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文化圈理論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文化遺產的保護為全人類共同的職責,人們應運用合理的措施對其進行保護,既要借鑒其他國家的保護經驗,又應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實施深入分析,成立一套有效的保護機制。因此,文化圈理論的應用勢在必行,其在非物資文化遺產的保護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應獲得人們的高度關注。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圈 保護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01
  引言
  文化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囊括眾多文化元素,同時,文化圈理論在不同地區被應用的過程中,還會具有差異化的發展趨勢,且文化圈的持續發展不僅依托單一的文化,而且還需具備一種獨立整體的文化叢,民族文化間的影響力才會不斷加大。因此,文化圈理論能對融合度高的文化區、融合度低的文化區等開展合理的區分,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積極發展。
  一、文化圈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文化的類似性不僅存在個別文化形態中,而且還會處于文化叢中,同時,各民族在不斷變動的過程中,既受到個別文化形態的關聯,又與整體文化圈的形態產生緊密的聯系。在不同文化相互聚集的情況下,便形成了積極的文化圈,倘若兩個地區間的相似文化眾多,此類地區的文化會獲得人們的廣泛認同,由此,會形成嶄新的理論依據[1]。此外,文化圈理論的應用是廣泛的,其可以在各種文化區域中被不斷的推廣,文化圈是一個積極的文化空間,它可以產生多種不同形式的文化叢,其中的文化不僅是獨立的,而且也是新穎的,文化圈本身并不會發生遷移現象,倘若發生移動,僅會是文化圈中的部分文化產生變動。如果一個地區的文化流入到另一個地區中,另一個區域未大幅度出現此種文化,表明文化不會呈現整體遷移的情況,且兩個文化圈的相關指兩個區域間文化的相關性。同時,文化圈不具備持久不變性的特征,文化圈間會產生強大的移動性,移動的文化不是單一的文化,促使人類文化的傳播具有積極的發展趨勢,各民族間的聯系程度逐步增大,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可以獲得人們的廣泛認同,人們對不同區域的文化會產生全面的認識。
  此外,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創新性,遺產保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保護方法也應該不斷的更新,對于保護人而言,其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對各種文化遺產具備合理的認識,意識到自身所具備的崇高使命,積極融入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激發文化遺產的活力,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呈現積極的發展趨勢。目前,時代在不斷發展,人們的行為方式也在發生改變,應將文化圈理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從而保障遺產重新煥發應用的生機,逐步的走出世界,獲得人們的廣泛認同,文化遺產在世界中占據更為重要的位置,最終,呈現出良好的保護效果,獲得群眾的廣泛認可,且文化圈理論的重要地位不容小覷,其應獲得每一個人的合理認識[2]?,F今我國經濟實力顯著上升,民眾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對文化的認識程度也日益深刻,逐步融入進各種文化活動中,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每一個的職責,我們需認識到各種文化遺產的特點,才能呈現良好的保護效果。同時,保護人應具備良好的素質,適應保護工作的繁瑣性,更好的開展各類保護活動,保護過程才會呈現積極的發展趨勢,促進保護工作的良好發展。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文化圈理論的應用
  文化圈理論能夠產生強大的實用性,在不同民族文化遺產的搶救工作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現今諸多的文化圈形態都會呈現交織融合的特點,不同的區域性文化將獲得廣泛的分解,如南北地區的文化既相互融合,又十分獨立,展現出一種豐富性的文化形態。此外,不同區域的農耕文化將會深入的交融與發展,對各地產生深遠的影響,發現各地的文化會不斷的銜接與融合,并呈現出區域性的文化差異,從而歷史文化將會獲得縱向的發展,文化圈理論的應用過程中將會產生驚人的成績。同時,新型的文化圈對舊文化圈產生巨大的沖擊,它能夠挽救瀕臨滅絕的文化遺產,在文化創造中占據著重要的角色,此種現象應獲得人們的合理看待。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應獲得人們的高度重視,它可以集合當地流行的傳統文化,將人類智慧全面的凝聚,同時,文化空間屬于人類學的范疇,它代表著傳統文化的標志,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類型眾多,其將會形成一種深厚的文化圈層,承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3]。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它將會形成新型的文化叢,將優秀的文化展示給民眾,此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鑒定屬于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各方人員的高度配合,人們應該掌握合理的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在多種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的基礎上,遺產會展現出新型的文化內涵,方便人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使其變成一種更大的文化遺產保護庫。
  在人類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還需要對文化資源開展大力的研究與排查,形成合理的文化分布圖,因民族文化的空間分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此外,人們應逐步培養一批掌握文化圈理論的人士,從而將其變成專業的文化工作者,能夠投入到具體的文化圈層中,促進各地的深入發展。文化圈理論的應用過程十分詳細,同時,文化圈是一個空間分布的概念,各地都會有不同的文化,其中具有一些文化叢,在彼此交互融合的過程中,文化圈會獲得深入的發展。此外,文化圈將會產生多種不同的劃分方式,在各種方法不斷作用的基礎上,文化圈將能夠更好的為一個地區所服務,促進當地的文化建設,最終,不同地區的文化都將獲得廣泛的融合。每一個人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一員,應深入學習文化圈理論知識,每一個人可以不斷交流各自的保護經驗,了解每一種文化遺產的特點,最終,保護工作將會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
  結語
  總而言之,文化圈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被應用于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文化遺產是一種傳統的文化形式,各種文化與民眾的生活將產生緊密的聯系,其中包括思維理念等內容。此外,各種文化的保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文化圈理論的應用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多方共同努力的基礎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會更加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立安,許曉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及其應用研究述評[J].經濟研究導刊,2018,12(12):68-71.
  [2]關劉君.RMP視角下京津冀紡織類非遺適應性保護路徑研究[D].2017.
  [3]余飛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元數據應用研究[D].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457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