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養雞的飼養管理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散養雞的飼養管理與籠養雞明顯不同,散養雞除了在育雛期與籠養雞類似,其他時期則需要較嚴密的管控措施來保證飼養的成功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其中包括場址選擇、飼料的選用、環境控制、疫病的防控等。
關鍵詞:散養雞;飼養管理;措施
隨著人們對食品要求標準的提高,綠色養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散養雞不但肉味鮮美,口感好,雞蛋吃起來香,而且營養價值高。筆者根據個人多年的養殖經驗,把散養雞飼養管理要點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以期為散養雞的養殖提供參考。
一、場址選擇
場址應選擇在樹林或果園內,樹林面積越大越有利于后期飼養放牧,雞舍應建在高地勢、背陰向陽的地方,放牧區周圍用柵欄圍起來,有較大種植牧草的空曠地,大門口建消毒房,外來人員及出入車輛必須經過噴霧消毒后方可進出。
二、進雛時間
要提前預算好進雛時間。一般在春節前散養肉雞價格較高,所以,散養肉雞應安排在農歷七月初進雛。散養蛋雞進雛時間應安排在農歷二月下旬。農歷二月下旬進雛能使蛋雞的產蛋高峰期剛好控制在農歷八九月間,此時,雞蛋市場價格較高,有利于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
三、育雛前的準備工作
育雛前把育雛舍、器具清洗消毒后,晾干。用過的器具及雞舍用高錳酸鉀、甲醛熏蒸消毒,根據雞舍的面積計算,每立方米高錳酸鉀14g、甲醛28ml,用搪瓷容器盛甲醛(禁用金屬制品容器)。根據雞舍的寬度和長度可以多分幾處,每個容器盛甲醛最多不能超容器體積的三分之二。熏蒸前封閉雞舍,雞舍溫度保持在20℃以上,濕度在55%~75%,消毒效果較好。熏蒸24h后通風換氣。
四、育雛期飼養管理
第一,免疫程序。嚴格按照免疫程序免疫。免疫前后3d禁用抗生素藥物,嚴格按照疫苗的使用方法操作。6~7日齡,免疫新支H120,點眼、滴鼻各一滴;13~14日齡,免疫法氏囊弱毒疫苗1羽份/只滴口或2羽份/只飲水,第一次最好滴口;20~21日齡,免疫新支H522~3羽份,只飲水;27~28日齡,免疫法氏囊弱毒疫苗2~3羽份,只飲水;35日齡,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滅活苗,頸部皮下注射0.3ml/只。注:飲水免疫前需斷水3~4h,飲疫苗時需加脫脂奶粉保護疫苗,用水量保證雞2h內飲完,盡量多用幾個飲水器,以保證每只雞都能飲上疫苗。第二,溫度。進雞前3d,雞舍溫度升至35~37℃,育雛時根據情況控制溫度。散養蛋雞與散養肉雞的育雛時間不同,控制雞舍溫度方法不同。第三,濕度。雛雞7日齡前室內濕度控制在60%~70%,每周降2%,以后隨著日齡的增大逐漸降低到55%左右。因室內溫度高,濕度難以控制,可以通過地面灑水或空氣中噴霧增加濕度(用25℃左右的水,盡量不噴到雞身上)。