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辣椒疫病防治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疫病是辣椒生產中的一種毀滅性病害,近年來辣椒疫病的發生日趨嚴重。該病一旦發生,輕則嚴重減產,重則絕收,經濟損失十分嚴重。因此,有效防治辣椒疫病是提高辣椒產量,改善辣椒品質的有效途徑。
  辣椒疫病又稱“黑脛病”,是由辣椒疫霉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種土傳性病害。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除危害辣椒的根、莖、葉、果實外,還會危害番茄、茄子、黃瓜、甜瓜等作物,常引起植株大面積死亡。一般田塊的死株率為20~30%,嚴重的高達90%以上,極大地影響椒農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辣椒;疫病;防治技術
  一、辣椒疫病產生的原因
  1.辣椒疫病產生的原因 辣椒疫病是一種發病周期短、流行速度迅猛的毀滅性病害。平均氣溫10 ℃以上,辣椒即可發病,25~30 ℃發病最快,且病害易流行;在日照少、土壤蒸發量小、高濕環境條件下,就可侵染發病,尤其是漫灌時,更容易造成病害大發生和流行;在定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的情況下發病重。病菌可在病殘體和種子上越冬,來年直接侵染辣椒植株莖基部。日光溫室由于環境密閉、濕度較大、溫度較高并且定植密度高,通風差,發病率相對更高。
  2.辣椒疫病發生與栽培技術
 ?。?)連作重茬 連作是辣椒疫病日趨嚴重的重要原因,辣椒疫霉菌寄生廣泛,可侵染茄科、葫蘆科等多種蔬菜。病殘株上的大量卵孢子可存活3年以上,成為重要的侵染源。如果辣椒重茬連作,土壤菌量大,只要氣候條件適宜就會爆發成災。
 ?。?)空氣濕度大 由于保護地土壤和空氣含水量大,十分有利于疫病侵染和擴展,因而發病早而嚴重。露地栽培雨水大發病也重。
 ?。?)缺少抗病的辣椒品種 當前生產上采用的品種大都是易感病品種,一旦病害發生,擴展很快,死株率也很高。產生的卵孢子,隨水流和氣流傳播而侵染,造成病害加重。
 ?。?)施肥不合理。氮肥施用過多,磷鉀肥和微量元素不足,以及使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均能使植株抗病力下降,使疫病加重。
  二、辣椒疫病發生的癥狀
  1.苗期發病 主要危害根和莖基部,使根莖組織腐爛、病部縊縮,莖基部呈暗綠色水浸狀軟腐與猝倒,部分莖基部呈黑褐色,幼苗倒伏,引起濕腐,枯萎死亡。
  2.定植后葉片染病 葉片受害病斑暗綠色、暗褐色,水浸狀圓形或不規則形,葉片邊線不明顯,病斑迅速擴展,使葉片枯縮脫落。當遇天氣干燥時,病斑變褐色停止擴展;當遇天氣有雨,空氣濕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展為害。
  3.莖和枝染病 病斑初為水浸狀暗綠色,擴展后成為長條形黑褐色病斑,可繞莖1周,病斑部位皮層腐爛、縊縮,與周圍健康組織分界明顯。發病部位以上的葉片,由下向上枯萎死亡,而且易從病部折斷。根系被感染后變成褐色,皮層腐爛,導致植株干枯死亡。
  4.果實染病 果實發病多由蒂部首先發病,最初出現暗綠色水浸狀病斑,稍凹陷,病斑擴展后,全果變褐軟腐脫落,病果表面會產生稀疏的白色霉狀物。若天氣干燥,病果干縮,多掛在枝梢上不脫落。
  三、發病規律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所引起的一種土傳性病害,可經雨水、土壤、氣流等多種途徑傳播,除了引起大面積死秧外,還可造成葉片枯萎、果實腐爛、莖稈出現壞死斑以及萎蔫死亡等多種癥狀,嚴重的全田絕收。現已在世界各地的辣椒種植區普遍發生和流行,成為辣椒生產中增產增收的主要障礙之一。辣椒疫病的病原菌通常以菌絲體、厚垣孢子及卵孢子在病株殘體、土壤內越冬,也可以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成為第2年初侵染源。在潮濕土壤中,菌絲可存活4~15個月,卵孢子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3年。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卵孢子開始萌發,產生游動孢子侵入辣椒根部、莖部、葉部,在辣椒生長期間,病株繼續產生游動孢子囊和游動孢子,主要隨灌水和雨水擴散傳播,引起發病,進行再侵染。當氣溫在25~30℃,田間濕度達到85%以上時易發病,并發生多次再侵染。病原菌還可以通過風雨吹濺和農事操作而傳染,引起葉、枝、果發病。田間最初僅有少數植株發病,但也可以形成傳播中心,很快向周圍擴散,侵染鄰近植株。該病在大棚全年均可發病,露地栽培只要條件適宜也可發病,且蔓延迅速,2~5d內可危害大部分植株,尤其是剛進入坐果期的辣椒極易感病,常發生果實腐爛,植株大片枯萎,使農民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四、防治方法
