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文本精華的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文本精華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學生通過閱讀能夠讀懂文本內容,形成自己的語感,同樣將這些精華部分積累下來。學生通過對語文學科教材當中的精華內容的品讀能夠積累更多的知識。同樣學生閱讀也是感悟與積累的前提條件,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效地閱讀,并品位其中的精華部分,進行高效學習,學生才能夠更加親近文章精華,體會出文章的情感所在,獲得至關重要的語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深知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文章精華。讓學生對該部分內容進行反復品讀,這樣才能夠理解這些語句當中的深層意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讓自己的情感得到升華。
關鍵詞:教材文本 精華部分 情感體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4-0133-01
1.細細品讀文章當中的精華部分體會文章的形式美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內容當中有部分的文章是通過精美的語言將整個人物形象變得更加鮮活,或者讓景物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讓讀者能夠親近作者感悟作者的情感狀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這些文章的精華之處尋找出來,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讓學生對文章的精華部分進行細細品讀。然后通過想象,在腦海當中將優美的畫面呈現出來,這樣學生就能夠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與畫面有效結合。比如,在學習《第一場雪》時,在文章中作者將雪后的美麗景色,運用優美的詞匯表達的淋漓盡致,使得整個雪景層次分明。因此課前,筆者給學生準備了課件通過配音,以及生動的畫面為課堂營造出了良好的氛圍。接著,筆者引導學生對文章當中的精華部分進行品讀。在整個課程開始之前,筆者先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并提出問題:“本文的作者是以怎樣優美而生動的文字,描繪出這樣美麗的雪景?”同時讓學生用自己所熟悉的方式對本節中的第四節進行品讀,然后讓部分學生從中選擇出,他們認為最優美的句子進行反復琢磨,并且在空白的地方寫出自己的見解。這是有的同學非常積極的發言:“老師我認為這段將雪花比作玉屑,用了打比方的修辭方式,讓雪景顯得生動,景物直入眼簾。筆者也會將大多數人感覺優美的句子提取出來,讓所有的學生對這些句子進行分析,這時所有的學生都爭先恐后地進行發言。將自己對于這些句子以及詞匯的表現手法一一分析,并表明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同時有部分學生有感而發,愿意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這時筆者就鼓勵他們對這些文章當中的優美之處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同時讓其他同學對這幾位同學的朗讀狀況進行評價,在朗讀完之后教師對學生的朗讀狀況進行點評。首先教師應肯定學生,給他們增添自信。再讓其他同學對朗讀的精彩片段進行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于文章的精彩部分有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同時也從其他同學的理解當中彌補了自己的不足。
通過以上的這種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掌握文章的精彩之處,讓學生能夠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這樣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感悟文章中的情感所在。通過精華部分學習能夠實現學生的閱讀與思考能力提升,同時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文章的精華部分時,以欣賞的目光進行,細細品味其中的精妙之處,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
2.品味文章的情感細膩之處,感受作者的情感表達
小學階段的語文課本中,所有的作品當中都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樣學生通過文章的細細品味能夠與文本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課堂當中教師有效地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情感升華之處細細琢磨,學生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傳遞,讓學生能夠直接的同文本對話。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文章當中的精華所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閱讀能夠走進文本產生自己的感悟,實現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地身處于作者的情感世界當中,進行細致的揣摩感悟作者的情感流露。讓學生的個人感受與文本相互融合增加學生的個人理解能力。
例如,在學習《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時,文章內容情感表達強烈,其中包含了孩子失去至親的亢奮,以及對和平的無限渴望。筆者創設出合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作者情感表達最集中的部分進行品味和閱讀,并且在課堂當中配合多媒體教學設備,將音頻有效融合,使整個課堂氛圍更加濃厚,讓學生能夠真正的體會出文章的真情所在。在反復的閱讀過程當中,通過筆者的合理引導,能夠有效地抓住文章當中的動情之處。這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能夠產生自己的感悟,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華與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鳴,從而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3.通過文章當中的精華部分學習領悟文章的神韻
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每篇文中都有點睛之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效的抓住這些精華部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從而讓學生感悟文章的神韻。例如,在學習《登山》時,引導學生對登上山頂這一段內容進行品味,感悟作者神韻所在。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及當時文章中的環境渲染,讓學生能夠有一種設身處地的感覺,這樣學生就會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更加細致的探究,并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想法。通過文章中的點睛之筆的學習,并借助教學情境讓整個課堂氛圍更加濃厚,給學生的情感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樣學生才能夠通過文章中的點睛之筆處感悟整篇文章的神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教材,根據教材內容抓住整個文章當中的精華所在,讓學生感悟文章的形式,感悟文章的情感所在,領悟文章的整體神韻,從而真正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所在,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小芬.小學語文教學淺析[J].學周刊b版,2010(09):176-176
[2]劉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8):58-58
[3]梁彥.品讀,感悟文章精華—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指導品讀的幾種方法[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7(03):83-8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