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中學管理模式,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學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想實現學校的穩定和持續發展,優化學校管理、實現教學資源的合理使用是重要基礎。學校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對學校管理的探索是無止境的。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學校管理者需要積極探索教育改革視野下的學校管理規律,創新學校管理模式,提高學校管理質量,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本文就學校管理者優化中學管理模式展開研究,提出相關的管理建議,希望能夠提高中學管理質量,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保障。
【關鍵詞】教學改革;學校管理;管理模式
中學是學生的一個重要教育階段,也是學生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已經得到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的重視和認可,這無疑對中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加強對中學管理模式的研究,大力推進教學改革,找到適合當前中學管理實際的管理模式。
一、發揮制度作用,強化中學工作的規范化管理
制度是管理的基礎。設立強制性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律性,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在強制性管理制度的作用下,學生在校期間能夠規范自身行為,對于養成良好的校風具有重要作用。在規范化管理的過程中,作為學校管理者不要獨攬大權,需要鼓勵相關教師參與進來,積極采納教職工的意見,實現民主管理。學校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管理者、被管理者以及環境這三方面的因素在學校管理中均占據重要地位,要想全面提升學校管理質量,就要認清這三個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由此制定出科學、合理的中學管理模式。
二、努力打造德才兼備的校長和教師,為優化中學管理模式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
中學管理的落實離不開學校管理者的決策和教育工作者的民主建議,因此,校長與教師的品德修養、專業素質與中學管理質量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F從中學校長以及中學教師兩個方面展開研究:
作為中學校長應當具備高尚的品德:1.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中學校長應當樹立終身從事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堅持將學校的利益、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第一位。在工作期間,做到處處為學校的工作著想,不計較自己在工作期間的得失,將事業放在第一位。只有具備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精神的校長才會得到教師的認可、學生的愛戴,在學校管理中的相關決策也會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2.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校長的相關決策能否暢通無阻、不折不扣地落實,與其科學性、合理性與校長的工作作風之間存在較大的關系。因此,校長具備良好的工作作風很重要。在工作期間,校長要嚴格執行國家的大政方針,大小事務都要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只有這樣,校長才能在學生和教師中樹立威信,從而更好地制定和落實有關學校管理的決策。
3.公平公正、任人唯賢
公平公正屬于一種社會美德。對于校長來說,公平公正則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校長在人才選拔、資源分配和獎懲方面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所有教師和學生做到一視同仁。在選擇教師的過程中,堅持選擇德才兼備的人才。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毫無怨言地工作,簡化學校管理。
4.待人誠懇、言而有信
言必行、行必果是校長為人做事的基本原則。對于教師在工作期間遇到的困難需要加以重視,要設身處地的為教師排憂解難。對于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向所有面臨困難的教師和學生說明情況,盡量獲得教師和學生的理解,從而形成學校的凝聚力,為落實學校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于優化中學管理而言,教師良好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古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币粋€良好中學的建立,離不開大量高素質的中學教師。中學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對于中學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大興教科研是中學管理的基礎。
5.加強中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教師的基本要求,又是必然要求,也是中學管理的重要內容。在加強中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教育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新課改的基本內容,幫助其形成良好的教學觀、質量觀以及人生觀,將教師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地激發出來,從而讓他們更好地投身到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去建功立業。
6.加強中學教師專業素質培訓
中學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質量之間存在密切聯系,也是適應課改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中學教師應當不斷學習新課改內容,充實自己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學校也要積極將優秀教師送到其他學校進行交流學習,鼓勵教師參與專家講學活動,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作為教師應當借助網絡資源來提升自己。
7.加強中學教師教學方式的改進
傳統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代的教學需求。作為中學教師,應當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力爭在新課改視野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等方法學習當代的教學方式并積極將其落實。作為校長,可以引入競爭機制,鼓勵教師在教學期間不斷鉆研,發掘新的教學方式。定期開展師德標兵評選活動,讓中學教師在競爭中求進步。對于剛上崗的新教師,應當為他們制定“一年過關、兩年挑擔、三年成骨干”的工作目標,讓他們為實現這一階段性目標努力奮斗,達到節節攀升,最終開花結果,從而不斷地推動學校教育工作的發展。
三、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是落實教學改革的主要形式,因此在新課改視野下打造高效課堂尤為重要。加強教科研,成立推動高效課堂的學校領導小組。打造高效課堂離不開對新課改的探索,而探索包含自主探索、合作探索和引領探索這三種形式。通過探索能夠發現新課改所涉及的知識、情感、技能和價值觀等內容,從而科學合理地確定新課改視野下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期間,學生能獲得的知識、情感、技能和價值觀,是高效課堂讓學生盡情探索知識寶藏、獲得更多成功喜悅的嶄新體驗過程,也是學生認真探索教學目標、實現知識遷移的智慧結晶。 四、創建特色中學校園
創建具有特色的中學校園是現代教育的個性發展需求。一個具有特色的中學校園是學校多年辦學經驗的沉淀,屬于該校的重要文化。一個沒有特色的學校,將會缺乏活力、缺乏后勁,對于其長遠的穩定和發展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具有自己的特色是現代中學管理的重要內容。
1.創建平安校園
平安校園的創建,離不開制度的管理和環境的優化。因此,在平安校園的創建過程中,應當加強學校的基礎管理,優化管理制度,通過強制性的管理制度來約束學生和教師的行為。作為學校領導,也要堅持做到以身作則,為教師和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對校園周圍的環境要進行優化;要鼓勵學生家屬參與到平安校園的創建過程之中來;要建立起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合作的教育管理網絡,打造平安校園。
2.創建信息化校園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學校管理應當充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趨勢,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在學校管理的過程中應用信息化技術,充分發揮當前信息化時代的優勢。將學校內的各類教學資源收集起來,導入到計算機系統中,建立起信息化管理模式,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對其實現科學有效的管理。
3.創建人文校園
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將校園內的所有課程資源利用起來,建立起具有特色的課程文化,將人文素養完全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形成文化校園。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可以通過校園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等方法進行文化素養的滲透;學生通過參與這些文化活動,可以得到心靈的凈化以及情感的陶冶,對于調整其學習態度,更好地推進校園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人文校園的創建可以將中學建成一個滲透人文氣息的高水平學校,對于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五、結論
綜上所述,中學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優化中學管理能夠為他們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中學管理應當得到足夠的重視。作為學校校長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都應當不斷地提升自己,了解并掌握新課改的基本內容,更好的優化課堂教學,建立起高效課堂。走進新時代,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作為學校管理者,需要充分發揮信息化時代的優勢,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平安校園、人文校園以及信息化校園,形成良好的學風、教風和校風,從而為莘莘學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胡玲琴.淺談如何優化初中教育管理[J].課程教育研究,2015(10):163.
[2]馬健.優化學校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J].甘肅教育,2015(1).
[3]王嘉紅.創新安全管理模式,為學生健康成長護航[J].考試,2015(10):57-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