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許多外來文化涌入中國,很多人缺乏正確的文化價值觀。針對以上問題,我國需要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讓我國更多的人了解一些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本文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以孟連傣族的“馬鹿舞”為例展開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孟連傣族;馬鹿舞;保護;傳承;方法
【中圖分類號】J618 【文獻標識碼】A
馬鹿舞屬于孟連傣族具有較強特色文化的民間舞蹈,擁有較為悠久的歷史。之前孟連傣族人民跳馬鹿舞是為了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蘊含著較為深厚的情感元素。2004年,孟連傣族馬鹿舞成為了云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經過訪問發現,很多人對于馬鹿舞的傳承往往持無所謂的態度,甚至很多人對馬鹿舞沒有正確的認知,導致孟連傣族的馬鹿舞不能夠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被傳承、弘揚下去。針對以上問題,我國需要加強對孟連傣族馬鹿舞的保護與宣傳,讓人們感受到孟連傣族馬鹿舞的魅力所在,讓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受到重視。
一、關于孟連傣族中馬鹿舞的相關介紹
?。ㄒ唬┟线B傣族馬鹿舞的由來及發展歷史
我國孟連傣族具有非常悠久的文化發展,早在漢朝的時候,孟連傣族的先民國王雍由曾經多次派遣使臣去“奉國珍寶”,到達東漢的都城洛陽實現朝貢,當時去朝貢時還帶上宏大的舞蹈隊伍,展現出高超、高水平的演技,同時,近千百年以來,孟連傣族人民都在進行智慧創造,讓孟連傣族的非物質文化更加豐富。
馬鹿舞屬于孟連傣族較為典型的民間傳統舞蹈,馬鹿舞也可以稱為“戛朵”或者“煩朵”,“戛”和“煩”屬于相同的含意,都可以表達跳的意思,其中,“朵”屬于馬鹿的俗稱,經調查發現,在傣文的相關記載中,“馬鹿舞”主要是起源于緬甸中的勐娃,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發展歷史,馬鹿舞于1390年傳播到孟連傣族,在孟連傣族的發展歷史為七百多年。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勐梭屬于孟連傣族的領地,每年都會舉辦幾次較為盛大的節日、婚慶活動,馬鹿舞是必不可少的表演。1938年,很多勐梭村的居民遷移到孟連壩子居住,把馬鹿舞文化引入孟連傣族中,馬鹿舞逐漸在西盟的勐梭慢慢消失,最終回到孟連傣族展開學習。勐梭中的馬鹿舞具備較強的感染力與表演性,動作較為靈活、舒緩。
?。ǘ┟线B傣族中馬鹿舞的展演和道具制作
馬鹿舞屬于孟連傣族中最為古老的民間舞蹈之一,同時也是孟連傣族人民最熱愛的民族舞蹈。當前,在孟連傣族村寨中,馬鹿舞較為流行,馬鹿舞表演可以充分展現出孟連傣族的民族特色,屬于一項具有表演性的民族舞蹈。孟連傣族人民在制作馬鹿道具過程中,用細刻精雕的鹿頭、彩布縫制處殼,竹子編制骨架結合而成。在孟連傣族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會跳馬鹿舞,孟連傣族包含了娜允鎮與勐馬鎮,其中包含了30多個村寨,每一個村寨的人都熱愛馬鹿舞,在跳馬鹿舞過程中,需要兩個人鉆入馬鹿道具中,一個人做馬鹿的頭,另一個人做馬鹿的身子,兩個人一定要保證腳步動作較為輕巧,因為在馬鹿舞中經常會出現兩人共同小跳的動作,只有腳步動作輕巧才能夠展現出敏捷的小鹿舞姿。同時,腳步動作還包含了碎步跑、跳步、點步、走步等,在镲、芒、鼓的二拍節奏之下,渲染出濃烈的馬鹿舞氛圍。在馬鹿舞表演過程中,通常是兩只馬鹿相互配合表演,最好是一雌一雄,在表演過程中兩只馬鹿需要交流表情,用嘴巴梳理茸毛,呈現出相互打滾嬉鬧的場景。在大型的馬鹿舞活動中,馬鹿的數量會更多,多的時候有十幾只,還可以和孔雀、大魚、大象開展表演,氣氛較為熱烈、場面豐富多彩,能夠充分展現出孟連傣族人民的熱愛。
二、保護、傳承孟連傣族馬鹿舞的必要性
?。ㄒ唬┟线B傣族馬鹿舞中的文化功能思考
孟連傣族的馬鹿舞表演活動通常是在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中較為盛大的節日中進行,在這些節日中,孟連傣族人民都會參與到集會活動中去,在馬鹿舞展演的熏陶下,集會活動更加熱鬧。在孟連傣族的節日活動中,如果缺少了孔雀舞、馬鹿舞此類型的儀式舞蹈,人們就會感覺缺少點了什么,沒有過節的氣氛。由此可見,孟連傣族舞蹈具有較強的儀式性。
