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學包書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原文
  今天一上課,老師就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張彩色廣告紙,讓我們學習包書皮。
  我們不會包書皮,所以老師示范了一遍。我心里有數了,開始動手實踐。
  我首先把兩邊對折,找到中間線,然后把書放到中間線上,沿著書的上面和下面各剪了3厘米寬的長方形。剪完后把這兩個長方形向里折疊,再把書放上去,然后把兩邊往里折。該折疊最前端了,可我一折疊,書就跑。老師看見了,幫我折疊好。
  學會了老師的這個竅門,剩下的一半我很快就搞定了。
  哈哈,原來包書皮沒有多難的呀!
  同學們討論
  張小北:這篇習作,小作者沒有具體地講出“老師看見了,幫我折疊好”,老師是如何幫助“我”折疊的呢?
  李萌萌:這篇習作字數不夠,其中有太多可以詳細敘述的地方,小作者是怎樣學會老師的竅門的呢?“該折疊最前端了,可我一折疊,書就跑”,這個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呢?
  趙曉娜:這是在描寫課堂,可小作者只寫自己,沒有描寫其他同學包書皮的場景,這也是這篇習作不全面的地方。
  周晨曦:我覺得小作者在描寫上雖然不缺動詞,但他運用的動詞很單一,出現最多的詞是“折疊”“放”,這樣會讓大家覺得描寫得極其模糊,根本不清楚包書皮的具體過程。
  李云老師評說
  從整體上看,小作者的這篇習作還比較完整。他能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不紊地記敘下來,結尾也抒發了自己的感受。但如果細讀,就不難發現習作的不足之處。首先交代不清,比如“我首先把兩邊對折”,把誰的兩邊對折;又如“沿著書的上面和下面”,這里的“上面”到底是指書上面還是書所在位置的上面。其次,“我”折疊最前端部分的時候,書是怎么跑的,當時“我”心里是怎么想的,老師是怎么幫“我”完成最難的一步的,這些是習作的波瀾處,都應該具體寫出來,可小作者卻用兩句話就帶過了。特別是老師的具體動作,一定要描述出來,因為正是憑借著這個竅門,小作者才把剩下的一半很快搞定的。再其次,結尾的抒發也應該抓住竅門這一點來抒發。因為小作者感覺不難是因為他學會了老師的竅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56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