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去小學化,農村幼兒園行走在游戲課程的路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現代腦科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幼兒大腦發展和認知能力,通常只支持看得見的、可以摸得著的具體的事與物,他們還不具有將事理進行抽象化的能力。因此具體到教育環節中,教師就要根據幼兒的特點,以游戲模式作為活動的主要方式,而不是推行教學模式,即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要去小學化。
  關鍵詞:小學化 農村幼兒園 游戲課程
  【中圖分類號】G 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1-0046-01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育兒觀念也越發科學化,學校也越來越重視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但幼兒園小學化,就相當于讓幼兒跳過基礎教育階段,直達義務教育。這樣,他們接受的教育就好比水中之月,沒有根基,搖晃不定。
  1.讓幼兒學會表達
  幼兒的語言教育好像一直存在一種誤區,許多家長甚至教師也認為要多讓學生識字、識拼音。其實在幼兒階段,教師最要做的,是讓孩子學會表達并且愉快地進行表達。首先,教師要多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就像拉家常一樣,每天盡量安排一段固定的時間和他們對話,可以和他們聊聊在區域的游戲情況、今天的情緒等等。其次教師要經常念一些簡單的、朗朗上口的兒歌給他們聽,兒歌能讓幼兒體驗到文字的美、畫面的美以及節奏與韻律之美。再次,教師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多樣化的游戲環境。多樣化,就是要讓不同的幼兒都有參與的興趣與激情,比如講故事游戲、拼圖游戲,角色游戲等,讓他們在游戲中接受多方面的語言刺激,進而以不同的渠道來促進幼兒語言智能的發展。
  以幼兒園常做的“娃娃家”游戲為例,教師先給他們討論的時間,讓他們決定中誰做爸爸誰做媽媽。幼兒在討論的過程中,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個男孩說,他想做媽媽,因為他認為媽媽是世界上最棒的人。接著教師讓孩子邊說便表演,一個幼兒表演著自己給小娃娃喂飯的場景,還邊喂邊說:“快吃!快吃!要一邊嚼一邊咽?!?。很明顯,幼兒已經將生活中的經驗,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接著教師讓另外一個幼兒跟著剛才的情境表演下去。于是,一個幼兒學著大人的樣子,將喂完飯的娃娃放在小床上,邊蓋好被子邊說:“吃完飯,要睡覺,不能亂動啊,亂動會掉下來的?!庇螒蛑?,幼兒的語言能力就得到了不斷的提高。
  2.讓幼兒學會合作
  好的習慣終生受用,教師要在幼兒時期培養他們一輩子受用的習慣?,F在的幼兒在家庭里享受集眾人寵愛于一身的待遇,所有的衣食住行,都被長輩安排的好好的。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是由長輩來幫忙。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在真正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會不知所措。因此教師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要讓他們學會合作,學會借力班級中其他幼兒,為自己的成長提供更好的條件。
  比如說,教師可以開展親子游戲活動,讓家長進入到幼兒的活動中來。一方面讓家長知道親子活動更能增加幼兒對學習的興趣,能讓家長身臨其境的學習幼兒教育的方式與方法,另外一方面,又能提升家長與幼兒之間的默契程度,進而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親子活動一般可放在半日活動時進行,讓家長在參與幼兒在園的生活習慣的與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去探索、去激發他們的邏輯思維等。家長引導的過程就是與幼兒合作的過程。以體育活動《玩繩》為例,教師讓家長引導幼兒探索繩子的多種玩法。首先,家長與幼兒合成一組,家長先問自己的孩子能會幾種繩子的玩法。這時候,幼兒會一邊展示,一邊說。有說,繩子可以做小河,跳著玩。有說,繩子可以當小路,讓他在小路上走。有說,繩子可以用來打結。接著就是一個合作的環節,幼兒問,還有哪些玩法。家長有非常豐富的生活經驗,當然比孩子知道得更多。家長說,可以用繩子擺出動物的樣子,比如牛、狗等。家長說,可以用繩子來跳繩。家長說,可以用繩子把不同的事物串聯起來。幼兒看著家長的展示,開心極了。接下來,家長說繩子的用法,幼兒去展示。再接著,幼兒說繩子的用法,家長去展示。當幼兒不會的時候,家長會去教他們。當幼兒覺得家長展示不到位的時候,家長會接納他們的意見,進行更改。教師最后要評比出最好的組合,因此幼兒都竭力與家長合作,他們的合作能力也在合作中提升。
  3.讓幼兒學會生活
  幼兒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讓他們太依賴父母與教師,要讓他們學會生活。有的幼兒上學的時候,還不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廁所。這些都需要教師慢慢地去指導,去引領,教師既是幼兒活動時的指導者,也是他們生活中的老師。幼兒園與小學最大的區別其實就在于:幼兒園要以生活教育為主線,即讓他們學會獨立生活,注重保教結合的原則以及游戲化的教學方式。相反,小學則以知識教育為主業,注重課堂教學內容和知識教授,但其學習習慣比如閱讀習慣、質疑習慣、自主習慣卻是在幼兒園建立起來的。在幼兒園里,一日的各種活動都與生活相連,都是教育的一部分。在一日的流程,教師要教會孩子講衛生,要勤洗手、要修指甲、要學會自己洗碗筷等;教師要教會孩子懂禮貌,要能主動更家長、老師打招呼,要能主動給別人讓座,要能懂得分享;教師要引導孩子有好的飲食習慣,讓他們不偏食,食堂做的飯菜他們都愿意吃,不挑食,盛在碗里的飯菜都能吃下去;教師還要教會孩子愛運動、早睡早起、等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生活習慣都是幼兒教育的內容,也是奠定孩子未來教育的基石。
  皮亞杰兒童認知發展理論認為,3-6歲幼兒階段的發展特點與7-11歲的發展是完全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幼兒階段的發展與小學階段的發展是不盡相同的兩個階段。但小學階段的的發展正是在幼兒階段發展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提升的。所以可以這樣說,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順序性,換言之,幼兒階段有它自己的學習內容,有它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個發展順序是不可逾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7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