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語文作為研究語言的一門學科,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所以語文的教育至關重要。初中階段,是將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字詞句段篇進行擴展,嚴格意義講,真正的系統化語文學習,從初中開始,由此可見初中語文的重要性。語文中,又以閱讀最為重要,學會閱讀,成為了語文學習的基礎,那么如何做好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工作,本文認為,需要從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注重學生閱讀方式的教育,提高擴大閱讀視野等四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語文閱讀 閱讀環境 閱讀視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085-01
語文的學習是一項基本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尤其是語文中的閱讀部分,又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不斷探究,發現更好的、適用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當然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持久的培養過程。不過正確的引導可以讓這個過程盡可能縮短。因此教師要注重用正確的方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目的。要想提高語文閱讀水平,閱讀量和閱讀所涉及的面也要不斷的去提高,讀的多了,涉及的廣了,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就會水到渠成,就上面提到的觀點,做以下四點總結: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閱讀環境的營造,就是安排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學校每天都安排有四十分鐘左右的早讀。早讀課上,就是學生自主閱讀的最好的時間,老師要把這段時間完全給學生,而不是以課程任務重為由占用時間講課,這段時間,讓每個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讀什么?老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也讓學生之間互相推薦,每次早讀的最后五分鐘,老師安排學生進行美文推薦,當然也要講一下推薦理由。這樣大家集思廣益,學生可以聽取別的同學的建議,在課下時間找出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以往的教育方式是老師一言堂,從課文背景、作者介紹到分析課文、課下作業等等,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引導,讓學生最終得到標準答案,這樣的上課方式,存在的弊端是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狀態,缺乏學習的自主性。
那怎樣的上課方式比較好呢?首先教師應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留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閱讀,讀課文,讀相近的文章,閱讀的過程,學生才會主動思考,學會邊思考邊閱讀,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而是從閱讀中發現問題。學會思考文章深處的意思,再說,語文沒有標準答案,更應該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不是最終的統一。只有會思考的學生,才是教育應該培養出的優秀人才。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的教學,一定要注重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要讓學生對閱讀的內容感興趣,老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也適合他們這個年齡段閱讀的文章,文章的選擇也要具備一定賞析價值,能對學生起到教育作用。這樣的文學作品,學生讀的多了,讀的時間長了,學生會養成閱讀習慣,也督促學生通過閱讀完成自我教育。除了向學生推薦文學作品之外,老師刻意的安排學生對優秀的文學作品仿寫,仿寫是對這些好文章的進一步消化吸收,通過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學生可以學習這些文章的寫作手法,將讀和寫結合起來,不僅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不夠全面,所以老師要培養學生勤查工具書的習慣,勤查工具書對于閱讀能夠提供幫助。閱讀不是走馬觀花,學生只有讀懂了才會發現文章的魅力,這樣才能被文章吸引。所以,勤用工具書,也是學生良好閱讀習慣養成的關鍵。
三、注意閱讀方法的訓練
閱讀不是看文章中的情節,而是真正理解作者寫文章的初衷,所以,閱讀要有深度。要達到閱讀的深度,就要注重閱讀方法的學習,這也是老師應該教會學生的一項語文學習的基本技能。良好的方法是正確解決問題的保證,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首先要知道閱讀的目的,讓學生明白他們主要讀哪部分,怎么讀,讀之前要有明確的方向感,明白怎么去讀,怎么去理解。不同題材的文章,有著不同的語言風格,表達方式,行文脈絡掌握好這一點,才知道什么樣的文章該怎么讀,重點應該放在哪部分。讀文章,還要做好筆記,讀到哪,有什么想法,要隨時記錄,當過些日子重新讀的時候,就會想起來當初的想法,和現在的想法做對比,就會加深對某句話的理解。筆記,是閱讀的一個重要部分,做好筆記,可以有效地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通過筆記,歸納總結,然后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的思想,以及文章的一些寫作手法。閱讀時也要分清主次,對重要的部分重點閱讀,不重要的部分簡單閱讀。這樣可以節省閱讀時間,更加高效的理解文章,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讀其他的文章。綜上,閱讀要講究方法,才能講求效率。
四、加大閱讀量,擴大閱讀視野
隨著閱讀量加大和閱讀視野的擴大,學生的閱讀水平才能更上一個臺階。新的課程標準也作出規定:“應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課外讀物,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于260萬字”。閱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關鍵,另外一方面閱讀也是積淀學生文學素養的方法。閱讀的過程是一個積累、吸收、消化的過程,新時代教育,我們應該鼓勵新生代學生放寬視野,不光是教材上的文章,還要學好教材之外的,要廣泛涉獵內容健康、思想性強、積極健康、陽光向上文章。讓學生跟著書本中圣賢的腳步,學會他們的思想觀念,形成自己正確的三觀。閱讀量的要求,在課堂上遠遠不足,需要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主動閱讀,起初教師可以適當的督促一下,比如一周要求他們讀幾篇,在寒假或暑假等長假,給學生一些參考的書目,讓學生利用假期時間閱讀,隨著閱讀量和涉及面的不斷增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也會不斷的進步,而且,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同于死讀書,是教會學生應用的一種教育方式。
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一定要注意方法的選擇,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育的需求,需要及時調整。在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上,要做好幾點把關,首先,要讓學生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主動的去閱讀,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其次,老師要教會學生如何閱讀,用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用最短的時間完成閱讀任務。最后,要加大閱讀量,擴大閱讀范圍,這樣閱讀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當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有很多的方式,需要廣大的教學工作者積極探討研究。
參考文獻:
[1]孟文娟.初中語文主題教學的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2]劉曉菲.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淺析[J].學周刊,2016
[3]趙寶虎.師生互動共同學習 提高效率培養能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淺析[J].快樂閱讀,2012
[4]李天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