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學困生有效教育教學方式的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校周邊已成為城附區域,大量優質生源流向城區,加上城市化進程加快、外來務工人員的增加,使我校生源素質不一。學困生數量呈現逐年增長趨勢,嚴重降低了我校義務教育的質量。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校選擇本課題,力圖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找出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困難,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在學校的全面實施。
【關鍵詞】農村學校;學困生;教育教學方式;實踐研究
一、引言
近年來,學困生的數量很多,且有障礙的也不少,存在不可忽視的潛在影響和危害,給學校的教學增加了難度。針對這一實際,學困生的轉化就有著切實的意義,對于他們的成長進行研究分析就尤為重要。
我校選擇了本課題,力圖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有效地尋找學困生成長動力的源泉,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轉變學困生,同時形成一套有推廣價值、可供其它農村學校參考的轉化學困生的教育干預策略。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學困生的類型
①動力型困難
這是占比例最多的一類,約為學困生總數的57%。他們的學習態度、動機、意志等方面存在較多的障礙。
?、谀芰π屠щy
這類學生所占比例最少,約為學困生總數的8%。能力較差是他們學習上的主要障礙。
③整體型困難
這類學生所占比例約為學困生的13%。他們的能力較差,動機、意志等水平均較低。
2.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僮陨硪蛩?
學困生自身分析學困在認知、情感、動機、習慣等方面存在不足。
②學校教育不良因素
個別教師教學方法單調、缺乏趣味性;對學困生自我管理、學習技巧引導不夠,師生、生生關系不和諧。
?、奂彝ソ逃牟涣家蛩?
家長教育觀念不與時俱進;家長期望值定位不當;家長教養方法不正確。
?、苌鐣牟涣祭?
社會不良價值觀影響;社會不良交往影響;互聯網的負面影響。
3.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倮孟冗M教學設備,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
以智慧課堂為抓手,重視激趣,借助智慧教室,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室教學深度融合,促進教育改革創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是我們學校的追求?!爸腔劢淌摇杯h境的應用不僅讓課堂變得精彩紛呈,更是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
為了了解學生的興趣情況,本人從我校選擇120人進行英語問卷調查,比較學生在智慧課堂使用前后的發展狀況。
由上表數據看出,在軟件使用后,學生對英語的認識、學習心向、興趣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智慧課堂無論是對老師的教還是對學生的學都有非常正面的作用。
②成立學習合作小組,提升學困生課堂參與度
課題實施以來,我校英語、化學、語文等多個科組進行了學習合作小組的組建,以便幫助、轉化學困生。在課堂上精心設計需要小組合作的課堂活動,并設置相應的評價標準,將組員的參與度、默契度納入評價范圍。一些學困生為了能夠給小組榮譽而積極發言、認真準備課堂內容。能夠盡力參與每一次課堂活動。遇到困難的地方會主動請教組長或其他組員。老師們對他們的進步及時肯定與鼓勵。同時利用Hi-teach的錄像功能,拍下他們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的一些閃光點或一些問題,及時回放給他們看,孩子們得到及時的反饋與點播,學習更有積極性。
?、圬S富校園社團活動,幫扶學困生展現自我
每一名學生都渴望得到表揚、渴望獲得成功,尤其是學困生,在學習方面往往表現為基礎相對薄弱,在性格心理方面往往表現為自卑、敏感,但他們愛好廣泛,活潑好動,有自己的特長。因此我校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和特長,開展多樣的社團活動:籃球、足球、電影、合唱、美術,乒乓球、羽毛球、跳繩、演講等十八個社團。
為了更加有效地開展社團活動,我校采用元旦匯報演出的形式對社團活動進行驗收。這就為學困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困生展示個人才藝。研究實踐表明部分參與社團活動的學困生以及得以參與元旦匯演的學困生開始重新認識自己,開始從新定位自己,開始對學習、對人生、對前途充滿憧憬與信心。
實踐證明,每一個學困生在展示后,極大地增強了學困生的自信心,激發了他們勤奮學習的動力,促進他們順利轉化。
④開展校園團康活動,為學困生創建和諧校園
團康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群策群力。而我校每學期邀請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3至5次的體驗式培訓及戶外拓展訓練,一百次說教不如一次親身體驗,因此學生團康活動以學生參與性為主,透過各種游戲活動讓學生們在玩中學,學中玩,讓學困生全身心的融入游戲,全身心的為團隊付出,全身心與全班同學共同完成團隊游戲目標,從而達到生生和諧幸福班級氛圍。
實踐表明學生在團康活動中想扶相持、積極投入,打破了界限與隔閡,讓每個學生有了班級歸屬感和團隊依賴感,同時為學困生營造團結溫暖的班級團隊氛圍。師生和諧、生生和諧的氛圍極大程度上點燃了學困生學習與生活的熱情,而學困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也是顯而易見的。
?、蓍_創“體驗式主題班會模式”,塑造學困生健康人格
課題組研究報告加速了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以點帶面,在校內發揮了引領作用。課題組林秋花老師在學困生調查研究過程中開創了“體驗式主題班會模式”,并在全校推廣。我校二年來一改傳統沉悶灌輸式班會課形式,推廣了“體驗式主題班會模式”,以“創設一體驗一分享一文流一提高”為流程的主題班會。學困生不再是課堂上的聆聽者,他們主動、自信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積極思考討論,讓他們體驗到被尊重、被認可的滋味,從而塑造了學困生健康的人格。
三、結束語
教育改革在不斷地深入,教師需與中學生其自身心理特征、思維還有行為方式方面相結合,設立起互動式的課堂,對學生家庭方面的教育要重視,積極和學生的家長交流溝通,強化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方面有效的指導,使學生重新樹立起對于生活與學習的自信,能夠真正快樂健康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孔祥棟,張麗偉.淺議中學班主任對于學困生管理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4(28):188-189.
[2]張捷.強化”學困生”各個方面的管理打造出優秀班級[J].亞太教育,2015(11):100-101.
[3]施俊杰.初中學困生的學業困境成因與教育措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4):24-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