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手機成癮”現象分析及對策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當下,隨著智能終端的不斷更新迭代,智能手機越來越呈現出機體體積小、內存容量大、集成功能多等特點,人們既能用其獲取資訊,也能用其進行娛樂、購物、理財、學習、工作,真可謂是“一機在手,生活無憂”。但“觸屏時代”的到來,在讓人們享受到了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其負面影響也日益凸顯。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低頭族”,而且現在的“低頭族”年齡層次越來越小,學生已成為這一群體的主流。中職學校也不例外。很多學生占用了大量的休息時間玩手機,嚴重影響其睡眠質量,長此以往必將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同時,智能手機上的資訊五花八門,很多不良信息會借助這個平臺進行傳播,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職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剖析中職生手機成癮現象,找到行之有效的對策迫在眉睫。
一、“手機成癮”概念的內涵及其具體表現
目前,在國內外的文獻中對于“手機成癮”還沒有統一的概念,標準也不統一。有的學者認為,“手機成癮”是手機使用者過度使用手機,造成其生理、心理等方面出現不適的癥狀。而有的學者則認為,“手機成癮”是由于重復地使用手機所導致的一種慢性或周期性的著迷狀態,并產生強烈、持續的需求感和依賴感的心理和行為。筆者梳理發現,學生對于手機的依賴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沒有節制、長時間地玩手機,玩手機時間遠遠超過預設時間;二是產生幻聽,總感覺自己的手機在響;三是幾個小時手機沒信息或沒電話,就會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感到焦慮不安、心煩意亂;四是性格變得內向孤僻,與人面對面溝通時出現交流障礙,等等。
二、研究的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為焦作護理學校在校生,采用整體隨機抽樣的方法,在護理、中醫康復保健、美容美體專業隨機抽取248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 248份,回收有效調查問卷 239份,有效回收率為96.37% 。
(二)研究工具
本次調查,使用了學者王小輝編制的《中學生手機依賴量表》,從戒斷性、突顯性和強迫性三個維度,共計16個條目,對中職學生手機依賴度進行了調研。量表總分及分量表得分越高,就表明學生對智能手機的依賴性越大。
(三)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
三、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所有中職生都在使用智能手機,沒有一個學生使用非智能手機。33.21%的中職生每天玩手機時間約4—6個小時,12.56%的中職生玩手機超過 6個小時。就我校的作息時間來說,學生每天上課的時間約 9個小時,其余時間可以自由支配。根據對調查問卷的分析,60.48%的學生會用一半的課余時間玩手機,主要使用手機的游戲、聽歌、聊天、購物、看小說、看視頻等新奇、好玩、刺激的功能。也就是說,學生在玩手機時,關注的多是手機的休閑娛樂功能。51.3%的學生表示是因喜歡上網才玩手機;68.5%的學生表示是因“無聊”才玩手機;35.6%的學生表示不玩手機就會感到無所事事,覺得空虛寂寞。
四、中職生智能手機成癮的誘因
由于中職生自我約束能力弱,很多中職學校又只注重形式上的管理,不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培養,當學生面對強大的手機功能時,往往難以抗拒其誘惑,漸漸地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研究表明,消極的應付方式會影響人的心理健康,誘發抑郁、孤獨、焦慮、幻想和自責等不良心理狀況。中職生大多遭遇過中考失利,經常受到父母及老師的訓斥,容易出現焦慮、抑郁、自卑、退縮等不良情緒。再加上中職生父母的學歷、社會地位和家庭收入普遍不高,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研究表明,中職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與其學習動機、興趣和學習目標之間存在密切關系,不良的家庭教養方式將導致學生學習動機不足、學習興趣缺乏、學習目標缺失。同時,沒有選擇地接觸網上信息,這對“三觀”還未成熟的中職生來說,真可謂是“雪上加霜”,長此以往,必將對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造成負面影響,進而嚴重影響到學校的管理秩序,乃至社會的安定和諧。
五、中職生智能手機成癮的預防策略
(一)學校管理層面
事實上,學生使用智能手機成癮的問題,一直是中職學校管理的難題。大多數中職學校認為,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既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又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為此,有的中職學校為杜絕這一現象,會采取各種方法,要么禁止學生攜帶,要么由教師收繳保管。但這些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不僅會讓學生產生很大的抵觸情緒,更會激起其逆反心理。筆者認為,對待學生在校園里使用手機的問題,要靠“疏”而不能靠“堵”。
首先,學校要營造文明、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及時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把手機的正確使用,納入學校的日常教學范圍。為引導學生有節制地、正確地使用手機,學??梢砸M藍墨云班課APP進行教學改革,讓學生無目的地玩手機變成運用手機學習、交流等。
其次,學校還可以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如攝影、書法、演講、歌舞、運動會等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平臺,增加同學之間交往、溝通的機會,減少學生的寂寞感、空虛感、無聊感,幫助學生走出手機中虛擬的世界,將身心投入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
再次,教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給學生推薦一些有利于學習的手機軟件。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玩手機的需求,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實效。
最后,學校還應該成立心理輔導室,針對中職生這一群體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專題講座和心理輔導,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智能手機。
(二)家長層面
首先,教師可與家長多溝通,鼓勵家長對孩子合理使用手機進行監督,幫助孩子降低對手機的依賴度,要求家長對學生使用手機的態度與學校保持一致,避免家長采用過激措施,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
其次,引導家長多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當孩子出現較為強烈的消極情緒時,要及時與其溝通,消除孩子負面消極情緒,引導孩子用良好心態對待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不在手機虛擬的世界中發泄自己的情緒。
(三)學生層面
首先,要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出寢室,融入集體,引導學生主動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在活動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友誼,拓寬視野,從中體驗到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樂趣,學會分享喜悅或分擔憂愁。
其次,要引導學生有效地管理時間。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制作息時間表,將學習、休息、玩手機的時間明確標示出來,按時間表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以確保適時、有節制地玩手機。
最后,幫助學生擺脫自卑心理,建立自信,正視自己的不足,使其逐漸走出中考的陰影,學會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制訂學習目標,從而不斷進取,不斷提高。只有幫助學生提高自律能力,拓寬視野,使其思想上發生改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其手機成癮問題。
綜上所述,要解決中職生智能手機成癮問題,學校、家庭、社會必須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只有多方協作,齊抓共管,才能幫學生找回自信,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自律意識,才能讓學生以健康的心態,正確的態度來對待智能手機,從而徹底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青年教師項目“中職生智能手機成癮性的現狀和預防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ZJC18073)
?。ㄘ熅? 李光遠)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6501.htm