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閱讀教學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高效化的閱讀教學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具有深遠的影響。長期堅持下去,會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訓練
一、 語文教師應加大對學生現代文閱讀方法訓練的力度
好的閱讀方法在閱讀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可以避免少走彎路。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只有特別注重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倍嘧x多做很重要,如何讀和如何寫更重要。在日常教學和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理解將要閱讀的內容,明確方向和目標,要讓學生明白如何閱讀和理解。對于主題不同的文章,它們有不同的體裁和語言風格,在表達方式和行文脈絡方面更是不大相同。不同的作者由于個人文學素養、愛好和習慣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寫作習慣和語言風格。在教學和指導學生時,應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逐步發現這些差異,并根據他們的具體需要對其進行分類,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敘事類文章時,首先要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側重品味敘事和議論抒情性文字。一般來說,初中生所接觸的議論文論點經常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處。但是有些論點也會出現在正文中間,這就要求教師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對待。在學習說明文時,要認真分析課文內容,明確說明的對象、說明的順序和說明方法,根據關鍵詞和句子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根據不同體裁的文章對不同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地歸納練習,并在練習過程中不斷總結新的知識點,從而逐步提高現代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 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語言運用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提倡先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然后小組間展開討論交流,最后在同學之間進行個性化的展示。學生的自主閱讀是學習的出發點和基礎,是個體獨立閱讀、理解和掌握文章的過程。為了讓學生反復閱讀原文,讓學生邊讀書邊思考,在書中做好圈點批注,在閱讀筆記中寫下感受、欣賞和評價語。研討應在自讀的基礎上進行,通過相互交流、提問和啟發,加深理解。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發揮良好的組織和指導作用,而且要及時、適當地參與討論。不應“依賴”學生思維的既定框架和結論,而應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展示出結論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多種思維品質和習慣。在自我學習和討論的基礎上,讓每位同學思考文章內容或形式的某些方面與自己的生活經歷、思想情感的某些方面加以對照。這一環節的關鍵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運用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 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起到頭雁引領作用
閱讀教學應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為主要目的,借助多種常用的閱讀技能,我在平時的閱讀實踐環節中通常以整體感知、理清思路、體驗情境、品味鑒賞為主導。具體要求如下:
1. 文章要讀得優美,就要在朗讀中體驗抒情作品的情感和語言之美感,培養語感,積累語言素材。
2. 通過略讀和快速閱讀技巧,大致了解文本內容,整理思路,提取和篩選文本中的關鍵信息。
3. 通過精讀和默讀的實踐,引導學生領會和體味重要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和作用,學會從不同角度解讀文本,進行鑒賞和研究性閱讀。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時,努力創造學習情境,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順利開展個性化閱讀。
四、 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文本都是語言作品,任何生動的形象、優美的意境、甚至精巧的結構,都必須得依靠語言來表現。因此,文本語言的閱讀在閱讀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著名語文教師洪振濤說:“聽、說、讀、寫,其中閱讀是語文的第一種教學方法?!遍喿x是激活和激發人生體驗的重要途徑。我國古代語文教育十分重視閱讀。關于閱讀,有許多深刻的見解,如三分文章七分讀。朗讀是感知文本再創造的過程,也是學生良好語感的積累過程。同時,在閱讀過程中,要善于誘導學生對文本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理解和吸收文本語言,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教讀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時,我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舉出身邊的真實例子:有位母親一邊打工一邊照顧上學的孩子,每天下班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去做飯;父母給孩子留下美味的東西等等,然后感受那個胖胖的、蹣跚的父親的背影,被父親的真愛所感動,從而領會文章的情感,引發學生情感方面的共鳴,從而走進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
五、 閱讀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把握文章的整體之美
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析文本語境,幫助學生更全面地掌握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細讀課文時還得了解作者創作文本時的社會生活狀況,包括時代背景、作者當時的生活處境等。在閱讀教學中,結合大語境,也是實現文本細讀的重要途徑。例如,李白的詩《行路難》中有兩個典故:“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一是姜子牙在渭河上釣魚時遇到了周文王,受到周文王賞識并重用,進而滅了商朝;二是商湯雇用伊尹,伊尹夢見乘船在日月邊經過,后來受到商湯的重用,輔佐商湯滅了夏朝。我們學習這首詩要理解李白在這里使用此典故的用意何在,這就得了解李白的人生經歷。在寫這首詩時,李白遭到權貴的排擠被迫離開長安。他寫這首詩時情緒異常低落。其實這里暗指的是用古人的經歷來安慰自己。古人能有這樣的機會,他也滿懷希望,希望自己能夠被朝廷再次任用。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了解時代背景及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教師應善于結合文本,靈活選擇適合文本閱讀的方法,創設適當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品味語言,鑒賞文本結構的深層含義,理解作者的感受。
閱讀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需要學生投入學習精力,而且要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然而,無論如何,閱讀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基礎知識的基石、語感的培養、對生活的感知,還有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教材,掌握整體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做出合理的選擇,從而明確教學目標,突出語文教學的本體以及閱讀教學的重點,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這樣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將具有堅實的基礎保證。
作者簡介:張繼明,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會師初級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5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