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及診改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高職院校的專業診斷工作中,對專業診斷指標及標準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專業診斷要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規劃作為切入點,通過人才培養質量對專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實施過程提出診改意見。
  【關鍵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建設規劃  專業診斷與改進
  【中圖分類號】G7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022-02
  專業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體和基本單位,也是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科學研究等社會功能和院校特色的核心載體,實施專業診斷與改進是落實專業教學質量自主保證與監控、促進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的有效舉措。為促進學院專業內涵建設,提升專業建設管理能力,形成自我發展與自我約束的機制,各校建立完善專業考核性標準體系。通過標準和控制指標對專業進行診斷和改進,促進專業建設和發展,改善了辦學的條件,提升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為學校專業動態調整和改進提供參考依據。但在專業的診斷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完善和改進的。
  一、對專業診斷的認識
   目前各校在專業診斷和改進中用專業評估標準對專業進行診斷,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專業評估體系不夠完善,如一個專業評估體系評不同層次專業是不合理的,省重點專業、院重點專業、新專業在教學條件、師資隊伍、科研等方面差異是很大。二是在專業評估中為了減少主觀因素,力求客觀、公平、公正,專業評估指標采取定量評價為主,但專業評估體系中大量定量數據來自第三方質量調查報告、綜合部門考核結果、本專業自己申報等,存在數據不全,數據真實性難易審核。三是為了反映評審公開透明各校建立數據平臺,將專業考核指標用平臺數據反映,但是專業定位是否合理、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等等定性指標是無法用數據反映的。
  用指標體系對專業進行評估式的診斷,用數據對專業診斷不夠全面的。專業診斷和改進,不是簡單的專業建設總結,也不是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報告,更不是專業評估中數據體現。而是看專業在學校專業整體布局中的功能與作用,需要從學校事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和專業自身建設質量和對人才培養的質量進行全方位的系統考查與評價,然后對專業提出系統的可實施的改進方案并限期改進。
  二、完善專業診改的指標體系
 ?。ㄒ唬┙⒎诸愒u價、多層標準
  學校應根據學生需求,產業需求、社會需求、政府需求制定出學校的辦學定位與服務面向,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專業的設置、建設必需與區域產業緊密聯系,不斷適應新行業、新技術、新崗位、新流程對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專業結構,確定學校專業發展規劃從而確定一批國家重點專業、省重點專業和院重點專業,再分層分類的制定專業建設規劃、專業建設標準、專業建設制度和考核體系,讓重點專業建設帶動專業群的建設,使專業群中各專業在教學條件、師資隊伍、科研等方面提升。
  在評價指標體系上要以學生為中心,以人才培養為起點和落腳點,圍繞人才培養質量觀,以利益相關方和第三方為評價主體。
 ?。ǘ┲贫▽I建設規劃
  專業要依據區域產業發展規劃(或行業規劃)和學校服務面向,制定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而專業定位要服從于學校的辦學定位,符合區域(行業)產業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定位, 專業培養目標對接職業崗位(群),基于崗位(群)要求確定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基于培養規格設置課程(體系)和課程目標,基于課程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實現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崗位(群)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同時要搞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體制機制,提高師資隊伍、教學儀器設備、實踐教學基地等教學資源對人才培養的保障度。
  專業建設規劃要從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實訓基地等提出具體建設方案和實施計劃,為專業建設和診斷提供依據。
  1.以課程建設為核心。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核心,是高職院校培養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內容。根據行業發展要求,解構和重組職業崗位任職能力,構建與產業和行業職業崗位標準高度對接的能力遞進、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國際視野的課程體系。將職業標準、行業從業資格和國際標準融入課程,并按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的原則,將專業基本能力課程作為專業群內共享課程,崗位核心能力課程作為專業特色課程,拓展課程跨專業設置,同時建設網絡資源精品課程和特色課程,實現網上交流和遠程教學,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選擇。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是專業建設的基本條件,教師隊伍是專業課程的開發者、實施者,是推動專業建設的生力軍。高職院校要通過校企合作聘請企業技術骨干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實施教師企業頂崗培訓、企業實踐鍛煉、國外進修培訓等提高專任教師業務水平,拓展專業教師成長通道。
   3.實訓基地建設。實訓條件是教師落實專業課程內容的場所與載體。高職院校應借鑒現代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引入企業生產現場管理標準,建設標準化的實訓教學場所,實現教學情景與生產情景相對接;開發數字化實訓平臺,將實訓內容指標化、步驟程序化、考核數據化,推動信息技術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實現實踐教學精細化管理。
  三、實施專業診改,保證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
   1.實施專業建設診斷
  在專業建設診斷中首先看專業建設規劃目標、標準是否與學校規劃契合、與自身基礎適切。專業建設項目是否為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保障。其次看專業是否依照學校相關管理制度和專業建設標準進行專業建設,將專業建設任務作為年度工作重點層層分解落實,使專業建設形成了工作循環。
  2.客觀分析和數據分析,實施專業診改
  根據分層分類的考核性標準和控制指標對專業進行觀測,考核專業設置和定位與社會需求的吻合度,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標準、課程教學目標與標準的銜接貫通度,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目標與標準的達成度,師資與儀器設備等條件資源的保障度,校企合作與內部管理的支撐度,質量目標的達成度,各項目標與標準是否明確、具體、可檢測。同時,觀測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教學改革、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管理等方面的主要特色與創新。
  具體控制指標從專業定位準確性、課程體系科學性、課程設置合理性、教學內容對接程度、人才培養模式合理性、團隊建設合理性、實踐教學條件的滿足、教學資源豐富程度、校企合作深入程度、教學活動有效性、學生質量高低、社會服務成效。
  考核依托質量管理信息平臺,實時采集專業運行狀態數據,依據數據信息監測專業建設、教學質量狀態,及時反饋與改進,使專業診改工作形成體系化建設。雖然在專業診改中可以通過量化分析、縱橫比較等方法,但還要考慮專業在學校專業整體布局中的地位、專業建設的有效性以及專業自身的成長性。使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校企深度融合、科研社會服務、管理等方面具有獨特的辦學特色。
   專業診斷與改進是一項長期和不斷改進完善的工作,其目的是使專業對接產業技術進步需要,不斷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在做強傳統優勢專業同時還要打造一批新興專業,整體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建設形成一批緊貼產業需求、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的專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秦琴:高等教育內部質量保障的焦點問題及新趨勢
  [2]李曉靜: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實踐研究,職業教育研究,2017.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62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