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教材簡析
本課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4單元《有趣的圖形》中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之后進行教學的,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在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些幾何圖形的同時,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學生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能夠聯想自己周圍的事物,然后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一些有目的的嘗試,具備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
三、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點,注重操作學習,在看一看、摸一摸、描一描等操作中體會面在體上,培養空間觀念。同時注意滲透數學有序思想,在觀察、數數等活動中引導反思,真正做到以知識為載體,抓住數學學習的本質。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在探索中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2.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從體來”,發展學生的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摸、畫、擺、拼等活動,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出現的圖形,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在生活中觀察和探究數學現象的意識和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的特征。
2.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能從物體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
六、教具學具
1.教具:四種大號的立體圖形(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2.學具:四種小號的立體圖形(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學習單
七、教學課時
第1課時
八、教學過程
1.操作體會,面在體上
①什么是面
?。ㄖv臺上擺好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師:今天我請來了一些老朋友,你還記得他們的名字嗎?
生:長方體(有學生說是長方形)、正方體、圓柱、球
師:今天還有一個新朋友。(出示三棱柱)
師:記得在上個學期講到擺一擺的時候,我說小朋友們,請你們把圓柱擺在正方體上面時,有這樣兩種擺法。(PPT出示)你能預測會有什么結果嗎?
生:第一種擺法圓柱會自己滾下來,第二種就不會滾。
生:第一個那里沒有角,所以會滾下來。第二個那里有平的地方,所以會站在那里。
生:因為第一種方法那里不是平的,是圓的。
師:剛剛有同學說到了,第二個會立在那里,因為“它”是平的,像這個平平的地方就是立體圖形的面(PPT出示圓柱體上平平的面),簡稱做平面。
②摸一摸面
師:還能在哪些立體圖形上找到這些平平的面呢?現在請你從學具盒里面的立體圖形上找一找,摸一摸。
?。▽W生開始動手去摸)
生:我從長方體上摸到了平平的面。
生:我從正方體上摸到了平平的面。
生:三棱柱上也有。
......
師:球的這個面是不是平平的面呢?
生:不是。
師:像這樣彎彎的面,我們把它叫做“曲面”,這個以后再研究,今天主要來看這些平平的面。
?、勖枰幻杳?
師:我在想,既然今天我們要研究這平平的面,有沒有一個辦法可以把它請下來呢(演示,圓柱的一個面貼在黑板上)。
生:(沉默)
師:如果給你一支粉筆。
生:繞著它的平面畫。(學生上臺演示)
師:這樣我們就把圓柱這個平平的面給移下來了。
師:現在請你打開你的工作紙,把你剛剛摸到的平平的面描到第一個方框內,開始。
設計意圖:在生活中我們見到的平面圖形都是依附在立體圖形之上的,沒有獨立存在的平面圖形,在前面的學習中對立體圖形已經有一定的感知,因此本節課將立體圖形作為認知平面圖形的重要的認知基礎,設計了從“體”——“面”的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到“面在體上”,而且興趣盎然。
二、對比突破,感受特征
1.面與體的區別
師:你能不能給大家說一說你的這些圖形是從哪個立體圖形上來的?
生:這個是圓柱上來的,這個是三角形(老師提醒叫做三棱柱)上來的,這個是在長方體上,這個是正方體上來的。
師:我現在也把這幾個圖形請到白板上來(把教具貼在黑板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幾個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平面圖形)
師:一開始就有小朋友把這個長方形和長方體弄混了,那這兩者有什么區別?(出示長方體和長方形,讓學生觀察比較)
生:長方體可以站起來,長方形不能。
生:長方體有6個面,長方形只有1個。
師:對了,立體圖形是可以立起來的,凸凸的,平面圖形是平平的,不好立起來(操作示范)
2.歸納特征
師:這幾個圖形都認識了嗎?
生:認識!
師:其實,我們說認識一樣東西時,不能只知道它名字,就像你說你認識鄧老師,但是你只知道名字,那不算真的認識,你還得知道他長什么樣。
師:我先來做個示范,我介紹的新朋友是長方形,它是長方形,它有四個角,四條邊。(PPT出示)
師:老師這里是從那幾方面去介紹的呢?
師:這四條邊說的是(邊),四個角說的是(角),長長的,方方的,說的是(形)。我們觀察一個平面圖形就常常從邊、角、形去觀察。好下一個。 生:正方形四條邊是直直的,還有四個角。
生:正方形是方方的。
師:我覺得剛剛小朋友介紹的正方形跟老師介紹的長方形很像咧,你看,都是四個角,四條邊的。那它們有什么不同呢?(同時舉起兩個圖形,讓學生觀察比較)
生:長方形是長長的,正方形是正正的。
師:一個是長的,一個是方的,這樣我明白了。好,下一個,三角形。
生:三角形有三個角。
生:還有三條邊。
師:你瞧瞧這個是不是三角形(拿出一個三角形)?
