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活用生活素材,構建有溫度的政治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以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導向,以生活情境為載體,通過課堂學習進行思考、討論和追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提升道德與法治素養的課程。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如何活用生活素材,構建有溫度的政治課堂,彰顯學科的課堂價值,這是需要深思和踐行的主要任務。筆者以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三課第二框《依法行使權利》為例,從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兩個方面對這堂課進行反思,并對教學提出建議。
  【關鍵詞】生活素材;政治課堂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以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導向,以生活情境為載體,通過課堂學習進行思考、討論和追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提升道德與法治素養的課程。那么,政治課堂就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支點,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斷開啟智慧人生的大門,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懂得了如何“正確面對生活”,并且能在以后的人生中“正確面對生活”,我想那就是我們道德與法治課堂最大的價值所在了。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如何活用生活素材,構建有溫度的政治課堂,彰顯學科的課堂價值,這是需要深思和踐行的主要任務。筆者以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三課第二框《依法行使權利》教學為例,從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兩個方面對這堂課進行反思,并對教學提出建議。
  一、教學過程
  由于之前已經在其他班進行了試教,而且正式授課的班級是基礎較好的一個班,所以整個教學過程都比較順利,師生互動良好,課堂氛圍比較活躍,筆者將整個課堂設計為以下三個環節: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在活動1中,教師循循善誘,利用真實、可信的生活素材,撥動學生心弦,引導學生從視頻案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自主學習,凸顯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巧用生活素材,增強學生感性認識,使其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拉近政治課堂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探究心理,營造活躍、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融入課堂學習,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活動2要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維護權利守程序的意義,能夠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學會自覺規范自身行為,鑒于教材平鋪直敘,缺乏與學生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師別出心裁地設置了交通混亂的十字路口和秩序井然的十字路口這一組圖片的對比,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實施互助教學,使學生在交流、分享中成為積極的學習者。
  活動3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內容??墒?,教材素材繁多,沒有連貫性,且略顯枯燥乏味,特別是關于村民張某購買小麥播種機與村民、廠家發生糾紛的案例學生較為陌生,理解案例尚且有一定難度,再到知識的運用就需花費較多時間。教師選用買手機到修手機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借助學生表演創設真實形象的探究情境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使冰冷的知識生動化、具體化,讓學生倍感親切,從而積極參與探究,活用書本知識解讀生活中的問題,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的最后環節,結合板書進行小結,指出本課學習的重難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并按照正確的途徑和方式維護自己的權利。整個教學過程流暢、順利,學生能緊跟教師節奏,師生互動良好,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較高。
  三、對教學效果的反思和建議
  1.活用生活素材,創設有溫度的教學情境
  道德、法律不是抽象概念,它們存在于生活中。貼近生活的探究活動具有思辨性,也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基本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用好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之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創設有溫度的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選用的素材都源自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給學生提供了探究、討論的基礎,從而打造出生活化的有溫度的政治課堂。
  在活動1中,學生對教師展示的阻攔高鐵發車的視頻頗有興趣,自然就想到平時乘坐公共交通的經驗,此時,教師拋出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在對現實生活的理解、感悟、體驗中獲得法律行為認知,拓展思維能力,真正明白要依法行使權利,涵養法治意識與法律素養,讓學生滿懷期待、饒有興致地進入課堂學習。在活動2中,學生圍繞一張是井然有序的交通狀況、一張是混亂不堪的十字路口這一正一反兩種現象的圖片展開探究合作,教師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生活背景,讓學生體驗、感知,在合作探究中理解課程內容,體會真知真情,逐步樹立起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打磨課堂設問,激發學生思考,提升課堂溫度
  巴西的保羅·弗萊雷說過,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僅要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會回答問題,還要鼓勵學生提問。為此,教師在打磨課堂設問時,可通過設計多層次的設問,使設問有梯度、使教學環節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力求多角度、順勢而為、機智變通,幫助學生錘煉邏輯思維的廣度、擴展思維的深度和厚度,開闊視野,啟發學生思考和質疑,打造一個真實而有溫度的課堂,進而認同和內化課本觀點,提升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的人文情懷,在生活中自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活動1中,教師借用羅某阻攔高鐵發車的視頻吸引學生關注,拋出具有層次性、梯度性的問題:視頻中羅某享有什么權利?羅某的行為有什么危害?給我們什么啟示?你認為羅某應該如何正確行使權利?通過一系列設問,緊扣生活實際,擴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使學生在自主思考和同伴互助中運用教材知識答疑解惑、解答生活中的政治現象,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調動學生的思考熱情,使課堂成為師生、生生思維碰撞的舞臺,為學生思維品質錘煉和道德與法治素養提升服務,也進一步提升了課堂的溫度。
  3.學習法律知識,促進教學相長
  在政治教材大改革的背景下,具有扎實專業的法律知識是當好法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條件。對學生來說,不僅知識水平的高低跟我們教師有關,他們的自身素質、道德觀念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我們教師對他們教育了多少。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階段,每個人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必須要學法、知法、尊法、守法、用法,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并且能夠熟練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對生活當中的一些案例信手拈來,做出透徹的分析,才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和信服。經過一年多的教學,筆者深感自身法律知識不足,導致在新教材《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困難重重,尤其是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堪稱是憲法文本的原文學習,教師理解尚有困難,課堂講解中不敢過多拓展,如何變成學生的語言去理解和掌握是一線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困惑。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精心備課,遇到存疑的知識點務必要多渠道求證,這樣不僅確保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準確、無誤,提高了教學效果,也促使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曾說“教育即生活”,政治教師應主動轉變觀念,以學生生活為導向,注重挖掘生活資源,保持空杯心態,不斷學習,鉆研和把握教材,設計好教學素材,精心打磨課堂設問,構建有溫度的政治課堂,引發學生認知和情感共鳴,加深他們對道德與法治的認知理解與融會貫通,才能更好地傳遞法治正能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26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