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繪本閱讀融入小學語文日常教學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優秀的繪本可以給兒童豐富的情感體驗,發展兒童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教師借助日常教學之便,為兒童推薦優秀繪本閱讀,可以幫助兒童建構精神世界,培養其多元智能。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自身閱讀繪本,將優秀繪本帶進學生的童年,并從備課、上課入手,將繪本閱讀融入小學語文日常教學活動之中。
關鍵詞:繪本閱讀;《失落的一角》;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 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5-0112-01
繪本是一類以圖片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深受兒童的喜愛。但步入小學后的兒童,由于日常語文學習任務的負擔,接觸繪本的機會卻不多反少。一些學生因為還缺乏閱讀的定力,常常無法投入到滿眼文字的閱讀中,而閱讀的定力又是需要借助思維的發展而提高。在日常語文教學中穿插繪本閱讀,一方面可以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兒童的思維能力和閱讀的耐心和習慣,繼而形成良性循環,為更深層次的閱讀打下基礎。將適量的繪本閱讀融入小學語文日常教學,是基于當下兒童缺乏情感體驗的考慮,為著提高閱讀能力,也是為了滿足兒童自身發展的需要。
1.教師備課中要把繪本讀“厚”
一本書的優劣不應根據厚薄判斷。繪本很薄,少則十幾張圖片,多則幾十張圖片,短短三五分鐘就能看完。但好的繪本蘊藏內容,產生的效應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例如,《失落的一角》,作者講述的是缺了一角的圓,尋找角的故事,圓最后找到了角,與角共度了一段不長的時光,卻失去了最初圓滿的幸福。于是,圓雖戀戀不舍,但還是放棄了小角,繼續踏上自己的“尋找之旅”。繪本內容簡單易懂,可真正深入閱讀,再讀一遍、兩遍、三遍……才發現了其中所表達的大圓沒找到小角時的幸福,和找到小角后的不幸福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對比,并形成巨大的反差。究竟什么才是大圓要追求的?是尋找之旅上的幸福,是自由,是美,是更多的未知,是探索和發現……引人深思,思考再三,甚至會覺得似乎什么都是。只要沒有了那個角,就變回原來的自己,原來的自己、真實的自己就是圓想要的。這也可以說,圓根本不是在尋找角,而是在認識自我,肯定自我??蔀槭裁此婚_始沒發現呢?關于這一點作者沒說,沒寫,沒畫。也許這是連作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所謂“標準答案”。
教師猜想,也許因為大圓曾經看見圓滿的圓跑得飛快,很是羨慕那樣馳騁的感覺;也許因為大圓覺得圓滿最美麗,而自己缺失一角始終不完美,于是想要追求完美;也許還有其他原因,成為引發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加以補充發揮的契機。
這樣,把薄薄的繪本讀“厚”,才能在課堂上牢牢把握主旋律,讓課堂活動如行云流水,學生跟著教師的腳步一點點深入了解繪本的內涵。
2.猜——人人都是小作家
想象是繪本的特質,學生在看見繪本精美的圖片時,就會產生天性的幻想。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大膽猜測,可以極大地滿足他們想象的需求;鼓勵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象,可以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的參與度,好像繪本是他們自己創造出來的一樣,他們也變成繪本中的人物,變成繪本的一部分。
例如,在與學生共讀《失落的一角》時,教師先給學生看書名,猜測中心詞——“一角”是指什么?學生立刻七嘴八舌地討論開,有說是一角錢,有說是桌子的一個角,還有的說是墻角,五花八門。第一個問題就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他們也很想知道自己猜得對不對。當教師揭示——這是一個圓少了一個角時,有的學生驚呼感嘆,有的學生驚訝疑惑,有的不明所以,只是迫切地想要繼續往下看。不論學生的猜測正確與否,都極大地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3.議——群體思維的碰撞
兒童的感受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天培養。清泉需從泉眼里汩汩流淌,種子需從土壤中萌芽成長,一顆干凈幼小的心靈,能從繪本中獲得多少營養,需要時間的積累,更需要有效的引導和各種思維的碰撞。思維的碰撞需要合力的作用,只有經過充分討論,才有可能發掘兒童的閱讀潛力。最終,學生們雖各執己見,相持不下,卻也已達到培養閱讀能力的目的。
繪本通過一幅幅豐富生動的畫面,為學生展現一個完整的故事。故事往往讓學生感到有趣和快樂,又充滿深刻的內涵。讀完《失落的一角》繪本童話,學生意猶未盡,結局有些令人匪夷所思,有些學生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教師把學生的疑惑“公諸于世”——圓明明一直想找到角,這個角那么合適,可為什么最后圓還是放棄了角,孤身踏上繼續尋找的旅途呢?以此引發學生聚焦于讀后的追尋。
學生若有所思,沉默……還是沉默。學生需要獨立思考的空間,安靜的環境更有利于思考。幾分鐘后,一個學生舉手,“它以前滾得慢,能聞花香,能和蝴蝶一起玩,可找到小角后,滾得太快,不能聞花香,不能和蝴蝶一起玩,就不快樂了。”其他學生睜著大眼睛,望著這名同學,欽佩,恍然大悟。教師明白,學生欽佩的是這名同學說出了大多數人的想法,恍然大悟的是,原本不是很明確的想法現在變得清晰明了。
緊接著,越來越多的學生舉手發言,他們有的說得相類似,也有些有了不一樣的開放性思維。細細想來,學生說得都對。因為問題本身就是開放性的,沒有必要深究所謂的“標準答案”。其實,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哪有那么多標準答案呢?只要學生喜歡,教師能接受,合情合理,自圓其說,又有什么不可呢?真正令人擔心的是學生不敢想,不敢說。也許日常語文教學中,還無法為學生提供絕對自由的討論環境,那么,繪本閱讀不剛好是一個有效的平臺,是個極好的契機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吳振興.淺談繪本故事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2(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