生:那兩條邊太長太高了。
生:它也是三個角,三條邊,尖尖的,所以它是三角形。
師:只要它滿足了三個角,三條邊圍起來的,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就叫做三角形。下一個。
生:圓是圓圓的,沒有角,沒有直直的邊
師:這個圖形是不是圓?(出示橢圓)
生:不是,是橢圓!
生:它是扁扁的。
師:這回我相信你們都認識這些圖形了,敢不敢接受挑戰?
生:敢!
3.變式提升
師:這個是不是三角形(出示教具)(是)
師:是,那我把它翻個跟頭。
師:還是啊,那我再轉。(是)
生:還是三角形!
師:有什么結論?
生:三角形不管你怎么轉,還是三角形。
師:那如果換成正方形呢?(拿一個正方形旋轉)
生:正方形不管怎么轉,還是正方形。
師:對的,其實我們長方形和圓也是,在你不斷轉的時候,圖形的特征是沒有變的。
設計意圖: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通過一個問題“這些圖形長什么樣?”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它們長什么樣,啟發學生共同探索,與學生感受成功與挫折,分享發現和成果。在了解每個圖形特征后提出問題“你們看看我這個是不是三角形?”讓學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圖形,同時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的能力。
三、鞏固新知,變式練習
1.分一分,連一連
(學生上臺展示答案,除第六個圖形學生把缺口補上外,其余都正確。)
師:但是這個圖形你為什么把這個缺的地方連起來?
生:因為三角形應該是三條邊的。
師:原來如此!
3.填一填
?。▽W生匯報答案)
師:你們都說對,我來檢查一下,我來數數圓(亂數),怎么只有6個?
生:還漏了一個!
師:我再數一次(再一次亂數)。
生:還是漏了!
師:你們覺得我這樣數有沒有問題?(有)那我該怎么數比較好呢?
生:有順序,從左往右,從上到下。
還有做記號。
師:有順序地數,這樣就不容易重復和遺漏了。
2.數一數
有()個三角形有()個正方形
生:有3個三角形。
師:我怎么只看到2個(用手指點了點)
生:兩個小三角形合體成一個大三角形。
師:這個呢?
生:有4個正方形。
生:不對,有5個。
師:(ppt中一個一個地描出小正方形)1,2,3,4,第5個在哪?
生:4個小正方形合體,變成一個大正方形!
師:原來還有一個大的!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里設置三道練習,在鞏固新知的同時圍繞圖形特征進一步深化,體會三角形是封閉圖形,在簡單數圖形同時滲透有序的思想,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學有所得。
四、聯系生活,應用所學
師: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平面圖形。例如,這塊黑板的面試什么圖形?(長方形)
師:你還發現哪些圖形?
生:音箱是長方形。
師:整個音箱是長方形嗎?
生:(沉默)
師:還是說音箱的這個面是長方形?
生:面!
……
師:我也找到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順便介紹一些安全標志,如走斑馬線等)
設計意圖:在第一學段,許多內容都可以在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找到背景,從他們身邊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選取素材,容易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也易于他們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體會到數學的作用。
五、這節課學到了什么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生:認識了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現在請你閉上眼睛,我來說圖形,你們在腦里像過電影一樣想著它的樣子,用手比劃比劃。
設計意圖:在腦海中再一次回想圖形的樣子,用手比劃,讓圖形印在大腦里。
作業設計:1.動手作業:在硬紙上分別剪出標準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并請家長拍照上傳到班級微信群中。
2.表達作業:向家人介紹今天認識的四種平面圖形,他們怎么區分呢?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教學反思:1.著重動手體驗?!墩J識圖形》被安排在一年級下冊,是學生從立體圖形到抽象的平面圖形的一次提升,因為生活中并不存在純平面圖形,所以其實對于面從體來時比較抽象的,所以在課中設置了摸一摸、描一描等操作活動幫助學生體會,符合從具體到抽象的學習規律。
2.著重思想滲透。數學思想滲透式數學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有序的思想常常需要但卻容易被忽略,這節課中在數圖形,說圖形時都有意設置有序與無序的對比,讓學生感受有序的重要。
3.著重學習效率。低年段的孩子有其年齡特點,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因此低年段課堂上設置課中操休息就很有必要,表面上看是花費了時間,實際上卻能在效率上大大提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