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理學教學中注重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體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也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生理學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結合相關的臨床內容,采用與臨床病例相結合的模式有針對性地講解生理學中的難點和重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生理學教學和臨床工作之間關系的認識,也為其以后臨床內容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增加與臨床相關的生理學實驗,使學生全面掌握生理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有助于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生理學 臨床實踐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3(c)-0195-02
生理學是一門研究正常狀態下機體功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基礎醫學理論學科之一,在基礎醫學課程到臨床課程之間起到橋梁作用,學好生理學也有助于醫學生日后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在生理學教學過程中,將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和臨床病例密切結合,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生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如何更好地治病救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 在生理學教學中廣泛聯系臨床講解重點和難點
在生理學教學過程中,在講授一些重點和難點內容時,密切聯系臨床進行詳細講解,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而且也是學生了解和積累臨床知識的開端,有助于縮短學生參與臨床工作的心理適應過程[1]。例如,在講授影響心輸出量因素之一前負荷時,分析前負荷是由靜脈回心血量和心室射血末期殘留血量組成,在臨床上從靜脈給病人輸液時,輸入的液體量就參與構成靜脈回心血量,即參與前負荷的組成。當輸液過快時,前負荷增大,心臟負擔加重,導致病人出現心率加快、心慌等不適癥狀,嚴重的會引發心力衰竭,所以輸液時要嚴格控制輸液量和速度。在講授糖皮質激素的生物學作用時,可以穿插講授庫欣綜合征的發病機制是由于腎上腺皮質長期分泌過量的皮質醇導致的,其主要的臨床表現是滿月臉、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繼發性糖尿病等,如治療不及時,可引發心腦血管意外、感染、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因此這類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適宜采取“低鹽、低糖及高蛋白”飲食。
2 適當列舉病例,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生理學教學和臨床工作之間關系的認識
臨床實踐,是獲得生理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的科學方法和途徑。有些生理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本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沒有正確認識到理論應該與臨床密切聯系,在教學過程中將生理學知識過于理論化,導致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脫節[2]。讓學生感覺在課堂上學的生理學知識不能很好地幫助他們去解釋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后。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深入鉆研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事先安排好重點章節里的哪部分內容應與臨床密切聯系,并選好臨床病例,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開展討論分析,加強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理解,并提高學生對生理學教學和臨床工作之間關系的認識[3]。例如,在講授膽堿能受體時,可與有機磷農藥中毒聯系起來,一般認為有機磷中毒通過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使其失去水解乙酰膽堿的能力,造成組織中乙酰膽堿的積聚,進而引起膽堿能受體活性紊亂,使有膽堿能受體的組織器官功能發生障礙。心律失常是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多見于老年人,在講授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分期及產生機制時,可以與臨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聯系起來,比如0期去極化過程開放的INa通道是Ⅰ類抗心律失常藥的靶點、3期復極化過程開放的ⅠK通道是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的靶點。
3 重視與臨床有關的實驗課教學
生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生理學知識的一個重要來源。實驗課教學是針對理論課中較難理解、記憶的重點內容,利用幻燈片、計算機模擬實驗、動物實驗的觀察等多種實驗教學手段,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并且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在生理學實驗教學中開展一些與臨床密切相關的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比如ABO血型的測定、心音聽診、人體動脈血壓測量及心電圖描記等,通過這些人體實驗的開展,學生既可以了解這些臨床檢查的實驗原理,又能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臨床操作技能,普遍都表現出比較高的學習興趣;與臨床有關的動物實驗,比如在家兔氣胸的觀察實驗中,用止血鉗分離切斷肋間肌及壁層胸膜,造成約1cm長的創口,使胸膜腔與大氣相通形成氣胸,觀察肺組織是否萎陷?胸內壓是否仍低于大氣壓并隨呼吸而升降?家兔胸膜腔負壓測定實驗中將胸膜穿刺針頭沿右側胸部腋前線第4~5肋間隙肋骨上緣垂直刺入胸膜腔內,即可見水檢壓計內水柱向胸膜腔一側升高,并隨呼吸運動而明顯波動,觀察胸膜腔內負壓的數值及隨呼吸而變化的情況,并比較在吸氣與呼氣時的變化。在生理教學工作中通過這些臨床相關實驗的開展,對幫助學生理解鞏固理論知識,培養科學思維和動手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樹立科學態度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也為其以后臨床相關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4]。
4 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傳統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單一地進行理論和實踐課程的講授,不利于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會讓學生感覺內容抽象枯燥,難學、難記、難理解從而喪失學習興趣[5]。為了增強教師的綜合素質,滿足教育以及學生的學習規律,需要將理論與臨床密切聯系起來。教師要想在授課過程中能游刃自如地將生理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密切結合起來,首先要在課前認真備課并準備多媒體課件,深入鉆研教材,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研究每一章的重點、難點,并在空閑時間到醫院與臨床醫生進行密切的溝通與交流,從而更好地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進行整合,查找相關的實例,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穿插,以利于學生對重難點內容的理解,也有利于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例如,在講授胰島素的生物學作用時,可以從內分泌科醫生那里獲得臨床的一些糖尿病的實例,并鼓勵學生對病例進行討論分析。然后教師再講授胰島素缺乏時引起的糖尿病病人的三多一少的癥狀,并圍繞這些問題復習前面章節里學過的腎糖閾以及滲透性利尿的概念,并且進一步指出胰島素水平下降引起血糖升高至超過腎糖閾時,葡萄糖在近球小管不能全部被重吸收,小管液中溶質濃度升高,引起滲透性利尿,進而導致細胞內脫水使患者感到口渴出現多飲多尿;葡萄糖利用障礙及供能不足導致出現饑餓感和多食;胰島素減少同時引起蛋白質分解加強而導致消瘦。教師在講解這些內容時,需將相關章節的知識點聯系在一起,使得學生能夠對生理學理論課的學習具有清晰的思路,同時也提升了教師自身的綜合能力。
5 結語
綜上所述,生理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講授正常狀態下機體功能活動的規律,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醫學思維,從而為臨床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醫學人才。在生理學教學過程中,通過與臨床病例相結合的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的銜接,同時也有助于促進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萬朋,高俊濤,田晶,等.臨床醫學專業生理學課堂教學探討[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7,38(5):389-391.
[2] 廖琳玲,王佐林.淺談將生理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34):73.
[3] 方彭華,史明儀,卜平,等.融入病例分析,提高生理學教學效果[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10):861-863.
[4] 寶東艷,李偉紅,田園.對生理學實驗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探討[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5(4):52-53.
[5] 景紅.臨床生理學課程的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21):166-16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1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