第四,光照。雛雞在進雞舍的前3d需要24h的光照,通常使用25瓦的日光燈,第四天開始根據情況適當減少1h的光照,以后逐步縮短光照時間,改換15瓦的日光燈,到25日齡左右,光照時間與自然光照時間相同。第五,通風。15日齡前不放風,15日齡以后根據天氣情況適當放風,第一次先開背風向陽的窗戶,先開1~2個窗戶,時間可由半小時逐漸延長,放幾次風后可多開幾個窗戶,逐漸可對流放風。天氣不好時不放風或背風方向放風。第六,“開水”“開食”。雛雞出殼24h后才能“開水”(第一次飲水),雛雞前7d在飲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或加入電解多維。在開水后2h給雛雞“開食”(第一次喂食),開食的早晚直接影響雛雞的食欲、消化和生長發育。料盤中加料以雛雞2h內吃完為準,一次加料太多,因室內溫度高,營養易被破壞,應遵循少喂勤添的原則。飲水原則上以3~4h飲完為宜。每天清洗飲水器。第七,斷喙。小雞15日齡左右斷喙,以免啄肛、啄蛋,斷喙前后3d飼料中添加維生素K3。第八,換料。小雞20日齡時,飼料從小雞全價料慢慢轉化為以豆粕、玉米、麩皮等混合料為主的飼料,轉化飼料時小雞料與混合料按3:1、2:1、1:1、1:2、1:3全部混合料的順序慢慢轉化。另外,放牧前一周要對小雞進行調教,訓練小雞聽口哨采食、進舍。
因散養蛋雞育雛與散養肉雞育雛時期不同,育雛細節也有較大差異。散養蛋雞在農歷二月下旬進行育雛,育雛時嚴格按照育雛飼養管理要點,溫度按照每周降2~3℃,雞群自由活動、不扎堆,30日齡后基本降到20℃左右;濕度逐步降低到55%左右;雛雞的飼養面積以每平方米30~40只,以后根據雞群生長情況隨時分群,分群時小雞或弱雞放在離火源近的地方單獨分開飼養;30日齡后開始放牧,早晚溫差大,應晚放早收;隨著白天變長,氣溫升高,日齡的增長應改為早放晚收。每天飼喂兩次,中午、晚上各喂一次,早上喂了容易造成雞懶惰,中午飼喂可以補充能量,晚上喂飽有利于雞群生長。運動場上必須有青綠飼草、飲水、大沙,可以保證雞微量元素的攝入;運動場上有綠蔭,使雞有休息場合。散養肉雞育雛前兩周嚴格按照育雛標準要求,根據室內溫度適當加溫,尤其夜間溫度低,要勤觀察,雞群自由活動說明正常,雞群扎堆說明溫度低了,雞群張嘴呼吸說明溫度高了;由于秋天氣候干燥,室內濕度應保持在60%~70%,如果雞舍內太干燥,雛雞體內水分會消耗過大,使體內卵黃吸收不全,口渴而大量飲水,易發生下痢,腳趾干癟。
五、育成期飼養管理
(一)免疫
散養蛋雞和散養肉雞都要嚴格按照免疫程序免疫。免疫前后3d雞舍內不消毒,飲水免疫前后3d禁用消毒藥清洗飲水器。散養肉雞飼養周期長,免疫不可掉以輕心,散養肉雞育成期天氣變冷,必須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60日齡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滅活苗,頸部皮下或腿部肌肉注射0.5ml/羽。
?。ǘ╋暳?
雖然散養雞以喂原生糧食為主,育成期是雞群長骨骼時期,均衡日糧中的鈣和蛋白質比例。種植的牧草(菊苣、苜蓿)可根據情況收割,在放牧場地可投放季節飼草,可將小白菜、紅薯葉、菊苣、蘿卜纓等季節草、菜葉鍘碎飼喂小雞,以補充其維生素。 ?。ㄈ┘膊?
