員主動向善,達到自治
  孟子對主體道德自覺地深入挖掘,從而推動他們“善推其所為”,做出合乎道德的行為。這種獨創性的做法給我們今天的社會治理提供了一條新的解決途徑。若是社會成員每個人都能主動向善,實現道德自覺,做出合乎道德合乎理性的行為,那么許多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都能迎刃而解。但要實現道德自覺同樣不能忽視教育,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激發全體社會成員主動向善,追求道德,達到主體的自治,也就達到了社會治理的目的。
 ?。ǘ┩苿訕嫿ɡ硐牒椭C的社會共同體
  孟子“仁政”思想中提倡君主要對人民愛護和關懷,這樣人民才會敬仰和推崇君主。這啟示我們“君舟民水”,君和民應該和諧統一,融合共生。今天我們的黨和國家依然要時時刻刻關注人民的利益,以人民為中心。
  孟子的“仁政”思想雖然具有一種理想性,太過重視倫理教化的作用而忽視了經濟基礎的建設。但他卻指引著我們努力協調政府和人民的關系,建立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構建理想和諧的社會共同體。
  參考文獻:
  [1]張國慶.《公共行政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2]《孟子》,三聯出版社,2013年
  [3]戰國·孟軻《孟子·公孫丑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0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