每當孟連傣族有盛大的喜事的時候,比如嫁娶、節日活動等,都會把馬鹿舞邀請進節日活動中,孟連傣族人民希望通過馬鹿舞的傳說實現生活幸福美滿的愿望,馬鹿舞具有較強的民族祈福功能。
白象、孔雀、馬鹿都屬于孟連傣族中的神獸代表,具有較強的符號象征含義,這些都可以從孟連傣族人民的屋頂裝飾物、衣服飾品中展現出來,很多傣族老人會在衣服上裝飾一些馬鹿圖樣飾品。在孟連傣族歷史發展過程中,人們不僅僅會跳馬鹿舞,比較正式的節日活動出場順序是孔雀舞、馬鹿舞、白象舞,但是,發展到現在,白象舞已經成為了一項道具擺設,因為白象的道具較為沉重,很多地方已經不再跳白象舞了,而馬鹿舞被很好地繼承下來,雖然馬鹿舞是由宗教而興起的,但馬鹿舞并沒有受到宗教儀式的限制,并且成為了保護、傳承馬鹿舞的堅強后盾。
同時,馬鹿舞給予觀眾與舞者的愉悅感也屬于主要的文化功能,在馬鹿舞活動中,孟連傣族人民通常喜愛黃色、紅色等鮮艷、喜慶的顏色,這樣在集會活動中才能夠展現出濃烈的節日氛圍,同時能夠由視覺沖擊轉變成內心的激動、喜悅、熱情。從整體形態來講,鹿臉的色彩更加豐富,甚至還會鑲嵌眼睛,安裝相匹配的耳朵,讓馬鹿更加靈動、生動,給人美好的心情愉悅感。但是,隨著文化的多元化發展,馬鹿舞給予觀眾與舞者的愉悅感在逐漸減少,造成此類變化的很大原因是人們的生活方式所導致的,人們更加崇尚現代化的娛樂方式,分散了人們對于馬鹿舞的注意力,所以,需要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馬鹿舞的保護與傳承,讓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發展下去。 ?。ǘ┟线B傣族馬鹿舞的經濟價值分析
孟連傣族的馬鹿舞來源于民間,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但經過調查發現,孟連傣族馬鹿舞的直接傳承人,每年除政府的1000元補貼,或者表演一次100元的活動演出費之外,很難再有其他方面的收入,所以馬鹿舞的傳承人不可能把表演、傳承馬鹿舞作為主要的經濟來源。筆者認為,孟連傣族的馬鹿舞的間接經濟價值屬于孟連傣族地區的自然、本土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因為孟連傣族馬鹿舞屬于一項特色化非常強的民族舞蹈,能夠吸引大量的外來文化,這也可以成為經濟收入,在保證孟連傣族人民的經濟生活前提下,更好地傳承、弘揚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孟連傣族馬鹿舞的方法
?。ㄒ唬┰O定內部、外部馬鹿舞的傳承制度
1.內部馬鹿舞的傳承制度
要想讓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孟連傣族的馬鹿舞更好地傳承、弘揚下去,需要設定完整的內部、外部的馬鹿舞傳承制度,讓人們意識到馬鹿舞對于我國非物質文化發展的重要性。在內部馬鹿舞的傳承制度中,需要結合孟連傣族馬鹿舞的相關習俗來制定,因為孟連傣族寨子中的男生都是可以自主學會馬鹿舞的,因為馬鹿舞的舞蹈動作較為簡單,非常適合男子來跳,只要男子愿意來跳就能夠學會,所以需要把孟連傣族的男性作為主要的傳承人,可以選舉幾個馬鹿舞舞姿較好的人作為核心人物,號召人們來跳孟連傣族的馬鹿舞,讓人們對孟連傣族馬鹿舞有更多的了解與認知,讓這些核心人物充分發揮傳承的作用。筆者在調研馬鹿舞過程中發現,馬鹿舞的傳承人曾經講:現在馬鹿舞的動作在逐漸縮減,由之前的十幾個馬鹿舞動作縮減到了幾個,由此可見,一定要把馬鹿舞的完整動作保護、傳承、記錄下來,保證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完整性與普及性。
2.外部馬鹿舞的傳承制度
2004年,我國加入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在此之后,孟連傣族馬鹿舞被列入我國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2004年后,我國掀起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熱潮,伴隨著熱潮隨之而來的是各種人力、財政、政策的傾斜,馬鹿舞在熱潮中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關注,政府不僅幫助保護、制作孟連傣族馬鹿舞的各項道具,還設定了較多的馬鹿舞表演活動,明確了省級馬鹿舞的傳承人。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式,可以讓孟連傣族馬鹿舞的舞蹈動作更加規范,馬鹿舞動作在反復練習中可以使動作標準化,并能夠激發人們參與馬鹿舞表演的積極性,成為馬鹿舞的保護、傳承者,認識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我國歷史文化發展的重要性。
