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里》導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作者名片]
儒勒·凡爾納,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1863年因長篇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而一舉成名,代表作為“海洋三部曲”:《海底兩萬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被譽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和“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海底兩萬里》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主要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其仆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諾第留斯號潛艇船長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創作背景]
在世界近代史上,波蘭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1863年,波蘭人民的起義遭到沙皇政府的殘酷鎮壓。波蘭人民與沙皇政府的矛盾是凡爾納創作《海底兩萬里》的一個導火索。他在小說中塑造了尼摩船長這個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高大形象,賦予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精神,以此來表達對現實的批判。
小說剛創作的時候,凡爾納和出版商就書中的主人公鸚鵡螺號艇長尼摩的特征展開了一場爭論,凡爾納希望尼摩是位波蘭人,他永不寬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國沙皇。最后,尼摩被大致定位為自由者。
[選段一]
這林中盡是高大的喬木狀植物,我們一走入它那闊大的拱形枝干下面時,首先進入我眼簾的是分布奇形怪狀的枝葉——迄今為止,我還沒有見過這樣的分布情形。
林間地面,寸草不見有生,灌木上叢生的枝杈一根也沒有蔓出,既沒有向下彎曲,也沒有向著水平方向伸展。所有的植物都是向上長高,直沖著洋面。沒有細絲,沒有葉帶,無論怎么薄,但都有如鐵桿般挺直。墨角藻和藤本植物,受使其生長的海水密度的影響和支配,都依據著垂直線而挺拔向上般生長。而且,它們都紋絲不動,當我用手分開它們的時候,這些植物立即又會恢復到其原來的狀態。垂直線在這里支配著一切。
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就習慣了這種奇怪的布局,同時也習慣了包圍著我們的,而同時也是關系到我們的那種黑暗狀況。林中地上布滿了尖利的石塊,行走時難于避開。在我看來,這里的海底植物是很全面的,甚至比南北極地區或者熱帶區域還更豐富得多,而在那些地區,海底植物就少得多。可是,在幾分鐘內,我是不知不覺地將動物和植物混淆了起來,把植蟲動物當成了水產植物,把動物當成植物。然而,誰又能夠不出差錯呢?在這片海底世界里,動物和植物兩界,那可是極其接近的呀!
我仔細觀察到,這里所有的植物界物產,跟土壤只有一種表層的勾連。它們都沒有根,固體對于它們是無關緊要的,沙、貝、介殼、卵石都可以支撐住它們,它們只求有一個支點,而并不需要那種賴于生長的力量。這些植物只是自身發展,其生存的資源就是那維持著它們、滋養著它們的海水。它們大部分長出的不是葉子,而是奇形怪狀的胞層,表面色彩并不豐富,只有玫瑰紅、胭脂紅、青綠、暗綠、淺黃、灰褐等顏色。
我在這里看到的不是像“鸚鵡螺號”艇上看見過的那些風干了的標本,而是有如扇子般展開著的,似乎在迎風招展的孔雀彩貝,朱紅色的陶瓷貝,伸長著它那可食用嫩芽的片形貝,纖細柔軟、足有15米高的古銅藻,莖在其頂端上生長的一束束瓶形水草,此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其他深海植物,所有這些植物全都沒有花。一位詼諧的博物學家曾經說過:“海洋確實是一處反常的稀奇古怪的環境與場所,在那里,動物類開花,而植物類卻不開花!”
賞讀感悟
作者運用了各種寫作手法,描繪了一個美妙無比的海底世界。這里有與陸地迥然不同的森林,海底森林的植物的枝條都是垂直排列的,所有的草木都像鐵桿一樣筆直地伸向洋面。也有與陸地上鳥類同樣敏捷的各種魚類,還有比陸地上的猛獸更為恐怖的火鮫。更令人稱奇的是在海底還能進行如在陸地一樣的狩獵活動。
[選段二]
這個場面不過是幾秒鐘的事。鯊魚回來,翻轉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兩半了。這時候,我覺得蹲在我近邊的尼摩艇長突然站起來。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鯊魚沖去,準備跟鯊魚肉搏。
鯊魚正要咬這個不幸的采珠人的時候,看見了它的新來敵人,它立即又翻過肚腹,很快地向艇長沖來。
我現在還看見尼摩艇長當時的姿態:他彎下身子,帶著一種特別的冷靜,等待那巨大的鯊魚。當鯊魚向他沖來的時候,艇長非常矯捷地跳在一邊,躲開沖擊,同時拿短刀刺入魚腹中。不過,事情并沒有完,結果尚未分曉。怕人的戰斗開始進行了。
勇敢大膽的艇長,抓住鯊魚的一只鰭,跟這個怪物肉搏。短刀亂刺鯊魚的肚腹,但沒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說,沒能刺中魚的心臟。鯊魚死命掙扎,瘋狂地攪動海水,攪起的漩渦都要把我打翻了。
我很想跑去接應艇長,但被恐怖懾住,不能挪動。
我兩眼發直地注視著。我看見戰斗的形勢改變了……艇長被壓在他身上的巨大軀體所翻倒,摔在水底地下。一會兒,只見鯊魚的牙齒大得怕人,像工廠中的大鉗一般。尼摩艇長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忽然,內德·蘭德手拿魚叉,轉念之間,迅速向鯊魚沖去。他投出可怕的利叉,打中了鯊魚。
……意外得救的人,轉瞬間,都到了采珠人的小艇上。
尼摩艇長首先關心的事是要救活這個不幸的采珠人。
很運氣,由于孔塞伊和艇長的有力按摩,我看見那不幸的人漸漸恢復了知覺。
回到小艇上,尼摩艇長的第一句話是對加拿大人說的。他說:“蘭德師傅,謝謝您!”
“艇長,那是我對您的報答!”內德·蘭德回答,“我應該報答您?!?
一個輕淡的微笑在艇長的嘴唇間露出來,此外并沒有一句別的話了。
“回鸚鵡螺號艇上去!”他說。
小艇在水波上飛走。幾分鐘后,我們碰到浮在海上的那條鯊魚的尸體,看到那鰭梢現出的黑顏色。我認出這條鯊魚就是印度海中厲害怕人的黑鯊魚,真正所謂鯊魚的一種。它身長二十五英尺,它的大嘴占它全長的三分之一。
這是一條成年的鯊魚,從它嘴里,在上顎上,有擺成等邊三角形的六排牙齒,就可以看出來。
當我注視這個尸體時,十多條饑餓貪食的鮫魚忽然在小艇周圍出現,但這些東西并不理睬我們,全撲到死鯊魚身上去,一塊一塊搶著吃。
八點半,我們回到了鸚鵡螺號船上。
賞讀感悟
本段的內容是:鯊魚攻擊印度采珠人,尼摩艇長出手相救。場面描寫得生動具體,驚心動魄。作者通過細膩的動作描寫表現出尼摩艇長與內德·蘭德的英勇氣概,歌頌了人道主義精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