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民間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民間音樂是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繁榮,民間音樂面臨著傳承的難題,但文化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是根本,因此,如何在新時代讓民間傳統音樂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發展,是相關行業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筆者從我國民間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現狀出發,探尋了非遺視角下民間音樂的保護路徑與傳承路徑。
  關鍵詞: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文化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隨著經濟的不斷繁榮,文化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值得華夏子女代代相傳,才能使其彰顯更強大的生命力。民間音樂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此過程中由于生存環境的限制、相關部門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民間音樂的繼承和發展還面臨諸多問題。因此,探討新時代民間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策略意義重大,不僅是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和熱愛中國的音樂,更是在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昌盛。
  一、民間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現狀
  (一)民間音樂生存環境受到沖擊
  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逐年加快,傳統的民間生活習俗以及民間音樂的生存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俗活動大大減少,民間音樂的發展缺少了土地的滋養,雨水的灌溉,生存環境遭到破壞。過去人們長期聚居在同一個地方,有著對自己生長土地獨特的感情和精神信仰,民間音樂可以為其提供精神支撐,但到了現代社會,人們不再扎根于同一方天地,對民間音樂的熱情和信仰也就逐漸消退了。
  (二)民間音樂傳承人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音樂和音樂人是互相成就的關系,并且通常來說,從事藝術工作的人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但由于民間音樂的創始人可能就是普通大眾,或許是工人,或許是農民,這是民間音樂與其他類型音樂的顯著差別,所以研究民族音樂的人一般都會將注意力放在音樂作品本身,忽略音樂創作的主體。而受互聯網的影響,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大眾的娛樂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年輕人喜歡追逐流行,認為傳統的東西就是落后,這也是民間音樂傳承人“遇冷”的一大原因,并且隨著老一輩的藝人相繼隕落,面臨后繼無人的窘況,民間音樂則陷入了更艱難的境地,搖搖欲墜。
 ?。ㄈ┟耖g音樂的聽眾
  目前民間音樂的受眾所生存的環境早已和過去生活地方不同了,社會環境、欣賞方式、活動的檔次和范圍都會影響聽眾的評價和選擇,并且很多時候聽眾對于民間音樂的看法都是參考媒體評論,自身價值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很多時候都是商業活動作祟,過度的商業開發和舞臺化演義給民間音樂帶來的是深重的傷害,而在此過程中,聽眾并不能做到客觀鑒別民間音樂的價值。
  二、非遺視角下民間音樂的保護路徑
 ?。ㄒ唬┘哟笳龀至Χ?,構建多元化立體保護體系
  首先,政府應該加快完善民間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法規建設,并根據具體情況出臺一些扶持政策,讓非遺視角下的民間音樂保護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政府要加大對民間音樂傳承人的重視,通過資金補貼等方式挽救那些瀕臨滅絕的音樂種類,并安排專人整理,在傳承人愿意的條件下,鼓勵其招收徒弟傳授技藝,搭建合適的平臺讓優秀民間音樂走進校園、走進社區,這樣不僅有利于提升傳承人的創作積極性,還能有效保護音樂遺產;最后政府還應重視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一些民間音樂的培訓中心、作品集中展示區以及重要藏品保管區,在滿足群眾需求的同時也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二)構建與完善民間音樂非遺保護責任機制
  非遺保護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僅僅是開始,從搜集資料到獲得批準耗時耗力,而保護和傳承則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責任。目前我國的非遺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管理不力,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民間音樂非遺保護責任機制,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政府牽頭,建立多級監管機制,明確責任主體以及工作重點,定期檢查和考核,將監管落到實處;加強項目問責,針對那些在民間音樂保護工作過程中有突出表現的組織和個人進行獎勵和表彰,同時對工作不到位的部門和單位給予嚴厲批評,倘若對民間音樂類的非遺文化場所造成了實質性損害的,要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并給予行政處分;最后就是資金保護方面,要有科學的規劃,確保各項經費花在刀刃上。
 ?。ㄈ┘訌娎碚撗芯考氨4婀ぷ?
  近年來,在多方力量的作用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為了一個關注度極高的話題,很多人開始注意這方面的信息,也在行業內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熱潮,當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打開百度瀏覽器,搜索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會彈出上千萬條信息,正因為這樣,要求從事非遺保護的相關人員不斷加強民間音樂的理論研究,為人們更加深入了解民間音樂類作品提供更多可參考的資料,同時還要注重保護瀕臨失傳的音樂種類和作品,它們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ㄋ模嫿ㄏ嚓P的民間音樂非遺數據庫
  文字和圖片資料的缺陷在于保存起來比較繁瑣,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很多資料都可以得到更充分、更完善的保存,因此,非遺保護也應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建立非遺數據庫,在充分考察各個地方的民間優秀作品之后,將其詳細資料錄入數據庫存放,方便相關人員隨時了解民間音樂的具體發展情況并及時更新相關的信息,讓優秀民間音樂得到最大程度留傳。
  三、非遺視角下民間音樂的傳承路徑
  (一)加強民間音樂非遺教育,鼓勵社會群體積極參與
  民間音樂來源于大眾并服務于大眾,因此民間保護以及傳承是符合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根本需求的,中華音樂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加強民間音樂類的非遺教育工作,引導大眾正確認識并尊重熱愛民間音樂顯得十分必要。比如在一些中小學音樂課程中加大民間音樂的比例,并邀請優秀的民間藝人到學校給學生授課,這樣更有利于新一代的年輕人加深對民間音樂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建立起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覺。此外,還應加強宣傳,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向人民群眾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政策法規,定期組織一些民間音樂文化的講座或者讓民間音樂手藝人開展一些活動,強化他們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ǘ┘涌旄鞯貐^民間音樂非遺傳承人隊伍建設
  傳承人是繼承和發揚民間音樂的重要主體,要想更好地提升非遺保護工作質量,就要從提升傳承人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做起,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同時還應不斷培養新生力量,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民俗文化、音樂表演以及禮儀習俗等方面,而音樂院校就是培養新一代傳承人的主陣地,將文化發展需求與當代年輕人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可以讓原本瀕臨滅絕的音樂作品重煥生機。
  四、結語
  綜上所述,民間音樂在我國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歷史,已然成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保護內容,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財富。在經濟社會迅速更迭的今天,受各種文化的沖擊以及人們娛樂傾向的改變,民間音樂的發展遭受了較大的阻礙。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充分發揮引導和帶頭作用,高度重視我國民間音樂類文化遺產的保護,有效促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為其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周雨城,史紅玲.湖北民間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路徑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3:30-34.
  [2] 李帥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背景下信陽民歌的傳承與發展[J].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2015:77-83.
  [3] 吳冬炫.民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民教育中的傳承[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4:141-143.
  [4] 詹一虹,周雨城.中國民間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研究[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3:24-27,57.
  [5] 黃靜華.民間藝人的生活空間、藝術知識、生活歷史[J].民族藝術研究,2012,12.
  [6] 邵萱.杜爾伯特蒙古族民間音樂調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83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