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職學校幼師專業視唱練耳課程的創新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視唱練耳課在是中等職業學校中是一門比較重要的必修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樂感和提升音樂能力,從學生對音樂的辨識、演唱等方面進行有機訓練,提升學生的聽辨能力,這些素質的綜合提升將會給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但在幼師專業中,視唱練耳課的創新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此結合筆者日常工作中的教學實踐,展開中職學校幼師專業視唱練耳的創新教學論述。
關鍵詞:視唱練耳;中職;創新
在傳統教學中,教學模式一般借助粉筆、黑板等來進行,在視唱練耳課程的設計中,加入了鋼琴教具的介入,教師在課堂上更多的是給學生進行視唱課程彈伴奏、聽寫樂章、彈奏樂譜、樂譜核對及對照最后的聽記結果等,師生角色比較固定,在教學形式上大多比較重復單調,在教學方法方面比較枯燥乏味,類似于機械式的一遍又一遍重復的彈奏,無指導性質的一遍又一遍的聽記,類似于語言學中外國語專業的單詞背寫練習。這種形式上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課上互動較少,使得學生對這門比較重要的課程有些抗拒和排斥,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下降。
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課堂的學習形式多樣化從教學方法、形式、載體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和改進。新媒體技術的介入,課堂上視覺、聽覺、觸覺全方位的實現,讓課堂變得更為豐富多彩。視唱練耳課上,不再僅僅是鋼琴單一的音源練習,可以融入更多音源的練習。在滿足課堂要求的同時,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氣氛空前濃厚,課堂也不再單調了,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視唱練耳能力,從而為以后走到工作崗位上,在教育幼兒園小朋友的課堂上發揮更大的引導作用。
一、多媒體工具的運用
在視唱練耳的課程設置上,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方法,大多都是由教師進行伴奏訓練,眾多學生進行辨識,總結上來是一對多的訓練模式,其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配置多臺電腦,利用電腦設置視唱練耳課的樂譜譜庫,這樣的教學方式在達到一對一的同時,舒緩了教師的工作強度和壓力,也能讓教師有更多的精力在課上輔導學生;與其同時,學生在一對一視唱練耳訓練的同時,面對電腦等產生更多的是對其新鮮感和好奇心,電腦工具的介入,也提高了教師對訓練答案的整體準確度,既增強了學習積極性又使得學生學習過程中更加的專注。所以在這個角度來看,運用電腦多媒體輔助視唱教學是傳統教學手段所達不到的效果。
二、專業知識的提前介入
在傳統教學上,視唱練耳課程重視基礎性的、技能性的訓練和提升。從內容上看,通過聽——背——記——打——唱等環節的訓練來培養學生對樂感的認知感受,之后再加強多音樂作品的吸收和鑒賞,達到提升綜合音樂素質的目的,但這樣的教學方法大部分情況下會讓學生在首先學習技巧的練習中比較無所適從,不知道教學目的和理論所在。
理論指導實踐,堅固的音樂功底為音樂建筑奠基。在視唱練耳課程中,首先在課程設置中,要先設置一至兩節的理論課程,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有個清晰的了解,熟知自己在接下來的技巧課中的側重點和難點,降低更多的學習目標茫然情況。在視唱練耳課程中最為重要的唱和聽的兩個環節中,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樂理知識的了解和訓練,即使在開設樂理知識課程的前提下,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師也應該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溝通。在課程練習中,學生對課程的茫然、對目標的陌生感和無力感,都會讓學生的學習耐力下降,將學習目標和效果大打折扣。只有充分合理安排每一個教學環節,注重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課程設置方面階段環節化
通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接受程度參差不一,所以在課程設計上應該打破以往傳統的教學“一齊走”模式,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進行階段環節化的教學方法。
對于幼師專業中,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導?;A較為扎實、入級比較高、專業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按照一定難度的階段環節進行課程設計,增強他們主動積極思考學習的空間,提升學生的求知欲望。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在心理上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積極鼓勵學生多做多練,更需要把樂理和視唱練耳兩門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得學生取得進步。最后對于中等程度的學生,這類學生相比較來說人數多,特點不太鮮明,對樂理知識的掌握不太穩定,教師應該結合提問等方式,一方面加強樂理知識,一方面梳理學習目標,加強學習訓練,灌輸教育理念,建立清晰的學習方向。
在這三類的學生課程設計中,都要遵循正確的教育方法,讓他們深刻認識到自己也將是教育工作者,要有教育的意識,進一步學習教育的方法,在這個學習—教育—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提升和鍛煉。
四、加強學生在學習新知中的心理輔導的內容
中職學校中,幼師專業的學生生源成分復雜不穩定,大多來自農村或者城鎮環境,但這一專業在今后的工作崗位要求卻比較高,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尤其是實踐課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心理疏導。
在學院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度增加對幼師專業的心理輔導,在視唱練耳課程中多進行心理泄壓和樹立信心,增強學習的動力,也可以使他們認識到教育崗位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自我復習和掌握。
“音樂既不能通過智力的、理性的途徑來學習,也不能用類似代數符號或是與兒童無關的文字書寫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應該是為他們鋪設直覺體驗的道路。”這段話表面了音樂教育需要興趣、愛好的教學,需要創新的教育,而我們在視唱練耳課程中的教學創新,也是對此方面的一個摸索實踐。
[參考文獻]
[1] 張雷雙.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中國的傳播與實踐過程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6.
[2] 尹正文.視唱練耳教學法[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0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