?。ǘ┱_記錄孟連傣族馬鹿舞的文化表述
孟連傣族馬鹿舞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象,是因為它屬于歷史較為悠久的民族民間舞蹈,具備較強的民族化、特色化,是獨一無二的,馬鹿舞中蘊含了較多的文化元素,它不僅僅是一個舞蹈,更多的是一個民族的表現,所以一定要正確記錄孟連傣族馬鹿舞的文化表述。馬鹿舞通過人模仿動作展現舞蹈動作,隨著馬鹿舞成為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象,馬鹿舞不僅僅是村民節慶活動的節目,更多的被搬上了舞臺,但是,這種舞臺式的表演根本無法展現馬鹿舞的文化表述。馬鹿舞最初是在官員、土司等上層階級中體現出來,最后才發展到了民間,馬鹿舞代表著人們對幸福美滿生活的向往,只有在民族活動中才能夠展現出馬鹿舞濃烈的舞蹈氛圍,這些內容都需要記載在馬鹿舞的文化表述之中。同時,馬鹿舞能夠展現出孟連傣族人民的社會結構,馬鹿舞在最開始引入到孟連傣族社會的時候,孟連傣族正處于土司統治的階段,馬鹿舞屬于貴族階層統治者的專屬,是專門為貴族服務的。隨著土司制度的消亡,不存在貴族階級的說法,馬鹿舞隨之成為了佛事活動內容,充分體現了孟連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在信仰南傳佛教的地方,馬鹿吉祥物頻繁出現在佛事活動中,孟連傣族人民通過跳馬鹿舞來展現自己對生活的美好憧憬,由此可以看出,孟連傣族人的善的倫理教育、對善良的渴望是一致的,展現出了孟連傣族人民心靈的美好。
(三)定期開展孟連傣族馬鹿舞比賽活動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呈現出了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外來文化涌入我國,導致我國出現了更多的“哈韓族”“哈日族”,這些都非常不利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所以,我國可以定期開展孟連傣族馬鹿舞的比賽活動,在孟連傣族人民的生活中,一些必要的節日是不可缺少的,比如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可以充分利用孟連傣族人民對于傳統節日的熱愛,可以在潑水節中引入馬鹿舞比賽活動,以此激發孟連傣族青年人學習馬鹿舞的自主性與積極性,自覺成為馬鹿舞的繼承者、傳承者,把這項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保護與傳承下去。馬鹿屬于佛祖的寵物,馬鹿在孟連傣族語言中含有“上升與進步”的含義,馬鹿能夠帶來吉祥與豐收,每逢喜慶的節日就帶著大米與鮮花請馬鹿到達寨子中。但是,隨著時代的改變,這些習俗在逐漸消失,因此,可以利用節日傳統活動舉辦馬鹿舞比賽活動,選舉出最民族化的馬鹿舞蹈表演團隊,用這種辦法來保證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完整性、民族性、獨特性。
?。ㄋ模┘ぐl孟連傣族人民非物質文化產業意識
要想讓非物質文化遺產馬鹿舞更好地被保護、繼承下去,需要激發孟連傣族人民的非物質文化產業意識,只有馬鹿舞的本土民族人民擁有較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夠被完整地傳承下去。首先,需要激發孟連傣族人民的文化安全意識與危機意識,讓他們意識到馬鹿舞屬于孟連傣族的重要精神財產、文化財產,共同抵制外來腐朽文化的影響,當地人民要充分了解《云南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把文化資源納入到本地區的社會發展、國民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中,嚴格遵守“社會參與,政府主導,搶救第一,保護為主”的理念,全面對本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深入的編目與普查。同時,孟連傣族人民要有較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意識,馬鹿舞之所以無法很好地傳承下去,是因為缺乏資金保證,孟連傣族人民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經濟發展結合在一起,挖掘馬鹿舞中的經濟開發價值,做好品牌的更新、保護、推廣工作,比如,可以把旅游經濟發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結合在一起,做好自然生態旅游的宣傳工作,當外地人們來孟連傣族旅游的時候,要熱情地為他們展示馬鹿舞的文化形態,讓更多的人了解馬鹿舞,這樣既能夠保證馬鹿舞更好地被保護、傳承下去,同時也能夠解決孟連傣族人民的生活問題。 ?。ㄎ澹淞f調發展意識,全社會統一行動
