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落實“語用”,回歸語文本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語文學習的重點在于語言文字運用,“語用”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貫徹落實課標精神,就應該把語文教學的重點與落腳點放在語言文字運用上,關注學生生活,品味語言精妙,揣摩表達方法,注重讀寫結合,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詞句進行聽、說、讀、寫,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回歸語文本色。
  【關鍵詞】語用  學生生活  品味語言  表達方法  讀寫結合  語言文字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041-01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但也讓語文老師們感到迷茫:語文是什么?語文教什么?語文到底該怎樣教?《語文課程標準》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句話準確提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明確地告訴語文老師:語文學習的重點在于語言文字運用,“語用”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貫徹落實課標精神,就應該把語文教學的重點與落腳點放在語言文字運用上,強化語言文字運用,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詞句進行聽、說、讀、寫,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回歸語文本色。
  一、關注學生生活,挖掘“語用”要素
  在當代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以生為本的理念已經逐漸成為老師們的共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去挖掘文本中的語言文字運用因素,引導學生在文本中理解語言文字的運用。
  例如,四年級上冊《十年后的禮物》一課,文中用的是插敘的寫作形式,將送禮物事情寫下來,以表達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妮的激動心情。在課文中,作者以“十年前”和“十年后”為時間線,分別敘述了愛德華十年前的承諾和十年后送禮物的情景。其實,“送禮物”這種情境在學生的生活中并非少見,因此在分析文章過程中,我以學生的生活經歷為切入點,說說是否收到過別人送的禮物,收到禮物前和收到禮物后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在討論交流中,學生們紛紛分享了自己的收禮物經歷。然后,我鼓勵學生模仿本文插敘的寫作方法,寫一篇禮物的記敘文,記下自己有關禮物的事情,這種“蹭熱點”的教學方法,顯然能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和運用語言的積極性。
  二、品味語言精妙,感受“語用”魅力
  咬文嚼字、品詞析句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們老師訓練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文章內涵,品味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語用”的魅力。
  例如:教學《麻雀》這篇課文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重點語段,充分體會老麻雀對小麻雀的偉大母愛。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我引導學生抓住句子“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思考為什么老麻雀像一塊石頭,從而體會老麻雀的救子心切,毫不猶豫。再引導學生抓住“絕望”討論:老麻雀既然“絕望”,為什么又要飛下來?讓學生明白盡管老麻雀是那么絕望,但它還是毫不猶豫地從樹上飛下來,準備著和獵狗展開一場搏斗。最后再拋開問題:是一種什么力量促使老麻雀這樣做的?學生們馬上能領會:這種強大的力量就是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是一種崇高的偉大的母愛。
  通過抓住關鍵詞句,設計層層問題的引導,學生能夠步步深入學習,與作者產生共鳴,并深刻地體會文本語言文字使用的精妙之處,從而感受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魅力。
  三、揣摩表達方法,學習“語用”技巧
  長期以來,在我們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時,常常把重點放在閱讀理解的內容分析上,而忽視了對學生文章語言形式的學習訓練,揣摩寫作方法不夠重視,以至于學生的習作能力得不到提升。關注文章的表達方法,有效地引導學習“語用”的技巧,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例如,在《張衡》一課,學習第四自然段時,我們可以讓學生了解:課文介紹地動儀時,先介紹它的整體樣子(說它像個大酒壇);然后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介紹地動儀。課文是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方法介紹的。學習《一個這樣的老師》,文中介紹懷特森老師的同時,又花了大量的筆墨來介紹同學們對老師的態度變化,用來襯托懷特森老師的與眾不同,從而引出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的同時,更要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語言表達形式,學習寫作方法,學生在習作時才能“有法可依”,學以致用。
  四、注重讀寫結合,提高“語用”能力
  語文到底怎么教?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逼鋵?,葉老是在告訴我們,語文就是學習課文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選編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部分是名家的經典之作,文章的語言、格式、表達方法等都是值得孩子們學習的典范之作,是學習寫作方法的重要載體。如果我們善于捕捉住課文中的有效讀寫結合點,巧妙地設計小練筆,不僅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內容感悟得到升華,還能使學生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際中去,達到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如:我在教學《翠鳥》這篇課文時,文中第一自然段描寫翠鳥的外形,作者先介紹了翠鳥的羽毛非常鮮艷,接著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分別寫了頭上、背上、腹部的羽毛,用這種總分結構介紹了翠鳥羽毛的特點。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反復朗讀文本,找出文章描寫的順序,然后根據這種順序仿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這樣,由于有了范文作為依托,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被調動起來,有了寫作方法的指導,在表達的時候自然而然得心應手、輕松從容。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實實在在地耕好語文的“一畝三分地”,回歸語文的本色,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訓練,凸顯“語用”,善于從教材中挖掘“語用”點,用“課文”教“語文”,學“語言”,促“語用”,為學生創造一個品讀、欣賞、感受、表達祖國語言文字的機會,讓我們的課堂充滿語文味,切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30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