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教學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教育,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故此本文立足新媒體環境下小學語文課程教育的教學現狀,對強化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有效分析探究。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 小學語文 德育教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1-0166-02
1.新時代背景下德育教育開展的必要性探析
簡單來講,所謂的德育教育其實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更是受到了社會各界及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經大量教研數據調查發現,開展德育課程的開展,具有以下顯著教育意義,即:其一,德育教育的開展是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培養小學生健康向上心理素養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其二,德育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打破了傳統應試教育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同時在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等方面也發揮了顯著優勢;其三,教育機構通過開展德育教育,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在促使其在日后正確價值觀念下茁壯成長的同時,獲得自己預期的成就。
2.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教學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性教育課程,其教學質量的優劣和教學效率的高低對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影響,但從目前來看,由于受長期傳統應試教育固化思維教學理念的影響,教育工作者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仍存在如下問題,影響德育教育教學效益的同時,也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1)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對德育教育的重視度不足。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完善和推進,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取代傳統應試教育成為當下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而德育教育因其獨特的教育優勢,更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處于教育課程體系的核心和首要位置,但從目前來看,由于受長期傳統應試教育固化思維的影響,在新課程小學語文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的教學重心仍是放在學生的語文成績上,即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文化成績,卻忽視了對學生德育教育培養的重視,從而導致德育教育各項教學策略無法有效進行的同時也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德育教育內容不明確,教學手段單一。在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隨著社會各界及人們對于德育教育教學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關注度的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雖然促進了德育教育工作的發展,但是從目前來看,應試教育教學思維和教學手段仍占據了課堂的主導地位,即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填鴨式”、“灌輸式”仍是教育工作者開展課堂教學所采取的主要教學手段,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對于語文課程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影響了其課堂教學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給學生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與此同時從目前來看,由于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受傳統應試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仍占據課堂主體,從而導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充分發揮,不僅造成課堂教學枯燥乏味,還嚴重打擊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德育教育各項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
(3)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文化的沖擊增加了德育教育的工作難度。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新媒體網絡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工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教學課堂的局限性,有效地提高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但與此同時也導致當下人們對于網絡設備的高度依賴,而小學生由于心理和生理正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缺乏對事物的基本判斷且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因此伴隨小學生對于移動設備使用率的不斷提高,在小學語文德育教育過程中,許多網絡信息對于學生德育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造成了極為不列的負面影響,增加教育教學工作難度的同時也對當下小學生的正向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3.新時代背景下強化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教學策略
?。?)教育機構需加強對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對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視。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作為德育教育的實踐者,其自身德育文化素養水平的高低對德育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具有直接影響,因此為從根本上改變當下小學德育教育的教學現狀,確保德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一方面教育基層教育機構需加強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力度,以期在豐富其德育教育知識儲備的同時,全面提高他們自身的德育文化素養,從而為后期各項德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而另一方面教育培訓工作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幫助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明確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同時在轉變語文教育工作者對語文教學的觀念,提高對德育教育教學作用的重視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定期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進行德育教育培訓工作,還能有效地引導教育工作者積極地學習各種教育理論,有利于其對教學模式的創新,從而在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實現對學生思想道德、人文品質和人文精神的綜合培養。
(2)創設符合課程教學內容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德育教育的工作效率。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性教育課程,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為從根本上有效地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結合當下課堂教學內容,創設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學習能力和認知規律的課堂情境是現階段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一種教學手段,即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在課程前對本節課所學課程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然后根據課程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對需要進行情境創設的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從而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從根本上提高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質量和教需效率,而另一方面相對于傳統應試教育“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手段,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高效學習,同時在實現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3)科學解決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為德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眾所周知,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學習和教育的啟蒙階段,其自身道德素養水平的高低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大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發展的初始階段,控制力較弱且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尤其是下當下越來越復雜的網絡環境下,為從根本上使學生具備較高的道德素養,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提高對德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視,通過采取多種有效地的教學手段,開展課堂教學,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網絡環境并不樂觀,故此為從根本上保障學生的正向發展,教育工作者需加強對小學生互聯網網絡的教育培訓力度,使其對網絡有一個充分的理解,并明確兩者之間存在的利害關系,然后通過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來解決當下網絡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除此之外,父母作為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的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還需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使其雙方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在學生以及家庭中的表現,從而降低學生受到網絡負面信息影響概率的同時,為德育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總而言之,加強對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力度,提高德育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并針對網絡文化對學生進行引導是當下教育工作者促進小學德育教育有效進行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
參考文獻
[1]楊嶺.小學德育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求知導刊,2015(22):90
[2]鄭金陽.關于小學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問題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5(17):271-272
[3]葛先林.淺談小學德育管理工作[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09):31-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6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