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空間與圖形”是新課程四個學習內容領域之一,在不同學段不同層次地關注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和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稊祵W課程標準》提出:學生通過“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庇纱丝梢姡臻g觀念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數學素質。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對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采用了以下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創設情境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與其它數學內容相比,“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更容易激起學生對數學的情感體驗。在新知教學時,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用他們熟悉的事物創設情境,引入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我教學“圓的認識”,導入新課時,我借助實物鐘表、自行車輪胎引入,并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一組圖片,讓學生了解在自然現象、建筑物、工藝品中都能找到圓的足跡,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圓,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就舉出很多種:筆筒的底面是圓的,門鎖的面是圓的,碗口是圓的……我問學生:你們喜歡圓嗎?學生都說喜歡,接下來我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像這樣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在美的熏陶情感帶動下進入本節課學習,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又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又如,在教學“認識周長”一課時,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所以我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我用課件呈現一只螞蟻爬樹葉邊線的故事,讓學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長"這兩個詞的意思,再讓學生用彩筆描出自己喜歡的樹葉及課前準備的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進一步直觀地感知周長,從而使學生理解:圖形的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我還讓學生找身邊的例子來說一說什么是周長,用手摸一摸圖形的周長,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知,初步認識和理解周長的意義。這些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和日常經驗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也為周長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心理學研究表明:促進人們素質個性發展的最主要途徑是人們的實踐活動,而“玩“正是兒童這一年齡階段特有的實踐活動形式。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我們在教學中,要把課本中的一些新知識轉化成“玩”的活動,多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玩”中探究知識。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
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我讓學生用A4紙做一個盡量大(表面積)的圓柱,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是以長方形的長為底面周長的圓柱,另一種以長方形的寬為底面周長的圓柱。我問同學們:這兩個圓柱誰的側面積誰大?為什么?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長方形的紙卷成筒,即為圓柱的側面。所以兩個圓柱的表面積一樣大。接著我讓學生在操作中觀察、思考展開的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什么,寬是什么,引導學生歸納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它的長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是圓柱的高。”最后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推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制作圓柱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做、比、評”中喚起對圓柱側面積知識的回憶。在這個過程中,每名學生都經歷了觀察、實驗、猜測、驗證和推理的活動過程,并最終通過合作交流得出了結論。讓學生的實踐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都在活動過程中得到了發展。
三、引發沖突,促進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挖掘教材,巧設疑問,引發認知沖突,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我先出示了一個長方形框架,以此復習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提問:如果老師把長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邊形,形狀變了,面積會變嗎?有的同學說會變,有的同學認為不會變。這里引發了矛盾沖突,有的學生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相鄰兩條邊的乘積,有的學生認為應該用底乘高,但說不清原因。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同學們一起來探究和驗證,學習熱情高漲。大家通過數格子、“割”或“補”等方法,較快地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我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讓學生交流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同學們發揮合作精神,通過拼剪后的長方形和原平行四邊形進行比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么關系?學生在展示匯報時,小組代表把拼剪的圖形張貼在黑板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不斷制造認知沖突,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實現新舊圖形的轉化,構建新的認知結構,整節課孩子們都興趣盎然,對學習內容充滿了極大的興趣。
總之,幾何圖形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息息相關,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現實生活中有關圖形與空間的問題,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自主探索,逐步認識幾何圖形的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推理能力,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曉玲.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創意與策略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3(1):100-102.
【2】辛玉蘭.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及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5(1):174-17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