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評價促有效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教學系統是由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評價三大要素構成的,教學評價則是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有效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學評價不僅是教育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育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安排,教育方法的選擇,以及教育結果的達成。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這一陣地中,教師恰當使用評價語言在促進學生的發展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把素質教育引向縱深。
【關鍵詞】課堂評價語 作用 問題 策略 有效教學
評價是衡量教育者教育行為,判斷教師教學活動和學習者學習結果常用的手段。課堂教學評價包括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教學效果、教師的素質及其對教學的投入以及激勵措施等。所謂的課堂教學評價語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主要是問答、作業、解釋、表現所做出的即興評價語言。它強調的是在教育活動中,評價者對評價對象具體行為表現做出的評判和指導,它主要是以教師的口頭語言評價為主,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就像孔雀,他們期待著老師的贊揚,有了老師的夸獎,他們才會像孔雀一樣盡情開屏,綻放美麗。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只有恰當并有效地使用評價語,才能在素質教育方面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課堂評價語的作用
1.激勵作用
凡是教師課堂上的評價都包含著對學生行為在對錯、優劣、進步方面的判斷。而教師恰當的評價能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不恰當的則可能帶來消極的影響。林格倫說:“對測驗打的分數和評定成績由于某種原因充滿了不可思議的力量。”因此,一般來說,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做出肯定性的評價,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快樂,能對其行為產生強化作用,促使其更好地表現。而否定的評價相對來說,對學生的意志、行為會產生抑制作用,不過,只要能為其指出原因、努力的方向、可及的目標、可行的途徑以及成功的誘導,否定評價也能產生正面的激勵作用。
2.導向作用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評價語通過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或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一定的約束與激勵作用,使其沿著教師所希望的方向發展。這就是評價語的導向作用。那么,教師利用評價語言實現導向性評價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通過評價標識文本中某些重要的信息,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這些問題的關注程度,從而增強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或實施效果。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6課《蘑菇該獎給誰?》時,筆者首先提出問題:小朋友們,通過朗讀課文。你們知道媽媽到底把蘑菇獎給誰了?當學生們回答正確后,筆者便實施了這樣的評價語:“小朋友們真會讀書,一下子就找到問題的答案了!那么,為什么媽媽要把蘑菇獎給小白兔呢?相信聰明的你們,一定能再次找到問題的答案!”
?。?)對某個答案、某項行為進行積極肯定,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其在某些方面取得進步。例如,有時在新授課上,筆者會讓學生根據課文題目提出自己的疑問。以此來促進對文本的了解與學習。當學生們提出自己疑惑的時候,筆者往往會這樣評價:“你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瞧,你的問題多么具有研究價值呀!”這樣的評價語,立即激起了學生馬上研究問題的積極性,也肯定了學生的努力,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今后在這方面的進步。
?。?)通過否定性評價,抑制對某些內容的關注,約束某些行為的發生。例如,在教學《鳥語》一課時,筆者提出:“小作者喜歡和布谷鳥對話,誰能讀讀他們的對話?”隨后,一學生便開始整段整段地朗讀。筆者立即提出了否定性的評價:“哎呀,你沒有聽清楚老師的要求哦。老師希望你只讀作者和鳥的對話部分,再來一次好嗎?”這樣,便及時糾正了學生對此次朗讀要求的誤解。
?。?)通過對比樹立典型形象,讓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習方向。這種做法在小學課堂上往往是通過朗讀、書寫等方式來實現的。這一做法比較常見,這里就不贅述了。
二、當下課堂評價語存在的問題
1.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葉圣陶先生說過:“作為一名教師,只把功課教好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逼鋵?,在目前的課堂上,學生往往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好學生的回答一定是老師滿意的,所謂“差生”的回答一定是有很多問題的。這樣的現象已經普遍存在。筆者認為,存在這種現象要歸根于教師的課堂評價沒能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長此以往,這樣的課堂便不能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舞臺,反而抑制了學生的發展。
2.評價語單調、機械化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經??梢月牭剑骸澳阏姘?!”“你真行!”等這樣的評價語。這些語言過于單調、機械化,仿佛是課堂上例行公事式的過場,失去了教師評價語的作用。單調而機械的評價語不僅不能讓學生在朗讀方面進行探索和學習,還會逐漸抑制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三、實施有效課堂評價語的策略
1.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啟發學生創新精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痹u價“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于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評價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反映了教學中對每一個學生的重視,對指導教師教學、促進學生發展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課堂評價中尊重學生個性,需要教師在采取教學策略時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1)要注意評價的整體性,不僅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做出評價,還要對學習中的情感態度、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非智力因素進行有效的引領。
(2)考慮到語文學習重品味、感悟,沒有固定一成不變的標準答案,教師應突出評價的開放性,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注重養成創新精神。
2.實施導向性評價,引導學生健康發展
小學語文課堂的主體是小學生,他們身心還未發育健全,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不能完全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以“真好、真棒……”之類的評價語來評價學生,而要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導向作用。例如,當學生讀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句詩時,教師切不可只用“讀得好”這樣的語言泛泛地夸贊學生。既然好,那么具體好在哪里。一定要指出來。如“你的聲音真響亮”“你讀出了詩歌的節奏”“你的朗讀讓老師的眼前白雪茫茫,一眼望不到邊”,等等。那么反之,如果學生讀得不夠理想,也必須指出學生什么地方讀得不夠好。教師在新課程強調的培養學生獨特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必須以具有導向性的評價語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樣才能使課堂變得更加有效,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3.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提高課堂有效性
?。?)學生自評與互評。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目前,我校已經實施了小班化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在課堂上實施學生自主評價的學習方式。我的語文課堂往往都是以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完成教學。課前筆者給學生印發本節課的任務單或是學習單,學習單里自然也有評價的任務。
《學與問》一課的課堂任務單如下:
當然,這樣的任務單并不能完全激發和體現學生的評價能力。只有教師結合課堂上學生的小組合作,引導其進行問題的解決從而產生學生自我評價,這才是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真正過程。
?。?)師生互評。師生互評指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一起就某個問題進行互相評價,以期達到師生平等的課堂氛圍。使用這種評價方法,學生評老師這方面則比較巧妙,這種形式往往是教師為了達到促使學生讀書深思的目的,提出相對應的觀點組織辨析或以示范朗讀為目的,引導學生領悟朗讀的藝術和技巧。
四、總結
教育本身就是藝術,而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更是一門藝術。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恰當地實施課堂評價語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其智慧,促進有效課堂的生成。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與感染力,力求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充分發揮課堂語言的評價功能,恰當運用多元的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積極實踐、勤于反思,能夠真正地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3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