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教學方法。重視閱讀教學是豐富精神生活、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本文試圖從課前、課中、課后以及課內課外對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初探與論述,旨在重新認識閱讀教學的評價體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2-0073-01
1.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作為教師,我們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恰當的學習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出發點,實現教學目標是終點。如在教學《背影》時,筆者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習本文樸實自然的語言;能力目標: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選擇最佳角度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情感目標:感受文中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我們的農村學生,基礎較薄弱,特別是初中學生,思想和心理正逐漸走向成熟,對自己的父母越來越不滿意,和父母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困難。希望通過這樣的目標,在教學中學習本文抓住某一角度描寫人物的方法,提高寫作能力,能感受文中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感恩意識,學會理解自己的父母。在后面的教學實施過程當中,如果緊扣教學目標,教學的有效性在某種程度上就有了保障。
(2)在上課前讓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也很重要。預習是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胺彩略t立,不豫則廢”,養成預習的習慣,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特別是新教材的篇目比較多,做好充分的預習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在指導學生預習時,一般都有具體的任務。如在學習《杜甫詩三首》之前,布置學生做以下預習:第一,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每首詩的寫作背景。由于農村學生家庭基本上沒有電腦,讓他們在家里查找這些資料根本不可能,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現在農村學校的教室都有多媒體教學設備,筆者就讓學生利用課間時間去查找,學生興趣很濃。在基本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之后,對他們理解詩的內容會有很大的幫助;第二,要明確文本的學習目標,主要是通過朗讀體會詩人的內心感受,讓學生在課前反復朗讀;第三,根據注釋初步理解詩的含義,把不理解的地方記錄下來;第四,思考課后練習題,對文章內容有個初步感知;第五,把預習中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課堂上與同學們交流。
2.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能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激發學生智慧的火花,提高課堂教學效率?,F在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基本上不會再“一言堂”,確實是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在有的課堂上,老師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學生回答非常踴躍,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但稍微留心一下教師的提問便會發現,有的問題是否有價值,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是值得我們教師仔細斟酌的。筆者認為要想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應該在問題的設計之前,教師需要對文本本身進行認真細致地閱讀思考,認真地體會把握。只有自己真正的理解教材內容,才有可能設計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如在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在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后,筆者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羅布泊消逝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我們從中應該得到什么樣的教訓和啟發?”學生自然會到文中去尋找相應的句子,并思考這篇文章寫作的目的和意義。
?。?)恰當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F在,我們的課堂基本上都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有的教師為圖便利,對于網絡資源,照搬照抄,甚至一節課下來一個字的板書都沒有。筆者認為好的資源要利用,但要有選擇。比如我們在訓練學生朗讀能力的時候,可適當選用一些音樂作為配樂朗誦,這樣的朗誦效果會更明顯;有的文章所反映的內容離我們的學生較遠,這時教師可適當放映有關影像,引起學生的閱讀情感。如教學《安塞腰鼓》,筆者在上課前借助多媒體手段,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視頻,學生能很快的進入特定的環境中,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強烈共鳴,接下來的教學就水到渠成。
3.課后應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語文學科有自己的學科特色和文體特色,切不可把語文上成科普課、生物課?!犊丛谱R天氣》是篇說明文,為了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云和天氣關系,筆者上課時把關系圖畫在黑板上,但沒有過多地講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關系,而是把說明文的一些知識點穿插進去,如舉例子、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不管在課上擴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為聽、說、讀、寫服務,為積累語言服務。
?。?)課堂上多給學生閱讀和獨立思考的時間。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我們給學生閱讀、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有的問題在提出來之后,馬上就讓學生回答,學生根本就來不及進行深入的思考,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在教學《背影》中父親“為我買橘子”這一部分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切地體會父親對“我”的關心,筆者沒有作過多的分析,就是給學生時間,自己去讀,讀出父親那一系列動作背后包含的對我的關愛。又如筆者在教授詩詞時,對于我們的初中學生,只要求對詩詞能初步的進行鑒賞就行了,在教學中,筆者沒有過多的糾纏于對句子的理解。只是給學生時間去朗讀,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自然就能慢慢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結語
綜上所述,是我對新課標下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一些思考。總之,我認為,語文閱讀教學不管方法如何變換,都應當注重實效,應當以實現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作為教師,應時刻學習新課程的理念,并滲透到平時的教學當中,從課前、課中、課后三方面同時入手,課內課外雙管齊下,就一定能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0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