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職玉雕專業下的泥塑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作為培養合格的玉雕設計者的中職學校,應開設與之配套的專業基礎課程,泥塑課程作為玉雕基礎教學中的重要一環,為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本文嘗試從玉雕專業出發,探討泥塑教學對于玉雕專業學習的作用;泥塑教學對于玉雕創作的啟示;泥塑教學對于玉雕文化素養的拓展。
在中職學校的玉雕課程體系中,泥塑課程時專業輔助課程里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往往貫穿于玉雕專業學生的整個中職學習階段,因此凸顯出泥塑教學在玉雕專業的基礎教學中的重要位置。
一、泥塑與玉雕的藝術特色與學科關系
所謂玉雕是指設計者根據不同玉料的天然顏色和自然形狀,通過巧妙的構思與精心設計,反復雕琢,使其雕制成精美的工藝美術品。而泥塑藝術則是我國民族傳統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泥土為原料,手工捏制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玉雕藝術和泥塑藝術看似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藝術種類,但實際上他們都從屬于雕刻藝術方向,兩者對于材料的運用、形體塑造、空間造型的形式美追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二、泥塑教學對于玉雕專業學習的作用
由于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著美術造型基礎薄弱,藝術人文素養不高等問題,導致學生在剛開始接觸玉雕實訓時顯得無所適從,因此就需要泥塑課程作為進入玉雕專業學習的“引路人”。由于玉石的特性決定其塑性不高、難度大,不便于初學者了解空間組成的關系。而泥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難度小,這便使得泥塑成為學生便于理解空間和造型訓練的有效工具。所以在玉雕教學的初始階段必須要讓學生學習泥塑,通過具象的,寫實的泥塑寫生訓練,使學生能夠提高造型能力,建立正確的空間意識,較全面地掌握雕塑藝術語言和雕塑藝術表現力。
泥塑教學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則是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良好的觀察習慣。由于玉雕屬于立體的三度空間,所以決定了其觀察方法與屬于平面二度空間的繪畫不同,學生通過泥塑課程的學習和訓練,最終掌握空間地觀察,即學會感受形體,理解形體的厚度和形體與形體之間的距離;形體地觀察,即學會把握形體,理解長、寬、厚三度空間的緊密關系和形體的體積;整體地觀察,即學會比較形體,理解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以及在空間中的體量對比關系。只有掌握了這種立體的觀察方法,才能夠在日后的玉雕學習中得心應手。
三、泥塑教學對于玉雕作品創作的啟示
選擇質地精美的玉石材料是玉器制作的基礎,設計者還需要認真地觀察玉石的優點和缺點,根據料形、色彩、質地來確定做什么題材,并通過浮雕、圓雕、透雕等不同的技術手法進行精雕細琢,使其最終成為一件精美的工藝品。由于玉石的不可復制性,材料貴重,導致初學者往往制作時心理壓力大,容易發揮失常,那么在創作前制作一件同等大小的泥塑作品來模擬玉石的形態進行創作顯得尤為重要,以此提高作品的成品率,同時在制作泥塑的過程中可以再度激發新的創作靈感,加深設計者對所要表達空間的理解和印象。
由于泥土和玉石的材料特性不同,決定了它們的制作方式略有不同,泥塑塑形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加減的過程,而玉雕創作則是一個減法的過程,但它們均屬于空間雕塑類別,它們對于空間的處理手法是一致的,同樣需要高低點的相互配合,從而形成整體關系的協調統一。通過泥塑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空間造型意識,讓學生在對點、線、面關系的判斷和配合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節奏感和韻律的感悟和表現,從而使學生在日后的玉器創作中也能夠融會貫通,創造出空間合理、形體獨特的玉雕作品。
四、泥塑教學對于玉雕文化素養的拓展
中國的泥塑藝術自新石器時代誕生起歷經數千年的風雨從沒有間斷過,它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作為一種起源于民間、流傳于民間的藝術形式,傳統泥塑是融匯著中華民族完整的民俗生活、審美意識和價值取向的藝術體系。玉雕作為中國特有的藝術門類,也是承載著民族文化精神所特有的藝術語言。通過泥塑的學習與訓練,能夠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中的樣式、符號和文化內涵,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提升對傳統藝術的審美趣味。
傳統泥塑的藝術樣式眾多,如天津泥人張、江蘇惠山泥人,鳳翔彩繪泥塑,石灣公仔等。這些藝術樣式富有地方民俗特色和審美情趣,通過泥塑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和理解各地不同的藝術流派,最終讓學生在頭腦中牢記這些藝術元素,在玉雕設計時提供豐富的素材,從而拓寬了玉雕設計的樣式和方向。
結語
泥塑教學是動態而復雜的,它想要更好地服務于玉雕專業,就要隨著玉雕專業的發展變化而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同時由于泥塑教學的長期性導致它必須要貫穿到整個玉雕教學中來,與玉雕教學相輔相成,而又反過來更好地促進玉雕專業學生的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7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