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醫診斷學課程臨床實踐教學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醫診斷學課程的臨床實踐是聯系臨床各科技能的重要基礎課程,為提高臨床實踐教學水平和質量,本文結合本院的教學實踐進行了臨床實踐教學的設計與探索,并分析了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使中醫診斷學課程的臨床實踐教學環節更加合理、完善,充分發揮中醫診斷學課程聯系基礎與臨床的橋梁作用,切實提高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和中醫診斷技能。
  關鍵詞:中醫診斷學;臨床實踐;問診;脈診;辨證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9.03.019
  中圖分類號:R241;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19)03-0075-03
  Abstract: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TCM diagnostics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which can link the skills of different clinical departments.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of TCM diagnostics, this article carries out the design and explor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by combin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our hospital,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so that the link of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of TCM diagnostics could be more reasonable and perfect,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bridge linking the basic with the clinic of TCM diagnostics, with the purpose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inking and TCM diagnostic skills.
  Key words: TCM diagnostics; clinical practice; inquiry; pulse diagnos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作為中醫學各專業的基礎,中醫診斷學課程承上啟下,既包含了比較抽象的理論內容,又涉及許多臨床廣泛應用又獨具特色的中醫診法。如何提高學生的四診技能和思辨能力,成為中醫診斷臨床實踐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根據中醫診斷學的學科特點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合理設計實踐教學環節,優化教學手段與方法,以提高學生臨床技能的實際運用能力。
  1  鞏固理論知識,拓展學習內容
  中醫診斷學的理論知識內容繁多,信息量大,學生很難在有限的理論教學中達到有效的理解與掌握。因此在進行臨床實踐之前,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采用學科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所學內容進行系統的分析構建,幫助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進行結構化、辯證性的思考,從而達到理解性記憶。
  以脈診為例,學生是否掌握28種脈象的特點與臨床意義,將直接影響到實踐訓練的效果。如果采用六綱脈(浮、沉、遲、數、虛、實)為基本分類方法進行脈象異同比較,不僅能幫助學生提綱挈領地鑒別相似脈象,還可依據脈象特征異同進行歸類[1]。臨床實踐教學之前,教師可采用提問方式,使學生對脈診的內容進行主動思考以強化理解與記憶。另外,鼓勵學生在課外背誦《瀕湖脈學》,該書對于脈象的描述生動形象,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與體會脈象,分析各類脈象產生的機理與臨床意義,在脈診訓練前達到理解和強化的最佳效果[2]。
  2  增加模擬訓練,提高感性認識
  中醫診療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具有不同臨床經驗的醫生,獲取患者的四診信息不同,辨證治療的效果各異。進行臨床四診信息采集時,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方法、技巧、經驗,更應具備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規范的操作程序。因此臨床實踐前有必要對臨診過程進行模擬訓練,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技能。
  問診是中醫診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內容涉及患者的一般情況、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個人生活史、家族史等多個方面。在問診模擬訓練中可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3],教師作為醫生針對一個具體的病患進行深刻全面的問診,讓學生觀察如何在診察疾病過程中靈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獲取臨床資料。在詢問病情時,不僅圍繞患者的主要痛苦,有目的地一步步深入詢問所屬系統的臟腑、經絡、體竅等病變,還要詢問其他相關的系統。不僅觀察患者的癥狀表現,還要留意外界環境對疾病的影響。要幫助學生在問診時充分運用和發揮中醫辨證思維,通過辨證思索強化問診的內容,把握問診的方法與臨床意義。學生在接觸真實病患之前,可采用仿真模擬互動的方式讓學生模擬醫生進行實踐演練,比如根據典型病案進行某一病證案例的模擬問診,教師針對問診中存在的問題予以指導與糾正[4]。通過不斷練習以達到熟練掌握問診技巧的目的。
  舌診是中醫望診的重要內容,通過對舌質、舌苔的觀察,了解病情的診察方法。學生在對病患進行舌診時容易出現觀察不足的問題,不能迅速捕捉到舌質、舌苔的特點。因此,在臨床實踐之前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伸舌姿勢與望舌要領。學生組成小組,互相觀察舌象,練習伸舌與望舌。如果1次觀察不足,可以多次伸舌進行觀察,并及時記錄觀察內容。由于理論教學課時有限,學生在望舌時難以分清舌質的紅、淡紅、絳色,舌苔的黃、白等,教師可以利用舌診圖片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舌質和舌苔的不同狀態,并結合不同疾病,說明舌診的診斷特點和臨床意義[5],加深對于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脈診是我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具特色的診法之一。學習脈診既要掌握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又要掌握切脈的基本技能。臨床實踐前,首先要讓學生掌握診脈的基本方法,比如布指、運指、總按、單按等,學生分成小組互相診脈,體會指下的觸感。教師查看每一位同學的脈診方法是否得當,并給予恰當的指導。學生以健康人居多,脈象多為平脈,學生可以通過診脈體會正常脈象的特點。另外,可以讓學生利用脈象模擬裝置——脈診儀或者脈診手來體會不同脈象的指感特征。脈診模擬裝置往往會加強或突出脈象的特點,教師需要提醒學生實際患者的脈象變化往往比儀器要弱,因此練習時要側重體驗不同脈象之間的差異性,而不單純是脈象應指的感覺,以防學生在遇到真實患者時難以判斷脈象。