  1.嚴格實行輪作 辣椒忌與茄科連作,最好能與禾本科或豆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據調查,重茬發病率為30%,輪作可降低至1%以下,與大蒜輪作有明顯的防病作用,在久未種植辣椒的新菜地易獲豐收。
  2.選用抗病品種 除朝天椒較抗病外,其他品種抗病性均較差。
  3.合理密植 每hm2定植49000~ 52500株,以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和降低田間濕度。
  4.加強田間管理 在育苗時要選用新土,或用消毒劑對土壤進行消毒后再育苗。在大面積移栽時應采用高壟栽培,壟底寬90 cm,頂寬50 cm,溝底寬20 cm。雙行栽苗子高架壟兩側上部,防止灌水量過大,避免田間積水。要實行配方施肥,施用腐熟有機肥,適當增施鉀肥。
  5.清潔田園 如田間出現病株應及時將病株拔除,并將病株帶到田外集中燒毀或深埋,并在病穴四周撒上石灰粉,進行土壤消毒,以減少病源,決不能將病株棄于田間或水溝內。收獲后及時清除殘體并實行深翻,可有效減輕病害。
  6.化學防治
  (1)種子處理 將種子用55℃的溫水浸種15~25 min;或用7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浸30~60 min,撈出用清水洗凈,進行催芽或直接播種;或用1%的福爾馬林浸種30 min,以浸沒種子5~10cm為宜,撈出后漂洗,催芽播種。
  (2)苗床消毒 用25%的甲霜靈或40%的乙磷鋁8 g與適量細土拌勻做成藥土,然后取總量的1/3施入苗床內,2/3的藥土播種后覆蓋;也可用敵克松進行苗床噴霧消毒,噴霧后要用薄膜覆蓋悶上2~3d后播種。
 ?。?)苗期防治 苗期可選用甲霜靈500~700倍,或殺毒礬500倍,或甲霜靈錳鋅400~600倍,或甲霜銅600~700倍的水藥液灌根。
 ?。?)移栽后藥劑灌根 在定植緩苗后和盛花期等階段,采用20%的甲靈霜可吸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的殺毒礬可吸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的甲霜靈錳鋅可吸濕性粉劑400~500倍液灌根1~2次,每隔5~7d灌1次。
 ?。?)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用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甲霜靈500倍液噴灑辣椒植株和地表,可有效防止再侵染,也可用72.2%普力克600~800倍液,隔7~10d噴1次,視病情連續用藥2~3次。病害大流行時藥劑可選用53.8%可殺得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用藥間隔時間可縮短5~7d,用藥次數增至4~5次,防病效果顯著。施藥方法應采用灌根與噴霧相結合。
  參考文獻:
  [1]張凱, 李方華. 保護地辣椒疫病防治技術[J]. 現代農村科技, 2008(22):24-24.
  [2]鄭樹森, 孫秘珍. 辣椒疫病防治技術[J]. 現代農村科技, 2016(6):29-29.
  [3]李艷華. 露地辣椒疫病防治技術[J].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6(9):173-173.
  [4]張愛娟, 曾瓊, 彭偉. 色素辣椒疫病防治技術[J]. 新疆農業科技, 2009(4):47-47.
  [5]何娜, 曾會才. 辣椒疫病防治的研究進展[J]. 現代農業科技, 2008(8):64-65.
  [6]李俊清, 喬旭, 嚴文凱,等. 隴南辣椒疫病的綜合防治技術[J]. 長江蔬菜, 2000(10):21-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8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