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理念下的家校共育新模式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樂活”理念旨在讓學生從快樂出發,向幸福邁進,讓家長卸下心靈的包袱,找回內心的快樂。筆者創新家校共育模式,用“樂活共成長”的理念,請家長進校品茗話家常,用正念感恩去指引家校共育的一切行為,把家長學校辦成父母俱樂部。以豐富的儀式感,讓父母牽手孩子進校過節,見證孩子成長的重要時刻,積極搭建家長資源共享平臺,將心理專家引進家長互助中心,開展父母課堂階梯式培訓,復制幸福家庭的模式。
關鍵詞:“樂活”理念;家校共育;新模式
以往家長走進學校,多數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在校表現出現問題,被教師“請”進學校,并非自愿。家校溝通無非就是三板斧:家長會、家訪、學生手冊。學校開家長會就像唐僧念經,教師在上面向家長訴說學生在校的種種表現,單向的傳輸效果很不明顯,家長得不到好的家庭教育方法,自然就不會積極參與。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家長缺乏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陳舊。因此,創新家校溝通和家長培訓的方法勢在必行。
一、家校共育新模式的理論背景
樂活(LOHAS)是全球興起的一種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忙碌、焦慮的現代生活之中,通過各種生活細節的刻意訓練,幫助學生及家庭建立寧靜專注、喜悅優雅的品質,創造和諧、幸福的生活環境,倡導個人獲得樂觀、包容、健康、分享的“樂活之道”。
筆者嘗試運用“樂活”理念,以向家長倡導和傳播優秀家庭教育理念為主要宗旨,在家校共育模式方面進行探索,已取得一定成效。我校通過“樂活”培訓及活動,改善親子關系、改善家校合作關系,從而開創了家校共育的新局面。
二、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方法
?。ㄒ唬菲奋瑴煨撵`
《大學》說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筆者所在學校聯同家庭和心理專家傾力打造了“心樂活、共成長”的專項活動,以喝茶品茗活動為媒介,將“樂活”的理念融入家庭生活中,啟發家長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態度去踐行家庭教育,具體有以下幾個流程。
1. 洗去塵勞,除去煩憂
洗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事,但是我們引導家長洗出儀式感。素雅的桌面整齊地放著6個粉紅色的盆,盆里依次裝有冷水和溫水,家長們輪流洗手。通過接觸和感官參與,家長們體驗到從冰涼到溫暖,從骯臟到干凈的完整過程。洗滌的不僅僅是雙手,也是心靈,讓他們洗去塵勞,除去煩憂。
2. 關注呼吸,回歸生命
落座之后,由家庭心理教育專家引導家長們關注呼吸,幾分鐘之后,近百人的茶席,由喧鬧變得安靜。呼吸,是我們最基本的生命活動,從我們出生那一刻,呼吸便伴隨我們,我們覺得呼吸已經習以為常,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更應該關注呼吸,我們才能回到自己本身。
3. 覺察情緒,控制情緒
家長們隨著柔和的音樂,手抱丹田,此時教師用語言引導家長:“當覺察到自己或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你只需要說一句‘把手放在腹部,深呼吸’,你會發現神奇的結果”用心理學的定錨技術,給大家分享了快速覺察和舒緩情緒的方法。這樣來回幾次,大家的心已經靜下來,這時喝一杯芳香四溢的功夫茶,家長們變得和顏悅色。
4. 心理疏導,正念感恩
最后,讓家長閉目凝神,心平氣和,安安靜靜地想想孩子給予的快樂。通過疏導,家長了解自己和孩子的需要,學會調整情緒和教育方法,激發孩子內在的成長動力,成為孩子的心靈營養師。筆者所在學校開辟這種全新的家庭教育模式,激發學生、家長的成長動力,把學校變成教師、學生、家長共同成長的樂園。
?。ǘ穼W習,促提升
迎新工作早落實,家校共育促提升。為使新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和生活,筆者所在學校有目的、分步驟地安排一年級新生父母在孩子開學之前兩個半天,共8課的專題培訓學習,做到“孩子未上課,父母先開學”。
1. 達成共識,憧憬美好
第一次新生家長培訓,安排在收到錄取信息后,向新生家長介紹學校的辦學特色、育人理念、培養目標等,以此達成家校雙方的育人共識。當天讓父母帶著孩子參觀充滿綠意和書香氣息的美樂江夏校園,走進功能場室,走進整潔明亮的課室,讓父母和孩子憧憬未來美好的校園生活。