  由于臨床患者的病情復雜,一位患者可能存在多種脈象,即相兼脈。遇到復雜情況時,可以先從學生最容易判斷的病理脈象開始,再逐漸診察其他脈象的變化,并從某一種脈象提示的多種臨床意義中做出較為適當的診斷。臨床帶教時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病患進行脈診訓練,師生共同討論,把脈象中的變化與特征落實在指下。
  3  重視診法并用,提高思辨能力
  中醫診斷學課程臨床實踐的目的主要是要培養學生望聞問切四診綜合運用能力和辨證診斷能力。臨床實踐課前,選取3~5名典型病患,收集患者的門診與住院病歷。學生10~12人為1組,跟隨帶教老師一起對典型病患進行四診信息的采集與證候的判斷。一般由2名學生針對同一病患進行問診,如患者的一般情況、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個人生活史、家族史等。以1名同學為主,另1名同學進行補充詢問,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避免問診過程中信息采集的遺漏。每位同學進行面色、舌象等的觀察與脈診的采集并進行記錄。帶教老師與臨床醫生對學生診察的整個過程進行仔細觀察,并詳細記錄學生診療中存在的問題,待學生診察后進行補充和指導。四診信息采集完整后,主要由學生敘述患者的病情,包括主訴、現病史、舌象脈象等具體內容,并給出證候的判斷分析。帶教老師與臨床醫生針對學生講述逐一作出評價與指導,例如,主訴是否明確,現病史是否條理清晰,舌質舌苔的判斷是否完整準確,脈診的布指、運指是否正確等。師生共同針對收集的病情資料進行討論,啟發學生的辨證思維,探討中醫辨病辨證分析、中醫診斷、西醫診斷等診斷結論。臨床醫生根據病患情況介紹中醫診療方案,比如治法、處方、用藥等內容。學生
  隨時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課后學生完成病案書寫與臨床實踐訓練報告。
  遇到久病、重病患者,舌質和舌苔提示的病理本質不一致時,如何結合四診信息進行辨證是學生存在疑問較多的地方。實踐時首先由學生作出判斷并講解其理論依據,教師進行點評。教師在實踐訓練中應注重對學生整體觀念和辨證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在實踐中切實提高辨證能力。
  4  倡導病證結合,提高應變能力
  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可以體驗臨床收集信息的過程,體悟診療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掌握臨床診療技巧,提高應變能力。一般情況下,學生通過理論學習、模擬訓練、臨床實踐后,能夠根據“十問歌”的內容進行系統的問診,但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圍繞具有辨證意義的重點進行詢問,做到診察與辨證相結合。例如,如何通過問診分辨消渴患者的腎陰虛證與腎陽虛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對于證候的辨證要點與區別點掌握不扎實,另一方面是對中西醫的病證特點掌握不足。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對臨床常見病的辨證治療進行拓展性學習。課下由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檢索數據庫與查閱文獻,進一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機特點與中西醫治療方法,待下一次臨床實踐訓練時由學生根據作業內容來講解所查閱疾病的臨床診療。學生在實踐訓練中不僅練習掌握了四診的技巧,而且對于中西醫疾病之間、病證之間、證候之間聯系的認識也逐漸加深,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性與主動性,為進一步理論與實踐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舌苔和舌質或脈象與癥狀變化不一致的時候,甚至出現完全相反的變化時,辨證應當對二者的病因病機及相互關系進行全面、綜合分析,判斷病變的本質。例如,見到舌紅絳,苔白滑膩時,舌色與舌苔反映的病性相反,可能提示病患素體陰虛火旺,復感寒濕之邪,痰食內停。再如診察到脈滑,多提示痰飲、痰濕內停,如果病患未見胸悶、頭身困重、痰多等癥狀,但已出現了邪脈,要從脈。患者經常畏冷、四肢發涼、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脈數,這時脈數就不能認為是熱證,而是陽氣虧虛,要從癥。
  教師在臨床實踐帶教中時常需要針對臨床可能遇到的問題給出合理的建議與處理方法。例如,如何通過良好的溝通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如何處理生理變異的脈象,如何應對先診脈再診病的情況等等。使學生在診察病患時能夠應對自如,得心應手,診病的同時獲得患者的信任與尊重。
  5  小結
  中醫診斷學課程的臨床實踐教學在診法與辨證綜合能力的培養方面意義重大,關系到學生能否熟練地掌握中醫四診的方法與技巧,從而完整地采集病情資料進行準確辨證,有效保證臨床診療效果[6]。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各具特色的教學環節,探索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確實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長,縮短課堂與臨床之間的差距,提高臨床實踐技能,訓練規范化的診療,以適應醫學教學與醫療環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辛小紅,張星平,梁政亭,等.《中醫診斷學》課堂教學中的五法運用[J].中醫藥導報,2018,24(3):126-127,130.
  [2] 賈育新,萬生芳.多種教學法在中醫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和體會[J].中醫教育,2009,28(1):60-62.
  [3] 楊珂.中醫診斷學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12):20-21.
  [4] 郭善斌,田悅,劉曉東,等.淺析現代醫藥學教學工作中模擬仿真教學的應用與發展[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4):61-63.
  [5] 齊文杰,王超.從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角度談《中醫診斷學》教學[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6,40(3):57-59.
  [6] 王霞,王少賢,王占波,等.診法與辨證思維綜合實訓在中醫診斷學教學中的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5(24):12-14.
 ?。ㄊ崭迦掌冢?018-11-18)
 ?。ㄐ藁厝掌冢?018-11-30;編輯:魏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24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