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患者的生理機制及其解決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自閉癥又叫孤獨癥,是一種發育障礙類疾病,包括三個核心障礙:語言障礙、社會障礙和想象障礙。研究者從生物學水平、行為水平、認知水平等多種圖示來說明不同的自閉癥障礙類型,認為自閉癥的病因主要是腦生物學上的因素導致的認知和情感上的障礙。對自閉癥的神經生物學研究已經有了一些進展,引發自閉癥的遺傳因素正在得到確定。造成自閉癥的病因還有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等因素。
關鍵詞:自閉癥;生理機制;解決策略
一、什么是自閉癥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種具有生物基礎的發育障礙類疾病,發生于兒童早期(多起病于3歲前),近年,其患病率在世界范圍內有了顯著的增長。自閉癥是生物性疾病,受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影響,環境可能是主要影響因素。其主要特征是社會性互動障礙、語言交流障礙以及重復刻板的行為模式。
自閉癥對個人的影響因人而異,嚴重程度不同,如自閉癥障礙(一般是較嚴重的)、亞氏保加癥(一般是較輕度和高能力程度的)。通常用“自閉癥譜系障礙”來分類相關的障礙,類型有:對時間的問題、空間的難題、情感困難、“人性自我”的困難、感官知覺的問題、說話的困難。
二、自閉癥兒童的腦機制模型
研究者們一直致力于從腦神經生理機制的角度找出形成孤獨癥的深層原因,提出了許多解釋模型,大多數模型是從單個神經或神經遞質來解釋孤獨癥。主要有:腦干模型,小腦模型,海馬模型,杏仁核模型,內側顳葉模型,額葉模型,聯想皮層模型,悲嘆內啡肽和腦啡肽模型。
這些模型能夠從腦機制的某些方面來解釋孤獨癥的行為異常,但沒有一個模型能夠從腦機制的角度,對孤獨癥的所有行為特征進行解釋。
lynn waterhouse等人(1996)在總結前人眾多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思辨模型:海馬功能障礙,杏仁核功能障礙,垂體后葉催產素鴉片樣劑功能障礙以及顳葉和頂葉皮層障礙是解釋已被確認的所有孤獨癥行為特征的主要腦生理機制。
腦干和小腦異常是與這四種功能相聯系的神經機制,而額葉系統的功能異常是由于杏仁核,海馬系統以及顳葉和頂葉皮層輸入額葉系統的信息異常的結果,每種功能異常都會產生一種操作異常的神經加工系統,分別是:
1.海馬系統功能異常使感覺記錄“渠道化”,破壞了信息的整合產生了渠道化感覺。
2.杏仁核系統功能異常,破壞了情感的聯系,使刺激的情感意義的分配受損。
3.垂體后葉催產素系統的功能損傷是社會聯結和合群性變得平淡,導致社交能力薄弱。
4.顳葉和頂葉多感覺區域的組織異常導致加工過程有過多的異?;颈碚鳎惯x擇性注意被擴展。
其中,社交能力薄弱和受損的剌激的情感意義的分配破壞了內在需要、興趣、快樂和記住他人及其表情和語言的價值。
渠道化感覺和被擴展的選擇性注意破壞了知覺整合,注意的流暢轉移,有效的工作記憶和激發回憶,這組功能對正常的交流,語言習得和游戲是必需的。
總的來說,海馬和杏仁核的損傷導致的跨通道聯系的損傷和定向的異常;垂體后葉催產素-鴉片樣劑系統功能異常,導致了疼痛反應和食欲的異常;發展退縮是內側顳葉結構正常成熟發展失敗的標記,智力低下則是四種功能障礙綜合作用的結果。
三、自閉癥的解決策略
自閉癥的案例很多,但真正能夠治療好的報道并不多。關于自閉癥的治療,至今尚無有效的辦法進行根治,只能是采用一些方法控制發展及減輕癥狀。所以對治療的效果的評估應該從其語言、微笑、情感、人際關系、遷移能力等方面進行,治療效果取決于幾個因素,包括診斷的環境、家庭環境、社會援助環境和教育環境。對自閉癥患者的治療和教育、心理輔導應該是畢生的,在其生涯發展過程中去改變其社會交往性,關鍵是幫助他們確立自我的價值取向并努力去實現。目前對自閉癥的治療一般采用多種治療手段結合的方法:
1.行為主義療法
采用行為主義療法,主要針對自閉癥者的不適應行為如自傷 、多動、攻擊 、憤怒 、生活自理能力差。該療法注重對技能的塑造和對問題的行為的治療,比如,采取強化的手段教患者學習語言。
2.生物學治療
抗精神病藥能夠緩解強迫行為和重復行為,增強自閉癥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阿片類受體拮抗劑納曲酮(naltrexone)有助于緩解自閉癥患兒的多動癥狀。興奮類藥物可用于提高注意力,這些藥物雖然不能根治自閉癥,但是有助于自閉癥患者參與學校學習配合治療。
3.社會療法
?。?)社會生活技能訓練法
主要針對自閉癥者的社會交往能力差的特點,訓練他們基本的社會生活技能,如社交禮儀、人際交往等,通過訓練使他們掌握基本的社會生活技能,緩解其社會交往障礙。
(2)游戲療法
主要針對自閉癥者的情緒障礙,解決其情緒上的不安、恐懼,使他們愿意與社會和他人接觸,逐漸走出自閉的世界。
(3)音樂療法
Applebaum, Egel , Koegel &Imhof(1979)發現自閉癥兒童的音樂能力比有音樂天分的正常兒童還要高,他們擁有超凡的音樂感和辨音能力。音樂療法可以提供多元的感官刺激,主要調整其感官感覺,保護開發調整大腦狀態,發掘其學習潛能,促進言語及溝通技能。
(4)松弛療法
這一方法由中國雨林心理教育咨詢技術開發中心1994年提出,他們認為,自閉癥者一般很笨拙緊張,其中樞神經有問題,因此采用推拿按摩、體操、靜養等放松方法。
4.綜合治療
綜合行為技術和結構化教學的方法,模仿和強化被用于叫自閉癥兒童說話,參加社交行動以及減少不適宜行為和傷害行為,促進其親社會行為。
父母應該改變養育方式,多接近、關心患兒。隨著孤獨癥兒童的逐漸長大,干預的焦點應轉向幫助他們很好地融入社會,給他們提供持久性的生活安排和工作環境。
參考文獻:
[1]片成男、山本登志哉 :《兒童自閉癥的歷史、現狀及其相關研究》,1999 (1):49 -52
[2]蔡蓓瑛:《自閉癥研究在認知發展領域的新進展》,1998(6):558 -559
[3]李美華:《兒童孤獨癥的表現特征及教育對策》(哲社版),1998 (3):106 -108
[4]李寧生:《自閉癥神經機制研究的新進展》 ,2002(2):249 -251
[5]黃偉合:《現代行為心理學對幼兒自閉癥的治療及其效果》《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2001(4):380 -38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48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