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是初中教學中的基礎性課程,語文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直接影響著初中語文的教學效果。但是現階段,學校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中,不重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學生對語文閱讀技巧一概不知,基于此,本文通過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來探討怎樣提高閱讀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提高;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80-01
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重要方式,是實現教學相長的有效途徑,在教學活動中,加強師生交流,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初中語文教師一味按照應試教育的思想,采用固定、僵硬的教學手段,分析課文段落大意、講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忽視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較低,所以,革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模式,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成為初中語文教師教學工作中的重點。
一、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語文閱讀能力不僅僅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考驗,同時它還牽涉到了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信息的接受能力。在當下的生活中,人們往往需要通過閱讀去獲得一些信息和內容。例如在看新聞的時候,在和別人簽合同的時候,都需要閱讀做支撐。所以,在當下的生活中,閱讀能力十分重要。為了讓初中學生更好地適應生活環境,語文教師需要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隨著社會文明的腳步不斷加快,如何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教學已經成為當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這也對今后的語文教育提出了更加專業化、系統化的要求。在當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沒有明確確立獨立的閱讀教學板塊。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對閱讀教學目標的規定,進一步會影響到學生在閱讀課程中的學習狀態。學生時常因為教學目標的不明確,讓自己處于一個陌生、迷茫的狀態當中,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語文閱讀。新課改要求教師采用多元化的授課方式,但是很多教師由于不能擺脫傳統的教學理念,導致運用新的教學方式時,換皮不換骨,進一步使得教學變得四不像。尤其在新課改之后,人們普遍更關心語文教育的方式以及教學的內容。當下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這無疑給眾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提高閱讀教學的具體方法
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進行語文學習時,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閱讀,而要想讓學生喜歡閱讀、樂于閱讀,教師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研究表明,在語文教學中,倘若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并及時給予他們以鼓勵、表揚、獎勵等,學生就能夠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和接受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并喜歡上語文。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盡可能地增加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在閱讀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使他們體會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進而提高運對語文閱讀的興趣。
2.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在日常閱讀教學中,大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生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提高的基礎。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憑空而來的,也是教師口頭說明一下閱讀方法學生就能掌握的。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周密、科學的安排下,有目的、循序漸進地培養和發展而來的,這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長時間的付出才會有顯著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培養學生多用工具書,特別是初中生,詞匯量相對不足,文章中的一些字詞可能會成為學生準確理解文章意思的攔路虎。一般情況下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課下完成這個環節。特別是重點課文中字詞,但對于一些泛讀的課外資料,能了解大意即可,閱讀這類課外讀物的重點在于快速獲取信息,能理解文章的大意即可。二是培養學生朗讀和默讀的習慣、精讀和泛讀的習慣。每個教師都應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通過靈活多樣的方法使學生喜歡上閱讀,并自己找書看的習慣。三是鼓勵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獲取大量的信息而不進行思考,那么獲取的東西就是一盤散沙,并且記憶也難于維持。只有經過認真思考后,腦海中的資料才能聯系起來,并發生“化學”反應,變成有靈性的東西,并在運用的時候不自覺的“冒出來”,只有達到這個程度,才算是自己的東西。四是勤于動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閱讀中勾點圈畫重點字詞句,并在閱讀中靈光閃現時用筆記下來,會對文章的理解大有幫助。在實際中,每個學生可能所做的批注是不一樣的。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如何抓好重點,同時還要允許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批注。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是這樣在天長日久,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形成的。
3.擴展學生的閱讀面。
閱讀不只是指課內閱讀,與課內閱讀相比較,課外閱讀更加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外閱讀對學生的個人素質和能力提高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健全的人格,向往真、善、美,摒棄假、惡、丑;能夠讓學生認識外面豐富多彩的世界;有助于學生與外部世界的溝通與聯系,獲取外界知識,擴展視野;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思維能力、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熱情和了解。有實踐證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初中語文供學生閱讀的精品就是新大綱指定的名著閱讀,在學生做課外閱讀時,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積極地為學生引導,主動幫助學生選擇有利于他們成長、學習的讀物,能夠使他們利用課外讀物陶冶情操,博采眾長,增長才智。讓閱讀走進生活,讓學生覺得:一個幸福的生活片段,一處美麗的自然日光,一段有含義的歷史故事,都是值得我們閱讀并且思考的好書籍與材料。
結語
總之,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組成部分,更是不斷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措施。所以,相關教學工作者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從而增強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麗.淺議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OL].學周刊,2019(17):69[2019-05-17].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064.
[2]黃飛勤.淺議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OL].學周刊,2019(17):72[2019-05-17].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06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