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優秀生”心理問題的科學輔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構建中學生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初中生處于青春期階段,心理發展迅速但尚不完善,自制力不足,價值觀仍不成熟。在班級中有一個特殊群體——“優秀生”,他們是班級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班級影響深遠,但這部分學生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著問題,而作為班主任對他們的引導和教育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引領學生構建良好的思想德育和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德育價值觀是班主任工作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優秀生”;心理特點;心理問題
在長輩的眼里,學習成績好、遵守紀律、溫順聽話成了“優秀生”的標準。然而,“優秀生”經常也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很多研究資料顯示,“優秀生”群體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和問題。將近五成的“優秀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種負面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切?!皟炐闵痹诶锸且蝗嘿?,地位較為特殊,他們會出現一些什么樣的心理和思想問題呢?班主任如何引導和教育,才能使他們成為班級積極向上的引領者呢?
一、“優秀生”的心理特點
在眾多人眼中,所謂的“優秀生”就是指品學兼優的學生。在班集體中,他們是領軍人物,是一個班級的核心。同時也是其他同學學習的榜樣,能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因此,他們的一言一行對于一個班集體來說至關重要。
這部分“優秀學生”具有以下一些心理特點:
1.積極進取,爭強好勝,害怕失敗。
2.品行端正,有較強的自控能力。
3.意志堅定,勇于克服困難。
二、“優秀生”常見的心理表現
1.心理負擔普遍較重
由于來自外界的光環,“優秀生”一般認為自己在學習和生活等很多方面都應該領先于其他同學,不然自己就表現得不夠優秀了。另外,教師和家長對“優秀生”的期望都比較高。無形之中就給了他們巨大成都心理壓力,一旦這些壓力超過了他們的承受水平,就容易對學習產生煩躁、焦慮,甚至是厭倦,嚴重的還會出現一系列心里身體變化。如,恐懼、惡心等情況。因此,“優秀生”比一般的學生更容易出現身心疲憊的心理問題。
2.期望獲得更多關注,不愿被忽視
在班級體中,部分“優秀生”覺得自己理所當然應該獲得更多的關注,覺得自己才是班級的焦點。一旦關注減少,這部分學生就會出現自己被忽視的感覺。再加上過分的自負,他們往往意志薄弱,耐挫能力比較差。一旦遇到困難或者失誤,他們是很難接受的,也因此容易出現消沉甚至是迷失自我,從自負轉變為懷疑自己。對自己所處的困境很難進行正確的分析。
3.追求完美導致害怕受挫
過分追求完美,這是許多“優秀生”的通病。他們覺得事事應該優于他人。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也把這種標準帶給了周圍同學。抱怨自己小組的同學成績太差,不遵守紀律等。逐漸產生狂妄、自負、傲慢等不良個性。與同學交往開始亮起了紅燈。一旦學習受挫,也得不到同學的理解和寬慰。所以他們的心理比一般學生更脆弱,更容易產生失落感、自卑感。
4.虛榮心理容易產生嫉妒
“優秀生”希望自己獲得老師和長輩更多地關注和表揚,但他們又嫉妒比自己更優秀的同學,為此可能會一部分同學進行抹黑中傷。對他人和自己造成不良影響。這種心理致使他們形成虛偽、圓滑、多疑、嫉妒等不良個性,出現與同學關系緊張的局面。
三、班主任工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由于“優秀生”優點明顯,個性鮮明,從而使班主任在工作中時常只看到他們的優點,忽視了其缺點和不足。忽略他們成長過程中所犯的錯誤。
作為班主任,如果沒有能及時發現其在優秀面掩蓋下的缺點和不足,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和教育,或者采取的方法不正確,使一些潛在的心理問題被掩蓋起來,長期得不到矯正,最后會造成無法彌補的負面影響。
四、糾正“優秀生”心理問題的思想方法與技巧
1.走出誤區,正確認識“優秀生”
要消除“優秀生”的心理問題,作為班主任,首先得糾正自己認識上的誤區。對待班級學生應該一視同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優秀生”與其他學生相比,僅僅是某些方面較為突出而已。因此,一方面,班主任不能給他們太多的光環和優越感。要正視他們存在的缺點與失誤,及時進行教育批評;另一方面,對他們的表場次數不宜過多,要掌握好分寸,只有這樣,才能使“優秀生”揚長避短,不斷進步,增強自己的抗挫能力,變得更加優秀
2.給予合理期望
首先,對學生評價應該是全方位的,不能以學習成績的好壞作為標準,在評價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健全。對學生提出合理的期望,以此來給學生減壓。其次,要引導學生學會制定恰當的目標,引導他們學會調節和宣泄的方法,如自信訓練法、放松訓練法、愉快想像法等,給自己減輕壓力,消除焦慮,體驗學習的幸福和快樂。
3.妙用“否定”,嚴格要求
初中學生正值心里迅速變化的青春期?!皟炐闵焙推胀ǖ膶W生一樣,也會犯一些大家都會犯的錯誤,如果這個時候班主任視而不見,或者姑息縱容,會使部分“優秀生””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與錯誤,不利于他們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必要時要適當采取“否定法”。及時給予批評和“否定”,指出他們做得不對的方面,同時對所有學生要一視同仁的態度,避免“優秀生”產生過多的優越感。
4.教導“優秀生”正確對待榮譽與挫折,接納自我
班主任要正確引導“優秀生”如何對待榮譽和挫折。要教會他們正確看待自己的優點和成績,引導他們自我反省,自我糾正。正視自身的不足,不要過于追求完美,正確審視自己,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困擾。
教育工作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育“優秀生”正確認識自己,確定恰當的奮斗目標,引導自己不斷走向進步與輝煌。培養品德高尚、學業優秀、心理健康的學生既是學校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師義不容的職責。
參考文獻:
[1]盧勤.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M].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