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上海普陀西片區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而現階段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遠不足2m2,存在體育場館與社會健身需求不平衡的矛盾。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地考察法的研究方法,以教育部等印發的《關于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為依托開展研究,發現上海普陀西片區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盡管面臨安全、經營、人員管理的主要問題,但是向社會開放是發展趨勢,用來滿足人民群眾有處健身的需求。為此,政府部門要做好支持工作,學校要因校制宜,不斷完善場館開放的管理制度等。
  關鍵詞:普陀西片區  學校場館  開放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a)-0212-02
  探究影響普陀西片區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因素,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為場館開放提供實踐依據。當前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路跑、馬路上走步等成為居民熱衷進行的身體鍛煉活動,但同時也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對普陀西片區學校體育場館而言,除滿足教學要求外,在非教學時間里都處于閑置狀態,為此普陀西片區場館開放能較大緩解場館資源閑置以及幫助周邊居民實現有處健身的需求。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上海普陀西片區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問題。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主要從中國知網進行文獻梳理。截止2019年2月,以“上海市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為主題進行檢索,與該主題有關文獻約15篇。
  1.2.2 訪談法
  對普陀區相關領導、西可體育公司領導、場館部員工、學校老師、一線管理員及周圍居民進行非正式訪談。
  1.2.3 實地考察法
  對上海普陀西片區5個街道(真如、曹楊、萬里、長征、桃浦)34所開放的公辦中小學進行了實地考察。
  2  對上海普陀西片區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思考與啟示
  2.1 政府部門要做好支持工作,為開放營造良好的環境
  以普陀西片區開放的34所中小學為例,其經驗值得借鑒和學習,引入西可公司進行管理,打造場館開放的普陀模式。安全防范主要是居民用身份證實名辦理全民健身卡進出校園;用一米欄隔離教學區與健身開放區并設置安全警示牌、管理員、保安持續進行巡場及提醒,創建“我要運動”后臺進行大數據管理、要求健身者進出校刷卡,有利于實時監測場館人員流量,當場地人群達到流量上限能機動的控制準入。政府部門要提供政策、財政的支持[1],成立由教育局、體育局、物價局、財政部、公安部等聯合小組,做好分工明確各方責任,完善責任劃分機制,建立運動中意外傷害的應急預案和問題調解機制,不定期地對開放工作進行指導和督查,建立合理的績效評估機制,及時發現與解決在開放過程中出現的問題[2]。另外也存在一些不文明行為,需要大力宣傳與呼吁健身者文明健身,不穿拖鞋、背心,不帶寵物進入校園,不隨地大小便,愛護校園環境與校園財物,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等。此外,也存在部分學校場地燈光較暗或缺路燈現象、部分學校開放時間與俱樂部足球時間沖突的問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2.2 要因校制宜不斷完善場館的開放管理制度
  場館開放優先保障學生享受教學資源的權益,維護學校教學秩序正常進行,場館對外開放首在安全,學校要定期檢查器材的運行狀態,如若存在不安全的因素要及時更新器材,每個場館都應該配備相應的值班人員及安全員,并且對一線管理人員進行崗前專業培訓,在值班過程中,如有使用器材不當的行為應當場指出進行糾正,在開放的時間段內居民憑健身卡進出,鍛煉者應該加強愛護校園公共財產的意識,在未經允許的條件下,不隨意踏入教師辦公區和教學樓等場所,同時愛護好校園環境,在安排有師生住宿的學校,學校要根據自身情況完善校園安保巡邏,避免打擾教師辦公和學生學習,維護安靜和諧的校園環境。在冬季和夏季假期以及周六周天,設立“學校體育場開放日”,有序地組織開放日活動,場館的開放工作應與學校青少年體育活動、小型社區趣味體育游戲相結合,促進場館的開放,豐富開放載體,有效促進場館的推廣,開放與學校體育相結合,有利于構建普陀美麗校園的“共享健身”新模式。
  2.3 要做好開放過程中的宣傳工作
  學校體育場館資源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是促進對外開放的重要力量[3]。普陀西片區的志愿者是由學校的老師、社區黨員干部、居委會的工作人員、社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等構成,學校應當充分利用本校場地的獨特資源,因地制宜地調整開放措施,主動積極承辦重要的社會活動及賽事、定期開展文化體育活動、體育論壇等會議活動,大力宣傳學校特色特長,還可以邀請校內外經驗豐富的教授、老師、教練就如何開展科學鍛煉進行系列講座,培養鍛煉者制定簡單有效的運動處方能力,推進場館向開放與學校體育賽事的融合。同時需要大力宣傳與呼吁健身者文明健身,不穿拖鞋、背心,不帶寵物進入校園,不隨地大小便,愛護校園環境與校園財物,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等。
  2.4 進行風險轉移為鍛煉者購買體育保險
  有人選擇走步、有人選擇跑步、有人選擇球類項目,不同鍛煉人群進行的健身項目各不相同,為此要做好場地區分。操場燈光較暗的學校要做好燈光的管理、一米欄的隔離配置、出臺和完善預防傷害的機制方案、為每個學校配備醫藥箱和應急藥物,在開放時間段內為每位進出開放場地的鍛煉者購買保險,將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有利于減少危險和保障健身者的權益[4]。
  2.5 參與管理的第三方公司要做好協調,在工作中發現并解決問題
  政府通過購買服務引入第三方公司進行管理較好的實現了普陀西片區34所中小學校場館向社會開放,將風險進行了轉移,第三方公司在進行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需要及時跟政府、學校之間進行協調,才能更好地促成開放,從而更好地滿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2.6 鍛煉者要加強自我約束能力,文明鍛煉
  進出學校的鍛煉者應該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嚴格按照開放的要求刷卡進出校園,遵守鍛煉的時間按點進出,不隨地大小便、不隨地亂扔亂吐、不隨意進出教學區域,愛護學校鍛煉設施,有序的進行體育鍛煉[5]。
  參考文獻
  [1] 林紅,戴蕊,劉明輝.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安全責任界定[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8):106-110.
  [2] 劉昕,劉靜,胡月英,等.現行中小學體育場館面向社會開放的模式及其相關政策法規綜述[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28(5):530-533.
  [3] 劉新光,劉新征.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向社會開放現狀與管理模式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28(1):78-81.
  [4] 劉兆林,徐偉宏.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必要性及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7,26(6):634-635.
  [5] 張力山,李小唐.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6):162-16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8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