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敘述方法有效練筆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該怎樣引導孩子寫好記事作文呢?我們可以很好地利用教材,在閱讀教學中滲透記事寫作方法,進行隨文小練筆。那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安排小練筆?我們不妨從“關注敘述方法”上挖掘,在“有效練筆實踐”上著力,這樣隨文練筆的訓練方能點燃動筆之心火,獲得隨文練筆之靈感,習得隨文習作之方法,達到“豐富小練筆,書寫大習作”之目標。
關鍵詞:敘述方法 隨文練筆
因文而異,隨文練筆,合二為一,是提高閱讀習作教學效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教學方式一改傳統作文教學,妥善處理好讀與寫的關系,充分挖掘教材寫作因素,把寫的訓練有機融合于閱讀教學之中,做到讀寫結合,學生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展開心與心的交流,把對教材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款款流淌于紙上,自由奔放地進入習作狀態。生動活潑的隨文練筆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有效實現習作訓練在課文的閱讀、理解、感悟中快樂起航。隨文練筆,讀寫和諧共振,奏響了語文教學的華美樂章,獲得了最佳的課程效益,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敘述即記敘和述說。它是一種記人敘事的表述方法,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從不同的角度看,敘述有多種劃分方法,最通常的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方法。
一、順敘敘述法
順敘是按時間的先后順序來敘述事情,跟事情發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一致,是敘事性文學作品常用的敘述方式。在寫記事作文事,運用順敘的表達方式,可以使事情敘述條理清晰,脈絡分明、中心明確。因而容易為讀者所理解和接受。
順敘法是寫作中最多見因而也是最基本的一種敘述方法。采用順敘法敘事,可以按時間的推移及事情發展的過程來敘述。如事情是在什么時候發生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又如何發展,如何達到高潮,最后在什么時候結束的;以時間為線索,理清事情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這一過程,并把它用文字清楚地敘述出來,使人們讀起來感到線索清晰,條理分明,真實自然。
如:西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我和烏麗娜》,教師在教學時,在課文學習后,指導寫一件我和××的事訓練時,可以采用仿寫結構的策略:教師首先讓學生學習回顧課文《我和烏麗娜》的寫法,理清事情的六要素。接著指導習作審題:“我和××”屬半命題作文,習作中不僅寫“我”還要寫“××”,寫兩人之間發生的事情。第三步學生習作,按順敘的表達方式,把自己和朋友及親人之間發生的事情寫清楚,學生先擬提綱,再寫草稿,寫完草稿之后,自己多讀幾遍,認真修改。自己修改完后,交換修改。
學生作品《我和同桌》:
“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天啊,我那同桌又在賣弄他那嗓子。哎哎哎哎,真是的,也不看看唱得那叫什么歌,都老掉牙了還唱。
我同桌叫王月橋,特點是小氣、霸道、神經兮兮的。他這個人喜歡仗勢欺弱。每到上課時,要我千般哀求,好話說盡,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然后才翹起凳子讓我進去。為了這個,我已和他吵了好多次了,不過,我大人有大量,不跟他一般見識。
我同桌本性也不壞,長得還算“眉清目秀,我經常會對他實施“拳擊”進行報復,他總是一邊躲閃,一邊數落我的種種罪行。結果,倒把我氣得目瞪口呆、火冒三丈,啞口無言。哼哼哼哼,雖然我說不過你,那就只有動用武力了!
隨文記事習作教學中,用順敘方法進行敘述,可以使事件由頭到尾,次序井然,文氣自然貫通,文章顯得條理清楚。
二、倒敘敘述法
倒敘法,也叫"倒置的記敘法",就是把事件的結局、設法或某個精彩的片斷提到文章的前面來寫,然后仍按事件的發生發展順序進行敘述的一種方法。
倒敘法記事經常采用以下三種形式:
第一種:把事情的結局放到文章的前面寫,給讀者造成懸念;
第二種:把事情中最精彩、最突出的片斷截取下來,寫在文章的前面,從而吸引讀者;
第三種:先寫眼前的事情,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再追敘往事。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可以避免文章的平鋪直敘,能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產生懸念,更能引人入勝。于是學了課文開頭后,就可以引導孩子根據眼前的事物進行倒敘的訓練。因此在學習本文之后,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周記以倒敘的方式修改開頭,達到了對倒敘寫法的鞏固掌握。
三、插敘敘述法
插敘法,就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暫時中斷原來的敘述線索,插入一段與中心事件有密切關系的內容,然后,接著原來的敘述線索敘述的一種敘事方法。插敘的內容不屬于文章的主線和中心內容,但對推動情節、刻畫人物、充實內容、表現主題有積極作用,適用于隨文記事。有的文章運用了插敘的表達方式,在敘述某一件事的過程中,暫時中斷線索,插入另外一件事,可以使文章的情節更加曲折,內容更加豐富。這些表達方式的特點就可以作為我們隨文習作的結合點,進行隨文習作教學。很多孩子寫作時,敘事枯燥,不講敘事速度和節奏,平鋪直敘,敘事缺乏剪裁,缺乏渲染或主題。通過插敘的表達方式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使文章的情節更加曲折,內容更加豐富。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閱讀是內化的吸收,是對基礎知識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關注于寫作方法的習得;寫作則是外化的表達,是對基礎知識運用的過程,是把閱讀中習得的寫作方法在實踐中的運用鞏固。通過閱讀記憶,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表達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時,閱讀還能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運用的直觀形式。從這一意義上講,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則是閱讀的發展和提高。當然,反過來講,作文又可以激發學生產生模仿的心理需要,從而帶動閱讀、促進閱讀。所以說,閱讀與作文,兩者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讀與寫,確實存在著有機結合的客觀依據。我相信,我們廣大語文教師立足于課堂的堅實土壤,以課內教材文本為抓手,隨文練筆,隨文習作,必能讓閱讀與寫作共精彩,真正實現減負增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謝菁.中學語文“以寫促讀,讀寫結合”實踐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2010.
[2]邱碧燕.依托文本打開習作又一窗[J].新農村(黑龍江),2012(11).
[3]馬彥平.起伏有致曲徑通幽——記敘文寫作設置懸念技法指導[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2(1).
[4]趙彬.隨文練筆,讀寫互動[J].湖南教育(中旬刊),201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5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