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麥白粉病發病原因及綜合防治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平處于不斷提高狀態,但是病蟲害仍然是限制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其中小麥白粉病對其高產和穩產造成了巨大阻礙。白粉病主要是由小麥白粉菌引發的,現已成為一種全球性小麥真菌病害。白粉菌極易發生毒性變異且生理小種多,使我國很多小麥品種喪失了抵抗力?;诖?,本文分析小麥白粉病的發生原因,提出一些解決措施,希望能對小麥的種植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 小麥;白粉病;發病原因;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5.121.4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6-86-2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而發生白粉病會使小麥減產5%~10%,甚至50%,可見其危害作用之大。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小麥的產量直接關系人們的溫飽問題,因此提高糧食產量十分重要。為了保證糧食產量,研究科學有效的病蟲害防治對策十分重要。
  1 小麥白粉病的發病原因
  小麥白粉病是一種氣傳病害,往往發生在高海拔或高緯度地區。在菌源基數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通過氣流進行傳播,甚至可能擴散至全國。這種病害的流行也受氣候、小麥品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1.1 氣溫
  春季的氣溫對小麥白粉病的產生和流行有很大影響。如果春季氣溫回暖較快,將有利于病菌越冬,潛育期縮短,使發病期提前,加快病情的發展,病情的終止期可能會延遲。而在小麥生長后期,高溫天氣提前到來,會對病害的發生和流行起到減緩作用。由此可見,氣溫對小麥生長的作用具有雙重性。
  1.2 雨水
  雨水是氣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通常情況下,充足的降雨量有助于小麥生長,但也有利于病原菌分生孢子入侵,尤其是北方地區,對于病害流行的助推作用更大。
  1.3 田地管理
  增加農田的有效灌溉面積,增加氮肥的使用量,有助于提高小麥的單產水平,但也會加重小麥白粉病的流行[1]。大量施加氮肥會加重病情,但合理使用氮肥與磷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發病程度。不僅是在施肥方面會影響病情,灌溉也與發病有密切聯系。一般情況下,相比于旱地來說,水澆地更容易出現病情嚴重的現象。所以,排水問題和濕度控制十分重要。但是,也存在一些旱地發病較重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在干旱條件下寄主的抗病能力較弱,難以抵擋病害的侵襲,因此適度澆水很重要。另外,種植密度對病情有影響。過大的種植密度會加重發病程度,還容易出現倒伏現象,是加重病情的直接因素。因此,合理的種植密度十分重要。
  2 發病癥狀
  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會影響葉鞘、莖稈和穗部[2]。白粉病初期,葉片上會出現近似圓形或橢圓形的白色絲狀霉斑,并逐漸擴展聯合形成較大的霉斑,嚴重時會覆蓋葉片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發生病害的部分表面是一層白粉狀霉層,即病菌的菌絲層、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發展到后期,白色的分層會出現黃色的小顆粒,并逐漸變為褐色、褐色,即病菌的閉囊殼。由此可以看出,白粉病一旦嚴重化,會給小麥種植戶帶來巨大損失,需要盡早防治。
  3 小麥白粉病的綜合防治對策
  3.1 科學改進防治對策
  在白粉病大規模流行以前,人們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集中在小麥赤霉病。在白粉病發病初期,種植戶一般會選用赤霉病的防治措施,但效果有限。對于白粉病的防治來說,還要秉承“預防為主,治療盡早”的原則。預防效果好能夠阻止,而一旦發病就要積極采取應對措施,盡早控制病情。單獨防治白粉病,在發病早期就采取措施,降低對穗期的影響,并降低白粉病的發生基數,充分發揮藥效,控制傳播速度。
  3.2 合理選用耐抗病的品種
  播種以前,結合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等,因地制宜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小麥品種很重要[3],并要注意品種的合理搭配和及時更換,以免給病菌造成侵入條件。選擇合適的抗病品種可以有效減小感病品種的種植面積,降低發病程度。經過實踐,江蘇揚麥系列具有良好的抗性,鄭麥的部分品種發病情況也較輕,可以增加種植面積。
  3.3 適時適量種植
  選擇合適的時間播種,如果處于白粉病菌越夏區或秋苗發病較嚴重的地區,可以適當推遲播種時間,降低風險。播種前要盡量消滅自生麥苗,以降低菌源,避免感染秋苗。大致的播種時間應該控制在十月中旬,根據土壤的墑情每667 m2控制在8~10 kg,而過大的播種量會降低透光和通風條件,加大相對濕度,麥苗會更加易倒伏。另外,要做好三溝配套,在田壟間設置縱向排水溝,并與橫向倒水溝貫通,以此排水減漬,破壞白粉病的發生環境。最后,收割后也要及時進行翻耕,消除殘體和自生麥苗。
  3.4 大力推廣高效藥劑
  對于當前小麥白粉病的防治成效來看,白粉病發生以后及時噴射藥劑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噴藥時間的早晚也對治療的效果有很大影響,噴藥的時間越早防治效果越好,抽穗前就比抽穗后的效果更明顯[4]。盡早噴灑藥劑不僅能控制病株的發病情況,還能夠避免健康的植株受到侵襲。
  在藥劑選擇上來看,試驗證明,40%丙環唑醇300 mL/hm2、5%己唑醇1 200 mL/hm2、12.5%四氟醚唑600 mL/hm2等都是效果較好的選擇。在白粉病流行的早期要進行第一次噴藥,7 d后進行第2次噴藥。兩次噴藥后,防病的效果應該在80%~90%。若可以達到這種效果,可以進一步擴大應用面積。需要注意,不能只使用一種藥劑,應該合理配置并且輪換使用各種藥劑,減少抗藥性,以防藥效的減弱。
  4 結語
  小麥本身是一種生長期長、抗災能力強且經濟效益高的作物,對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意義重大,對我國來說是一種重要的農作物。由于白粉病的發生無法保證其產量,是人們不愿看到的。白粉病雖然危害大,但也有很多防治手段。例如,重視品種選擇、合理安排種植時間和密度、配制適當的化學藥劑等,均可對白粉病進行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吳業林.小麥白粉病發生原因及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2017(13):84.
  [2]朱周舉.紅河縣寶華鎮小麥白粉病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20):73.
  [3]吳佳文,朱先敏,田子華,等.2016年江蘇地區小麥白粉病發生特點及治理對策研究[J].現代農藥,2018(1):5-7,18.
  [4]李鵬.小麥白粉病發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技術推廣[J].農民致富之友,2017(5):7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103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