2. 專業指導,給予方法
第二次培訓由家長學校的專業教師為新生家庭進行父母課堂授課,傳授正確的家教觀念和家教方法,特別針對一年級孩子心理、行為等方面做詳細的培訓,給予新生家長最專業的指導。家長俱樂部中有經驗的家長發揮作用,給新生父母送福利,手把手傳授入學前經驗,給他們實用的入學前準備小貼士,細微到入學需要的物品,如書包、筆袋材質和尺寸、作息時間等。
?。ㄈ穮⑴c,印足跡
親子活動是拉近家校關系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強家校合作育人的策略,筆者所在學校特意創設機會,讓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活動。家長參與其中可以增進親子關系,拉近家長與學校的距離,讓家校合作更和諧、有效。
1. 讓儀式感留下珍貴足跡
為了讓父母見證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重要時刻,學校創造條件,讓家長走進校園,共同參與。如:一年級開學禮、入隊禮,四年級成長禮,六年級畢業禮等,家校通過隆重的儀式感,讓父母親自見證孩子成長的重要時刻,讓家長給孩子人生留下痕跡,讓他們獲得滿滿的幸福感。
2. 牽手父母,一起過節
筆者所在學校每學年舉辦校園四節:啟迪生命,書香滿園“讀書節”;鍛造生命,陽光運動“體育節”;潤澤生命,自信展示“藝術節”;延展生命,自主創新“科技節”。每個節為期一個月,學校與父母一起攜手,從活動開幕到閉幕再到匯報展示,家長和孩子全程參與,在參與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過程中,他們更深入孩子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理解學校的育人理念,形成良好的教育認同和管理共識,打開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3. 親子運動會,不比競技比親情
學校不定期舉行親子趣味運動會,當天,孩子和家長手拉手走進學校,校園里充滿歡聲笑語。運動會全程由家長擔任裁判和組織工作,發揮家長作為江夏小學家庭成員一份子的主人翁精神。不少家長表示,參加完親子運動會后,感覺跟孩子的相處更加融洽了。親子運動會不僅增進家長和孩子的感情,也加強了家長與學校和教師間的溝通,可謂三方共贏。
?。ㄋ模贩瞰I,日行一善
筆者所在學校自2010年起成立了家長志愿服務隊。志愿隊能出色完成學校各項活動任務,是學校教育的得力助手。我校家長志愿者于2018年3月成為廣東省志愿者協會注冊的正式志愿者,他們的身份既是家長,又是志愿者。通過歸屬組織,完善組織架構,設計響亮的口號,專門定做綬帶,家長志愿者工作倍感自豪,也格外引人注目。家長志愿服務隊以愛的名義給予無條件協助支持,使學校工作更加到位富有創意,為家校共育增添絢麗色彩。
?。ㄎ澹窚贤ǎ彝ヂ撁?
筆者學校成立“樂活共成長家長互助中心”,每周固定一個下午,在家長工作室,由家長俱樂部組織“家庭教育聯盟”,以全新形式開辟家庭沙龍。家長們圍坐在一起,各自分享家教成功經驗,提出家教問題和困惑,家長智慧團會給他們支招,通過家長沙龍,家長們解決了家教問題。
“家庭教育聯盟”另一重要功能,就是發現各種人才:有攝影家、演講家、書法家、體育教練、武林高手、外語人才、記者編輯等,為父母課堂的培訓講師、學生社團第二課堂的導師的產生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一舉多得,家校共育共贏。如世界紅十字日,我校安排“家庭教育聯盟”中發現的家長人才擔任志愿者廣東紅十字水上救援總隊直屬大隊隊長,當天他帶領水上救援專家、教練們到校,手把手給師生、家長傳授專業溺水救援知識。
三、樂活成長,美麗蛻變
通過樂活共成長,家校共育新模式實驗,參與率、創新性、滿意度以及家教水平這幾個維度都有明顯提升。
通過樂活共成長的理念,家長的整體素質和家教水平明顯提升,涌現出一批又一批“魅力家長”和“雙合格”家庭,不斷復制樂活的幸福模式。通過家校共育平臺,家長隊伍、教師隊伍、學生隊伍的素質顯著提升,教師善教,學生樂學,家校攜手共進,學校成為幸福的樂園。
參考文獻
[1]黃河清.家校合作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曾莉.加強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9).
[3]方華.家校共育贏未來——對家校合作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2014(Z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9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