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鄭州:一座縣城的逆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2018年的各項數據陸續公布,這一年的鄭州,可以說相當閃耀:
  GDP總量首破萬億大關,成功晉級“萬億俱樂部”;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萬;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
  經濟總量萬億,常住人口千萬,是衡量一座城市實力的標準。截止到2017年,GDP“萬億俱樂部”城市有14個,排第14的是無錫;人口“千萬俱樂部”城市有13個,排第13的是保定。
  同時滿足這兩項標準的,只有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加上重慶、天津、成都、武漢、蘇州9座城市。除掉深圳和蘇州之后,剩下全都是國家中心城市。
  面對如此喜人的成績,當地媒體更是迫不及待地喊出來:“請喊我特大城市!”
  小縣城鄭州是如何逆襲的
  鄭州并不是一出生就風華正茂,和同樣是交通樞紐、國家中心城市的武漢相比,它反而像是“農村孩子艱苦奮斗考上大學”那般。
  1948年,才在鄭縣城區設立鄭州市,不長的歷史決定了它的起點相當低,相對于省內的開封、洛陽等地,歷史底蘊略顯不足。
  在陸權文明向海洋文明切換的過程中,東南沿海城市靠著來料加工和進出口貿易,快速發家致富。
  而地處中國地理版圖心臟地帶的鄭州,不僅不靠海,也不像武漢、南京那樣,挨著大江大河,處于競爭劣勢。
  所以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鄭州在全國經濟版圖上的戰略地位都不高。
  比如,河南的經濟體量,在全國雖然僅次于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位列第五,但在諸多重點省會城市中,鄭州是為數不多沒有被列入副省級城市之列的,明顯“矮人一頭”。
  目前為止,19個國家級新區也和鄭州無緣。國家中心城市西安有西咸新區,中部的長沙也有湘江新區,鄭州只能和武漢、合肥等地,爭奪第20個名額。
  再看城市群,鄭州所在的中原城市群,同樣只能屈居于津京冀、長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之后,位列第二檔。
  不過這些都沒能阻止“縣城”鄭州的逆襲。1990年,鄭州生產總值破百億;2003年,破千億;2018年,破萬億。
  鄭州不像合肥,后者近十多年幾乎是火箭般的速度上升,鄭州更多是穩扎穩打,連續7年常住人口增量超過15萬,并拿到了國家中心城市的入場券。
  天賦不夠,努力來湊
  從縣城到國家中心城市,鄭州生動上演了什么叫“天賦不夠,努力來湊”。
  在國際貿易上,沒有大江大河和港口,鄭州就在中歐班列上做文章,努力融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關系。2017年開行列數僅次于成都和重慶,高于西安。
  產業層面,過去的鄭州一向以重工業示人,煤炭、水泥、電解鋁等等。這些高能耗、重污染的產業,的確讓鄭州看上去像個土味縣城。
  產能過剩壓力下的鄭州,近幾年經濟結構轉型的成果有目共睹。2015年,鄭州的服務業比重達到48.4%,超過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工業中比重達到49.4%,超過傳統高耗能產業。
  鄭州產業結構升級,最大的手筆便是2010年拉來了富士康。
  富士康的到來,帶來了更具技術含量、低污染的產業集群,而繁多的就業機會,則成為鄭州吸引外來人口的資本。
  2017年鄭州完成手機出貨量2.95億部。而且注意,與重慶主打中低端手機生產不同的是,鄭州基地更多是出產蘋果的iPhone,目前它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蘋果iPhone生產基地。
  現在鄭州的七大支柱產業中,汽車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非傳統行業已成為龍頭。
  當然相較于后天努力,鄭州的一些先天優勢也不容忽視。最突出的如交通。論鐵路樞紐地位,鄭州的優勢幾乎沒有多少城市能比得上。
  綠皮車時代,隴海線和京廣線交匯處的鄭州,就是火車拉來的典型城市之一;高鐵時代,米字形高鐵網絡,讓它成為東西南北的交通中轉站。
  航空樞紐地位也不用說,去年它還和西安一起,收獲了第五航權??崭劢洕鷧^的落地,為鄭州提供了一個可以起飛的未來。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縮短了這座“縣城”與各城市的連接距離,富士康等企業能夠在此落地生根正得益于此。
  有交通樞紐地位的加持,不僅物流、資金流來了,河南這個人口破億的大省,能夠成為鄭州最廣闊的腹地,源源不斷地供應制造業所需的勞動力。
  鄭州的痛點:首位度和科教
  按照城市規模等級的劃分,人口超五百萬,就屬于特大城市。
  不過即便加入經濟總量萬億的門檻,不出幾年,杭州、青島都將在這兩項指標上和鄭州站在同樣的起點。
  一方面,這意味著萬億GDP、千萬人口的含金量會下降;另一方面,對鄭州來說,作為一個新晉級者,硬指標過關并不等于綜合競爭力和軟實力也達到了“特大城市”的水位。
  最典型的是經濟首位度。2017年,鄭州GDP占全省20.3%,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省17.3%,人口占全省10.3%,要遠遠低于成都、武漢和西安等地。
  首位度低,意味著帶動和輻射能力不足,在強省會戰略下,缺少同其他重點城市進行競爭的比較優勢。
  關于這點,連鄭州政府部門自身都不諱言。
  一個細節是,在鄭州政府官網上,可以找到一篇由當地統計部門梳理的《從國家中心城市對比看鄭州首位度》,將鄭州與廣州、成都、武漢、西安四大中心城市進行全方位對比。
  如結論所言,鄭州“在區域經濟中的輻射力、影響力存在不小差距”。這種差距更體現在科教上。
  眾所周知,鄭州不缺高等院校,也不缺在校大學生。2017年,鄭州的高校數量是58所,在校大學生達到93.5萬人,全國排名前列。
  不過別說鄭州,整個河南都只有鄭州大學一所211,985則處于掛零狀態。
  所以在研發經費投入、科技成果轉化,包括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上,鄭州同西安、武漢等地相比毫無優勢可言。這就是缺少歷史文化底蘊的體現。
  鄭州對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投資的依賴性,也不可忽視。
  鄭州不像西安,后者的固投總量一度超過GDP,不過鄭州的固投和GDP比值也維持在80%左右的高位水準。第三產業經濟貢獻率超第二產業背后,是四成左右的資金流向了房地產。
  2017年,鄭州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358.8億元,增幅達到20.9%。我在此前的《房地產依賴度排名:海南、鄭州、西安敲響警鐘》也曾提到,在諸多重點城市中,鄭州是為數不多房產投資和GDP的占比超過30%的地區。
  對房地產的依賴,讓這座龐大的“縣城”,不斷有高樓拔地而起,生活其中的民眾,也面臨著特大城市的房價水平。
  小結
  特大城市,這是一個耀眼的標簽,也是對一座逆襲“縣城”的嘉獎。
  不過老實說,作為全國第十個滿足GDP萬億、人口千萬標準的地區,鄭州的產業結構、文教水平乃至城市氣質,離特大城市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所以對鄭州來說,此次經濟、人口雙升級,只是個開局。高起點,意味著更大的使命,要徹底擺脫土味的“縣城”印象,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5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