散養雞最容易出現寄生蟲病,特別是蛔蟲病和絳蟲病,一般放養1個月后,就要進行第一次驅蟲,隔2~4周后再進行第二次驅蟲。常用驅蟲藥物主要有丙硫咪唑、左旋咪唑、伊維菌素、硫雙二氯酚等,根據情況藥物可交替使用,避免產生耐藥性。應盡量選用對多種線蟲、絳蟲均有效的丙硫咪唑片劑,晚上雞群回舍補料時拌料飼喂,用量為每公斤體重20mg。第二天早晨要及時檢查雞糞,如發現雞糞里有成蟲,次日再驅蟲一次。驅蟲期每天及時清理糞便,堆積發酵,避免雞再吃到蟲卵。雞住白細胞病對散養雞的危害很嚴重,雞住白細胞原蟲以吸血昆蟲為傳播媒介,蠓或蚋是主要吸血的昆蟲,雞舍易生蠓或蚋。經常清理雞舍、勤觀察雞群。臨床癥狀:雞冠發白、雞只消瘦、病雞拉綠色或白色稀糞。發病后期表現為咳血,呼吸困難,常因內出血而突然死亡,特征性癥狀是死前口流鮮血,因而常見水槽和料槽邊沾有病雞咯出的紅色鮮血,1~2d后死于內出血。預防措施有:第一,及時清理場區垃圾,對場區周圍污水進行處理,切斷庫蠓和蚋繁殖與棲息地;第二,每天清理雞舍糞便,檢查飲水管乳頭是否有漏水,發現后及時更換,保證雞舍干燥。治療時,一是添加維生素C添加劑,以保證維生素的供應。二是0.1%復方新諾明拌料連用3~5d,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也可用0.02%復方敵菌凈拌料3~5d進行治療。
六、散養蛋雞和散養肉雞育成期的不同之處
?。ㄒ唬┥B蛋雞
一是分群。根據體重的大小分群,體重超了可以減少飼喂量的10%,體重輕的可以適當增加飼喂量,根據體重差異分飼、分開放牧;二是控制性成熟。通過晚放牧,減少采光時間,預防性早熟,使開產日齡控制在150日齡左右。有利于增長產蛋期,提高產蛋率;三是飼養管理要點。勤觀察糞便的變化,及時驅球蟲、線蟲。及時清理場區垃圾,對場區周圍污水進行處理,切斷庫蠓和蚋繁殖與棲息地,控制雞白細胞包蟲病的發生。夏季,多飼喂青綠飼料,避免喝水太多引起拉稀。天氣熱,雞的采食量降低,飼喂時間改為早晚喂兩次日糧,趁天氣涼爽雞能多采食。配制日糧時加入維生素A、維生素K,適當降低能量飼料,提高蛋白質飼料。
?。ǘ┥B肉雞
第一,分群。根據體重的大小分群,體重小的適當提高飼喂量,根據體重差異分飼、分開放牧。體重超的可以通過減少日糧量,增加青草或綠色飼料,盡量提高整群的均勻度;第二,及時清理場區垃圾,對場區周圍污水進行處理,切斷寄生蟲的傳播途徑,控制雞白細胞包蟲病的發生。勤觀察糞便的變化,及時驅球蟲,線蟲;第三,散養肉雞育成期天氣逐漸變冷,日糧配比中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鈣等要均衡,以滿足其生長需要;第四,由于天氣早晚溫差大,適當減少放牧時間。
七、散養蛋級產蛋期的飼養管理
柴雞雞蛋價格高,但柴雞的產蛋率低,因此,產蛋期飼養管理很關鍵。一是隨著天氣變冷,適當提高能量飼料,滿足冬天機體的消耗。因自然光照變短,夜間增加光照,光照控制在16~17h,提高產蛋率;二是冬天雞舍內溫度較低,注意雞舍保溫,減小雞群密度,降低呼吸道病的發病率??筛鶕鞖馇闆r,適當放牧;三是禁止飲用結冰水,每天放牧前清洗飲水器,換新水;四是每天放牧后清掃雞舍,因雞在雞舍內的時間長,容易發生線蟲、蛔蟲等寄生蟲病;五是勤觀察,勤清掃。及時收雞蛋,減少雞蛋破損率;六是把握好淘汰母雞的時期。在第二年五月份前后調整飼料配方,降低蛋白質,提高能量飼料,增加母雞膘情,在換羽前淘汰蛋雞,因母雞在七、八月份換羽,換羽時淘汰,母雞賣相不好,價格太低;換羽后淘汰,成本太高,經濟效益差。
綜上所述,只要遵循以上進雛期、育雛期、育成期、產蛋期的飼養管理過程中的關鍵要點,飼養散養雞也會收到理想的經濟效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34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