要想讓孟連傣族馬鹿舞這項寶貴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下去,僅僅依靠孟連傣族人民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樹立協調發展意識,全社會統一行動。云南省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孟連傣族馬鹿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投入與開發,做好宏觀調控工作,把馬鹿舞文化的開發與保護納入云南省文化建設規劃中去,通過權威機構實現分工合作、統一組織,堅持個人、集體、國家一起發力,實現個人行為與社會行為的有機結合,積極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發展方案,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時代發展作為重要的背景,在社會進步與當地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注重孟連傣族馬鹿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其他產業的協調和合作,實現全面、和諧發展,使馬鹿舞更好地被繼承、弘揚下去。同時,要收集整理完整的馬鹿舞照片、音響、口述檔案,這樣才能夠把最原始、最傳統、最本土化的馬鹿舞資料保存下來。除了建立馬鹿舞檔案,還可以建立置馬鹿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檔案,構建四通八達、縱橫交織的信息網絡,保證馬鹿舞文化背景的完整性。除此之外,還可以把孟連傣族馬鹿舞相關文化知識納入到教育事業發展中去,讓更多的在校學生對馬鹿舞有更多的了解,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擔負起繼承、弘揚我國優良傳統文化的責任。
總之,我國需要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馬鹿舞屬于孟連傣族重要的民間舞蹈,值得被永遠繼承、弘揚下去。在此過程中,需要總結方法與技巧,保證馬鹿舞文化遺產的完整性、本土化。
參考文獻
[1]王莉,賀能坤.近十年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研究進展[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5(3):27-31.
[2]鄒寧寧.談談新形勢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蘭臺世界,2015(35):130-131.
[3]納日碧力戈,符廣興.云南孟連傣族馬鹿舞的人類學闡釋[J].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15(1):164-168.
[4]楊海晨,王斌,胡小明,沈柳紅,趙芳.想象的共同體:跨境族群儀式性民俗體育的人類學闡釋——基于傣族村寨“馬鹿舞”的田野調查[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38(2):52-58.
[5]李孟珂,張靜秋.建立和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檔案的思考——以孟連傣族“馬鹿舞”為例[J].云南檔案,2013(3):50-52.
[6]劉明閣.論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利用[J].江漢論壇,2012(10):119-125.
作者簡介:李梅(1981—),女,彝族,云南紅河州紅河縣人,本科,滇西科技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學前舞蹈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