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園歌唱教學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歌唱教學是幼兒園教學的重要內容紙藝,通過唱歌,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提升,創造力、想象力也得到發展。在歌唱教學中,教師應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本文中,筆者將從創新選材、記憶歌詞、技巧訓練三個方面,對幼兒園歌唱教學的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幼兒園唱歌教學實踐;創新選材;記憶歌詞;技巧訓練;活動樂趣。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在幼兒尚未學會說話的時候,就會跟隨音樂進行舞動,并哼出一些音符。從小對幼兒進行音樂培養,對幼兒情感陶冶、智力開發、個性塑造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掌握好音樂這門藝術,不斷對幼兒進行熏陶和感染,讓歌唱教學陪伴幼兒度過幼兒園中的時光。
一、創新選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很多幼兒對歌唱教學都非常喜歡,但是由于教師和幼兒的審美不同,教師選擇的歌曲與幼兒實際情況不相符,使得幼兒對教師選擇的歌曲缺乏興趣,對于歌曲中的內涵也很難理解,最終影響了幼兒參與到歌唱教學的積極性。如果教師能夠從幼兒喜愛的事物出發,選擇適合幼兒的歌曲,讓幼兒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
例如,在與幼兒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幼兒喜歡小狗、小貓等動物,我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動物有關的歌曲如《一只哈巴狗》、《小兔子乖乖》、《數鴨子》、《小毛驢》等歌曲,讓幼兒能夠在歌曲中找到自己的小動物。在上課的時候,我一播放出歌曲,幼兒就非常開心,很多都跟著跳舞,模仿小狗、小貓等動物的動作。在找到學生興趣之后,歌唱教學的開展就更為順利。為了能夠讓選材更貼近學生生活,我經常在課下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幼兒最近在看哪些動畫片、關注哪方面的內容,給選材提供依據。
二、記憶歌詞,奠定唱歌教學基礎
很多幼兒對于歌曲旋律能夠快速掌握,但是由于語言水平不足,在對歌詞記憶的時候,有的歌詞僅僅記住了發音,并不明白什么意思,使得歌唱教學中的人文性和語言性未能得到發揮,更無法使學生產生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共鳴。因此教師應做好歌詞教學,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歌詞,在此基礎上進行演唱和表達。
例如,在學習《健康歌》的時候,我為了能讓學生記住歌詞,用動作演示的方法,讓學生記住歌詞,在“左三圈,右三圈”的時候,我的雙手跟著音樂節奏分別繞三圈,在“抖抖手,抖抖腳,勤做深呼吸”的時候,我也按照歌詞里的抖抖手、抖抖腳。幼兒看到我為他們做的演示非常開心,也開始模仿我的動作唱歌,歌詞很快就記住了。除了動作記歌詞法,也可以采用圖譜記歌詞法,我在教學《拔蘿卜》的時候,為了讓幼兒記住拔蘿卜的順序,畫了幾張畫,分別畫出了歌詞中出現的老奶奶、小姑娘、小花貓、小鴨兒等形象,在教學生演唱歌曲的時候,將圖畫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共同集中在歌曲上。很多幼兒非常喜歡圖譜教學的方法,經常要求我為他們畫出自己喜歡的歌曲,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圖譜記歌詞方法的趣味性。通過對幼兒進行歌詞訓練,使幼兒能夠對歌曲中的含義進行了解,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幼兒的綜合素養。
三、技巧訓練,采用趣味性的練聲方法
一般來說,幼兒園所有教學都是以游戲的形式進行的,歌唱教學也不例外。在幼兒園中,有的幼兒為了能夠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喜歡大聲唱歌,但是這種大聲喊叫的唱歌方法,對于幼兒的聲帶有損害,還使得其它幼兒的耳膜受到傷害。因此,在歌唱教學中,教師應用趣味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使幼兒慢慢理解唱歌、學會唱歌,發揮自己聲音的最大特色,唱出具有個人風味的優美歌曲。
例如,在進行《大風車》歌曲教學的時候,小明扯著嗓子大聲喊,影響了其它幼兒的學習,也讓教室中充滿了噪音。我告訴小明,他的聲音洪亮,非常有特色,如果能夠好好學習發生方法,唱歌水平將大大提升。聽了我的話,小明非常高興,并逐步改進了唱歌方法。為了能夠讓幼兒掌握更多的發生方法,我讓幼兒分別模仿小貓叫、小狗叫、小公雞叫、打鼓的聲音,讓幼兒體會自己的聲帶可以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漸漸地,幼兒就能夠掌握正確的發生方法,并且能夠分清重音和低音,在游戲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發生技巧,將音色與氣息、咽喉共同配合,唱出好聽的歌曲,給幼兒成績感,使幼兒喜愛唱歌,主動學習唱歌。
四、音樂活動中表演活動的樂趣
幼兒在表演活動中的參與、探索、表演、動手實踐,使他們有機會獨創、試驗自己的藝術想象。表演了什么動作,可能很幼稚,甚至不可能再重復,這種興趣容易轉移,也易于波動。所以,教師在設計這個活動就要把“激發興趣需要貫穿于始終”作為方向,從歌曲的選擇、活動形式的制定及活動過程的設計都考慮到這一點。首先,要選擇節奏明顯的歌曲。例如,《加沃特舞曲》是一首節奏明顯的歌曲,給人一種活潑、輕盈跳躍的快樂氣氛,很適合大班幼兒。其次律動的形式要帶有情境性。因為幼兒的感受、發現多處于直觀感受水平,依賴于客觀本身的鮮明特征的吸引。例如,以八座房子的形式不僅能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及興趣,想知道“房子里會是誰”,同時會在活動過程中思考“怎么樣才能讓房子的主人開門”。這既可勾起幼兒的已有經驗,又給幼兒一個發揮想象的空間,同時用敲門形式打出后3拍 |XX |X-| 的節奏。這樣,整個過程以游戲的形式展開,寓教于樂。最后,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角色游戲,可以在集體結伴舞蹈游戲中享受和朋友們在一起的幸福感。
音樂教育對于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音樂內在的節拍、節奏,合奏,律動、舞蹈中動作的編排,音樂游戲規則等,都使幼兒在一種愉快的、“不強迫”的形式中,養成自愿遵守規則的習慣,培養了自律、自我激勵。也正是在這些活動中,幼兒體驗到集體創造的快樂,學習與他人非詞語的交流、默契合作,學會理解、接納、欣賞他人。
總之,幼兒階段是培養幼兒歌唱技巧的關鍵時期,能夠讓幼兒對歌唱有基本了解,掌握歌唱的方法,能夠演唱自己喜歡的歌曲,達到陶冶情操、提升智力的效果。法國偉大文學家雨果曾說:“開啟智慧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還有一把是音樂?!痹谟變焊璩虒W中,教師應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入手,選擇適當的歌曲,并采用多種記憶方法,讓幼兒能夠理解歌曲內容,并且采用趣味性的發聲方法,讓幼兒真正喜歡上唱歌,愛上唱歌,在優美的旋律、可愛的歌詞中,享受童年的快樂生活。
參考文獻:
[1]武凌燕.幼兒園歌唱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6(20):252-253.
[2]陳建玲. 以《山谷回音真好聽》為例淺談幼兒唱歌教學的創新[A]. .2012年幼兒教師專業與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3: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4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