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數的認識教學策略與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是在學生學過分數的概念和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百分數知識的基礎,學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在前邊學習了分數,己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也有一定的經驗,通過對生活中的百分數的接觸,很容易找到生活中的百分數,這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何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讓學生完成百分數意義的建構,知道百分數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能正確地讀寫百分數,是本課教學的關鍵。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是:
1.選擇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情境導入新課,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生動、有趣的資源。
2.自主探究、合作討論、培養學生積極思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3.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學習、合作交流,逐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自學能力。
4.利用所學的知識去探索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初步的創新能力。
一、情境導入,主要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用聊天的口吻,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通過展示圖片的情境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而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這在一節課的開端非常重要。
一開始上課,我對同學們說:“我有一個侄女現在在三(1)班讀書,昨天我們到超市買了一盒伊利牛奶,她注意到了牛奶成分表上帶有“%”的一些數(多媒體展示“%”和圖片),她就很納悶,這些到底是什么數,它所表示的意義又是什么?!?
二、為了更好地探究新知,通過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資料,明白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也讓學生對于“百分數的認識”這一節課產生興趣。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吹竭@些數,那么你們都在哪里見過這些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的數。出示課本的主題圖。(多媒體展示)
質疑:從課題“百分數”中,你想了解些什么?百分數有什么好處?它和分數有什么區別?
?。ㄒ唬┨峁┬畔?,提出疑問
我校六年級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課件出示)
最喜歡看的節目 人數
第一動畫樂園 86
我愛發明 93
動物好伙伴 89
綜藝喜樂匯 79
根據以上信息,哪個節目最受同學們歡迎?你們是怎么知道的?有不同意見嗎?
緊扣“哪個節目最受同學們歡迎”這一有趣問題,引導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循序漸進,步步為營,親身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真切感受百分數易于比較、便于統計的優越性,為正確讀、寫百分數,深刻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
?。ǘ┩晟菩畔?,正確判斷(課件出示)。
最喜歡看的節目 人數 被調查的人數
第一動畫樂園 86 96
我愛發明 93 102
動物好伙伴 89 94
綜藝喜樂匯 79 84
仔細觀察,認真比較,到底哪個節目最受同學們歡迎?(小組討論、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呢?
誰有不同的想法嗎?要一眼就能看出哪個節目最受歡迎,怎么辦?
我們把這些小數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只要看分子的大小就可以判斷出那些節目最受歡迎了。
86÷96≈0.90=, 93÷102≈0.91=,89÷94≈0.95=,79÷84≈0.94=。
最喜歡看的節目 人數 被調查的人數 最喜歡看的人數是被調查人數的百分之幾?
第一動畫樂園 86 96
我愛發明 93 102
動物好伙伴 89 94
綜藝喜樂匯 79 84
?。ㄈ┱_讀寫百分數
現在表中的4個分數有什么相同點?
像上面、、、這樣的分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號來表示。
?。ㄋ模├斫獍俜謹档囊饬x
我們會讀、會寫百分數了,誰能說說這個95%的具體含義呢?
引導學生回答:95%表示最喜歡看“動物好伙伴”的人數是被調查人數的95%。
90%的具體含義又是什么?
91%、94%呢?
91%表示最喜歡看“我愛發明”的人數是被調查人數的91%。(根據學生回答,課件依次出現)
三、分析比較,理解百分數和分數的區別與聯系。
憑借具體、典型的事例,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感知和體驗,使學生辨析了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與聯系,進一步深化對百分數的認識,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辨析能力,而且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ǘ┌俜謹岛头謹档穆撓?
分數包含百分數,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
四、鞏固百分數知識
通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練習設計,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而且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問題,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全課結束時,可以讓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緒進行評價,這不僅反映出了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反映出了學生的學習狀態,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最后送給學生的一段話余韻悠長,包含了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更把課再次推向高潮,給人一種課雖盡而意無窮的感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